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被盜的皇陵有哪些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后一個封建王朝。清入關以后,十個皇帝,除末帝溥儀沒有設陵外,其他九個皇帝都分別在河北遵化市和易縣修建規模宏大的陵園。那么清朝被盜的皇陵有哪些?
作為中國的最后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在長達二百九十六年的歷史中修建了眾多的皇家陵墓。“清東陵”是其中規模最大的,現在已是世界文化遺產。關于清皇陵有眾多的傳說,也有許多至今難解的謎,三次瘋狂盜墓,不腐朽女尸之謎等等。有關清皇陵有著許許多多的傳說。以下是有關埋葬乾隆皇帝的裕陵在發掘過程中一些至今難解的謎。
第一次盜劫
1928年,也就是清朝覆亡后的第十七個年頭,掛著國民革命軍旗號的十二軍軍長孫殿英制造了第一次東陵大盜案。案情大致是這樣的:時任奉軍二十八軍某連連長的馬福田是河北遵化人,早已對東陵的地下寶藏垂涎三尺。當時他正好帶兵駐扎馬蘭峪,便與當地慣匪王紹義秘密勾結。準備伺機而動。沒想到他們的野心被駐扎在馬蘭峪四十里之遙的孫殿英所偵知。其實孫殿英對東陵也早有覬覦之心,肥肉豈能落人他人之口?孫殿英立即命師長譚溫江率兵攻擊馬福田,兩軍在馬蘭峪展開一場激戰,馬福田終因兵微將寡而狼狽逃走。于是,譚溫江率“得勝之師”進駐馬蘭峪。他們以軍事演習為名,實行戒嚴,封鎖消息。斷絕交通,在七天七夜的時間里,盜掘了隨葬品最豐富的乾隆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菩陀峪定東陵,將地上、地下珍寶掠奪一空。盜案發生四十天后,正在天津的清遜帝溥儀派宗室遺臣匆匆趕到東陵,對被盜的陵寢進行了善后處理,將被拋出的尸體進行了二次安葬。這次盜案震驚了中國,也震驚了世界。盡管溥儀強烈要求緝拿并嚴懲盜犯,但由于孫殿英重賄民國政府要員,此案最后不了了之。
第二次盜劫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在當年的后半年和次年年初,東陵地區的民主政權尚未正式建立。政治上出現了臨時真空,一些不法分子和土匪便乘機制造了又一起震驚中外的東陵大盜案。這次被盜的陵寢有康熙帝的景陵、咸豐帝的定陵、同治帝的惠陵和慈安陵,陵寢被盜之多,損失之慘重,超過了第一次。這次盜案發生前后,其他陵寢也相繼被盜,陵區外圍的大量陪葬墓也幾乎無一幸免。
第三次盜劫
第二次盜案發生后.盡管政府進行了嚴厲鎮壓,但仍然有一些人賊心不死,欲壑難填。1949年,東陵地區的某些不法村民喪心病狂,又對那些被盜陵寢進行了一次全面“掃倉”。所謂“掃倉”,就是對地宮進行二次搜查,不使珍寶遺漏。經過這次掃倉,那些幸存的文物,特別是地宮金井中的珍寶,全部被盜掠一空。這三次被盜,是中華文明史上的浩劫。它給子孫后代造成的物質損失和精神遺恨,將無法彌補!
開啟裕陵地宮
1956年,國家對定陵進行發掘,實際是為發掘明永樂皇帝的長陵而先期進行的一次試點性發掘。然而,此事在當時卻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隨后,國內便興起了一股挖掘帝王陵墓的狂潮。為此,在明定陵地宮發掘后不久,在國家文物局局長鄭振鐸、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夏鼐(二人當年均對發掘定陵持反對態度)的聯合提議下,國務院下發了“停止對一切帝王陵墓發掘”的文件??墒牵畮啄旰笥钟虚_啟乾隆帝的裕陵之舉。
1975年6月的一個星期天,文化部文物局局長王冶秋偕夫人到清東陵進行參觀旅游。名為旅游,實際上是一次工作暗訪,所以事先既未通知河北省、唐山市,也沒有告訴遵化縣和東陵保管所。
清東陵陵寢雖然有15座之多.但當時開放的卻只有慈禧陵一座,游人也很少。當時東陵保管所的辦公室和接待室就設在慈禧陵的神廚庫內。王冶秋夫婦剛剛進入參觀區,就被經常進京出入國家文物局大門的謝久增認出。他急忙將王局長夫婦請進接待室,休息了一會兒,由喬青山所長和謝久增陪同,參觀了慈禧陵。參觀結束后,喬青山向王局長匯報了工作,并重點介紹了開啟裕陵地宮的想法。王局長聽得很認真,但未作任何明確表態。王冶秋先生是當時掌管全國文物工作的最高長官,也是國內外知名的文物專家,他問開啟裕陵地宮需要多少錢?有關人員回答說兩萬元就夠了。王局長點了點頭,當天就回北京了。誰也沒有想到,就在王冶秋走后的第七天,國家文物局就撥來了兩萬元錢。不久,河北省文物處派人來監督指導裕陵地宮的開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