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陵景區簡介
清代皇陵共有清東陵、孝陵、裕陵、景陵、菩陀峪定東陵、清西陵、泰陵、昌陵、慕陵以及崇陵等陵墓。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清朝皇陵簡介,希望能幫到你。
清朝皇陵基本概述
清東、西二陵在規制上基本沿襲明代,所不同的是陵冢上增設了月牙城。另外,明十三陵中,只有長陵有“圣德神功碑”,而清東、西二陵中則有數通。陵園的布局與明代相比也發展到更成熟的階段。按照從南到北的順序,都由石像生、大碑樓、大小石橋、龍鳳門、小碑亭、神廚庫、東西朝房、隆恩門、東西配殿、隆恩殿、琉璃門等大小建筑組成。每座帝陵附近一般都附有皇后和嬪妃的園寢。
清朝皇陵旅游景區
清東陵
清東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市西北30公里的昌瑞山,據北京125公里。
始建于順治十八年(1661年),占地面積2500平方公里,是中國現存規模旁大,建筑完美的帝王陵墓群之一。清東陵共有十四座帝,后,妃陵寢。其中,有清代入關第一帝,少年天子順治皇帝的孝陵;有在位時間最長,以仁制天下的康熙皇帝的景陵;有古稀天子,十全老人乾隆皇帝的裕陵;有少年有為,卻又一手創造了垂簾聽政的咸豐皇帝的定陵;還有一生失意,又死因不明的同治皇帝的惠陵。是京郊人文景觀中不容錯過的勝地。
孝陵
孝陵在昌瑞山的主峰下,是順治皇帝的陵墓。順治皇帝為什么要將陵址選在這里還有這樣一段傳說。世祖福臨經常到各地打獵,一天來到馬蘭峪境內,發現這一代的山脈氣勢非凡,于是下馬摘下玉佩,小心地扔下山坡并暗暗祈禱“玉佩落處就是壽宮”。孝陵的陵址就這樣定下來了。孝陵是清東陵的主體建筑。陵園前矗立著一座石牌坊,全部是由漢白玉制成的。上面浮雕著“云龍戲珠”、“雙獅滾球”和各種旋子大點金彩繪飾紋,刀法精湛,氣勢雄偉,成為清代石雕藝術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緊靠石牌坊是大紅門。大紅門是孝陵也是整個清東陵的門戶,紅墻迤儷,肅穆典雅。門前有“官員人等到此下馬”的石碑。
穿過大紅門,迎面是碑樓。碑樓中立有兩通高大的“圣德神功碑”,碑上分別用滿文和漢文兩種文字鐫課著順治皇帝一生的功績。它是清初政治、軍事的一個側面,它從不同角度反映了滿清統治者入關后統治政策的方略和順治其人。
龍鳳門位于神道中間,三門六柱三樓,彩色琉璃瓦蓋,龍鳳呈祥花紋裝飾,富麗多彩。顯示了神道的悠遠和風光的優美。過龍鳳門是七孔橋。它是東陵近百座石橋中最大的一座,也是最有趣的一座。橋身全部用漢白玉石拱砌而成,選料奇特,如果順欄板敲擊,就會聽到五種音階金玉般的聲響,人稱“五音橋”。
神道北端是巍峨的隆恩殿,是舉行祭祀活動的主要場所,也是陵園的主體建筑。為了推崇皇權,清朝統治者不惜工本,極力裝修隆恩殿,金龍環繞,富麗堂皇。
孝陵內葬有順治皇帝,孝康章皇后(康熙帝生母)和人們議論頗多的孝獻章皇后--董鄂氏。清宮三大疑案中的順治出家就是他們兩人愛情故事的結果。由于清代早期實行火化,所以孝陵地宮中只有三人的骨灰。同時由于順治出家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人們認為孝陵地宮內只有順治皇帝用過的一把扇子和一只鞋。這也就成為孝陵在東陵諸陵中唯一沒有被盜掘的原因
裕陵
清東陵中地宮情況,以乾隆的裕陵最有代表性。
裕陵位于孝陵西側,是大清高宗純皇帝,十全老人,愛心覺羅.弘歷的陵寢。因其是在大清鼎盛時期動工,所以在諸陵中屬上乘之作。
清代皇陵
裕陵最有特點的應數玉帶橋和地宮了。在裕陵隆恩殿和陵寢門之間有三座獨特的玉帶橋。其他陵的玉帶河上均是平橋,裕陵的三座橋就顯得格外高貴典雅。
裕陵地宮是清陵開放的地宮中,藝術價值最高的一座,就像一個石雕藝術大寶庫。同時,裕陵地宮還包括了大量的佛教內容,經文,佛像處處可見,而且每個佛像都雕刻的栩栩如生,是觀光客決不能錯過的好去處。提到裕陵地宮,就不能不提孫殿英盜墓。
裕陵地宮是拱券式結構,全部用雕刻或加工過的石塊砌成,布滿了與佛教有關的各種經文和圖飾雕刻,猶如一座地下佛教藝術石雕館。地宮內盡管圖文繁多,但是并不顯得雜亂,相反給人一種相互襯托,渾然一體的感覺,充分反映了清代石雕工藝水平的高度發展。
裕陵的主人乾隆皇帝,以89歲高齡辭世,是我國享壽最高的皇帝。這與他長期遵循的“十常”“四勿”是分不開的。“十常”指齒常叩;津常咽;耳常彈;鼻常揉;睛常運;面常搓;足常摩;腹常旋;肢常伸;肛常提。“四勿”指食勿言;臥勿語;飲勿醉;色勿迷。
裕陵內還葬有,孝賢皇后(傅恒之妹);孝儀皇后魏氏及三位皇貴妃。
景陵
景陵是大清圣祖仁皇帝愛新覺羅.玄燁的陵寢,位于孝陵東側,布局嚴謹,工藝精湛。去景陵就應該看看景陵的圣德神功碑亭。因為,雍正皇帝覺得父親的功德隆盛,一碑不能盡述,所以采用的雙碑的布局。不過景陵的大碑樓遭到雷擊,現在只能看到遺跡了。
另外,去景陵就要看他隨神道彎曲而建的石像生。因為河流的影響,神道只能建成彎曲的,這就給石像生的布局增加了難度,但是勞動人民還是用智慧的雙手,將其布置的即靈活又不零亂。在石像生以北,景陵首創了龍鳳門,這一建筑被以后的許多帝陵所采用。
提到景陵的主人康熙爺,關于他的故事和傳說真是數不勝數。他的功績更是不可磨滅。十四歲計擒鰲拜,二十三歲平定三藩,康熙二十二年收復臺灣,二十八年擊敗沙俄侵略,三十五年親征葛爾丹,統一新疆東部,五十九年驅逐阿拉布坦,委派駐藏大臣,冊封__喇嘛,六十一年,進軍烏魯木齊,為勘定新疆奠定基礎。他開創了清代的全盛時期,奠定了中國版圖的基礎。是歷史上少有的明君。
景陵內還葬有:孝誠仁皇后(索尼之孫);孝昭仁皇后(遏必隆之女);孝儀仁皇后(佟國維之女);孝恭仁皇后(雍正帝生母);敬敏皇貴妃(皇十三子允祥生母)。
菩陀峪定東陵
慈禧的定東陵是我國現存規制豪華,體系比較完整的一座皇后陵寢建筑群。
定東陵一直修建了十年。但慈禧總覺得不稱心,不惜勞民傷財,拆除重建。重建后的隆恩殿氣概非凡,金碧輝煌,使人仿佛進入黃金世界。殿內有六十四根金龍盤玉柱,用極為珍貴的黃花梨木構成。金龍用彈簧控制,龍頭龍須可隨風搖動,金光閃閃,似真龍凌空,扶搖直上。隆恩殿前有龍鳳彩石,慈禧役使工匠用突雕的手法,使鳳在上龍在下,構成一幅金鳳戲龍的景象,充分反映了這位政治野心家的獨到用心。
清西陵
清西陵在河北易縣城的永寧山下,東距北京市一百二十多公里,是清入關后營建的又 一處規模較大的陵墓區,也是歷代帝王陵園建筑保存比較完整的一處。陵域北起奇峰嶺,南到大雁橋,東自梁各莊,西止紫荊關,方圓八百平方公里。
陵區內共有帝陵四座:雍正帝泰陵、嘉慶帝昌陵、道光帝慕陵、光緒帝崇陵。還有不少后陵、妃陵、公主墓等。清西陵的開辟始于雍正皇帝。
清西陵還有一座沒有建成的帝陵,是中國末代皇帝傅儀的陵墓。傅儀去世后,骨灰曾歸葬八寶山公墓;據報載,1994年,傅儀的骨灰又葬入清西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