太平天國運動歷史作用分析
太平天國運動是清朝咸豐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之間,由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馮云山、韋昌輝、石達開組成的領導集團從廣西金田村率先發起的反對清朝封建統治和外國資本主義侵略的農民起義戰爭,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太平天國運動歷史作用,希望能幫到你。
一、太平天國運動簡介
太平天國運動是清朝咸豐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之間,由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馮云山、韋昌輝、石達開組成的領導集團從廣西金田村率先發起的反對清朝封建統治和外國資本主義侵略的農民起義戰爭,是19世紀中葉中國的一場大規模反清運動。1864年,太平天國首都天京陷落,標志著運動失敗。
二、背景
鴉片戰爭后,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西方列強憑借《南京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從政治、經濟各方面大肆侵華。清政府為了支付高達2800萬元的戰爭賠款和贖城費,彌補由于鴉片大量輸入而造成的財政虧空(道光二十七年至二十八年平均每年流出白銀1000萬元),加緊橫征暴斂,增加稅收一至三倍以上。兼之外國工業品大量傾銷,使中國城鄉手工業受到摧殘,農民和手工業者紛紛破產。地主階級乘機兼并土地,加重剝削。
民族矛盾的加劇促進了國內階級矛盾的激化,廣大農民饑寒交迫,紛紛揭竿而起,鴉片戰爭后十年間,各族人民自發的反清起義達100多次。
廣西是多民族聚居區,清朝統治者對廣大少數民族的民族壓迫和階級剝削十分嚴酷;又加以天災人禍,廣大農民苦不堪言,反抗斗爭此伏彼起,終于在道光三十年末爆發了洪秀全領導的大規模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
三、太平天國運動的歷史作用
1853年3月太平天國在南京建都,歷時11年,統治范圍遍及10多個省,是我國歷史上一場空前規模的農民戰爭。對這場農民戰爭的歷史作用作出總體評價,史學界一直存在著分歧。概括起來主要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是太平天國革命運動對近代歷史起了推動作用,亦即稱之為起了積極作用,二是起了阻礙歷史進步的作用,亦即稱之為起了消極作用。論者在作出這種截然不同的結論時,所持的標準也很不一樣。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年代,拔高太平天國的歷史作用是因為太平天國運動是農民起義,而農民起義和農民戰爭是推動封建社會歷史前進的真正動力;在十年動亂中拔高太平天國的歷史作用是因為太平天國的“反孔斗爭”。近年來有些論者認為太平天國運動對歷史起了破壞作用,是因為這場戰爭導致千百萬人死去,或生產力遭到破壞。標準不一樣,結論自然就不同。那么,評價太平天國的歷史作用,究竟要不要有個標準呢?能不能有個標準呢?回答是肯定的,這個標準就是太平天國領導者對待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究竟持什么態度,他們的主張是否有利于生產力的發展。在當時主張學習西方,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發展資本主義經濟,這對于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的封建經濟來說,無疑是進步的。
鴉片戰爭之后,資本主義世界的物質文明隨著侵略者的炮火擠進中國的大地。從此,中國歷史出現了新的動向,即資本主義的影響日益擴大,封建主義的腐敗日益暴露。因而,也是從這一時候開始,中國發生的一切重大政治斗爭,都必然同時要受到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勢力的制約。在戊戌變法之前,中國政界大體上有三種不同態度:一是抱住封建主義不放,對資本主義采取一概排斥的態度;二是對資本主義采取可以接受的態度,但又不能擺脫封建主義的影響和制肘;三是想借資本主義勢力來鞏固中國的封建統治。放開雙手迎接世界資本主義潮流的政治力量,在戊戌變法之前是不存在的。根據這樣一個歷史環境來評價太平天國運動,就可以看到它基本上是屬于第二種情況,在當時的中國是屬于進步的一種政治勢力,但又不能擺脫封建主義的掣肘。下面我想就太平天國運動這樣一個特定的歷史環境分析一下太平天國運動的歷史作用,至于上面提到的所謂消極作用,已有專文論述過,這里不再辯析了。以我之見,太平天國運動的歷史作用主要有下面四點。
第一,最早實踐了近代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使命。太平天國革命給清封建王朝以沉重的打擊。起義一開始就把推翻清朝作為一個目標,把清朝皇帝、官吏統稱為“妖”,口號是“奉天誅妖,斬邪留正”。起義經歷了14年,范圍達18個省,地主階級及其政權受到沉重打擊。在太平軍攻克的許多地方,“凡官宦之家,呼之為妖頭,殺之必盡。”不少富家大族、衣冠士族成絕戶,生計全無,一直到最后太平天國的反清斗爭目標從未動搖過。難能可貴的,是太平天國在反對封建政權斗爭的同時,還把矛頭指向外國侵略者,表現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暴,爭取光明反對黑暗的大無畏精神,特別是在戰爭中逐步認清了侵略者的本質,當“洋兄弟”撕破了“中立”的面紗時,太平天國的英雄們指責他們派本國軍隊來侵略中國,堅決要把他們驅趕出去。太平天國的反侵略斗爭,表現了中國人民的新覺醒。正如恩格斯在《波斯和中國》一文中指出的:“中國的南方在反對外國人的斗爭中所表現的那種狂熱態度本身,雖然表明他們已覺悟到古老的中國遇到極大的危險;過不了多少年,我們就會看到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國作垂死掙扎,同時我們也會看到整個亞洲新紀元的曙光。”當然,中國的覺醒除了表現在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之外,還表現在適應新潮流和認識新潮流上,這一點在太平天國歷史上同樣有著光輝的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