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和諸葛亮誰厲害
郭嘉,東漢末年曹操旗下謀士,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諸葛亮相信大家都十分熟悉,不必多說。同為聰明絕頂的二人如若交鋒結局會是如何?可惜歷史沒有給予他們機會。那么從客觀分析郭嘉和諸葛亮到底誰更厲害?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郭嘉和諸葛亮誰厲害,歡迎大家閱讀。
郭嘉和諸葛亮誰厲害
事實上,郭嘉和諸葛亮不但作為個人有驚人的相似之處,而且在各自陣營的分量也都一樣。劉備得到諸葛亮以后的說法是:“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曹操得到郭嘉以后的說法則是:“使孤成大業(yè)者,必此人也。”劉備臨終前,是托孤于諸葛亮的;而曹操對郭嘉,也曾“欲以后事屬之”。只不過因為郭嘉英年早逝,我們沒能看到那一天。也由于同樣的原因,郭嘉這顆將星不像諸葛亮那樣璀璨明亮。諸葛亮從二十六歲出山,到五十四歲病故,為劉備集團服務了二十八年,而且還有十一年時間是大權獨攬;郭嘉為曹操集團服務卻一共只有十一年,而且職務不過軍師祭酒(參謀)。兩人施展才華的條件,真不可同日而語。
然而,盡管只有短短十一年,郭嘉卻留下了輝煌的業(yè)績。郭嘉在曹操軍中時,曹操可謂凱歌高唱捷報頻傳,成功地統(tǒng)一了北方。郭嘉一去世,曹操的軍事成就便顯得乏善可陳。用周澤雄先生的話說,也就對付了馬騰、韓遂幾個“草寇型軍閥”。對付孫權、劉備這兩大“梟雄”,就有點力不從心,在赤壁還差一點就被燒得焦頭爛額。當然,劉備反敗為勝,并不僅僅因為有了諸葛亮;曹操事業(yè)受阻,也并非僅僅因為沒了郭嘉。我們不可以過分夸大個人的作用。但郭嘉的去世,對于曹操確實是重大損失。因此,曹操敗退赤壁時,曾仰天長嘆,突然冒出這么一句話:“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那么,曹操又為什么要嘆息呢?實際上曹操是在嘆自己命苦,過早失去了郭嘉。《三國志·郭嘉傳》說:“太祖征荊州還,于巴丘遇疾疫,燒船,嘆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也就是說,如果郭嘉還活著,事情就不會這樣了。
怎么就不會這樣呢?因為郭嘉是軍事天才。他“深通有算略,達于事情”,總能隨機應變,當機立斷,而且神機妙算,出奇制勝。比方說,曹操三戰(zhàn)呂布,士卒疲倦,準備撤軍。郭嘉力主再戰(zhàn),而且斷定再戰(zhàn)必勝,結果呂布被擒。曹操征伐袁譚、袁尚,連戰(zhàn)連克,諸將主張再戰(zhàn),郭嘉主張撤軍,結果袁譚、袁尚兄弟禍起蕭墻,曹操漁翁得利。曹操戰(zhàn)袁紹,有人擔心孫策趁機偷襲許都,郭嘉說來不了;曹操征烏丸,有人擔心劉表趁機偷襲許都,郭嘉說不會來。結果呢?和郭嘉預料的完全一樣。
郭嘉不但料事如神,而且敢于出險招,走鋼絲。比如戰(zhàn)官渡、征烏丸這兩回,別人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按照常理,孫策和劉表肯定要趁火打劫,在曹操的背后插一刀子。偏偏郭嘉就敢斷言不會,也偏偏曹操就敢聽他的,冒此天大的風險。其實官渡之戰(zhàn)這一回,是多少有些僥幸的,這個我們以后再說。但征烏丸那一仗,則確實體現了郭嘉的軍事天才。
事實上,羅貫中的移花接木也不是一點譜都沒有,郭嘉確實出過類似的主意。據《三國志·郭嘉傳》,袁紹死后,袁尚和袁譚也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當時諸將都主張一鼓作氣滅了那兩個,郭嘉卻說不必,不如等著這兄弟倆自己打起來。郭嘉的分析是:袁尚和袁譚因為爭當接班人原本不和,他們兩個又各有各的謀士,因此勢必禍起蕭墻。如果我們逼急了,他們就會相濡以沫;我們不管他,他們就會鷸蚌相爭。所以,我們應該做出南征劉表的態(tài)勢,等待他們的事變,“變成而后擊之,可一舉定也”。果然,曹操的軍隊才開到西平(今河南省西平縣西),袁尚和袁譚就因為爭奪冀州大打出手,曹操也就坐收漁利。
現在,我們已經不難看出郭嘉為什么能料事如神了。原因很簡單,那就是他把人琢磨透了。他看透了袁紹,看透了呂布,看透了孫策,看透了劉表,也看透了袁尚和袁譚,這才敢迭出險招。也難怪曹操說郭嘉“見時事兵事,過絕于人”了。其實時事也好,兵事也好,說穿了都是人事。只有精于人事,才能明于時事和兵事啊!
郭嘉確實太會看人了。他不但看透了敵人,也看清了主人。曹操的表文說:“每有大議,臨敵制變。臣策未決,嘉輒成之。”可見郭嘉在做出判斷時,每每想到了曹操的前面,而且常常幫助曹操下了決心。但這顯然要有一個前提,就是曹操的為人能夠讓郭嘉放心地去出謀劃策,出險招,出奇招。如果像袁紹那樣優(yōu)柔寡斷又剛愎自用,志大才疏又嫉賢妒能,郭嘉的聰明才智就不會有用武之地。可見,郭嘉的成功,也是曹操的成功。這樣的成功在歷史上是很罕見的。不難想象,赤壁之戰(zhàn)時,郭嘉如果在世,他也一定會出奇制勝,讓曹操轉敗為勝,化險為夷。這就是曹操要說“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的原因。可惜那時郭嘉已經不在了,否則歷史恐怕得重寫,《三國演義》也得重來。因為郭嘉即便沒有“回天之力”,他和諸葛亮之間,也至少會有一場“智斗”的戲好看。
郭嘉怎么死的
郭嘉是病死的。
《三國志 郭嘉傳》的記載是:“年三十八,自柳城還,疾篤,太祖問疾者交錯。及薨,臨其喪,哀甚”。 可見當時曹操已經從柳城班師回來,但是郭嘉的病情實在太重,曹操還沒到易城,郭嘉就病逝了,享年38歲。所以才有“太祖問疾者交錯”的說法,如果兩個人在一起,那么就不用不斷派人去問病情了。 郭嘉的病情,起于身體虛弱,又長年生活放縱,不拘小節(jié),曾多次被陳群指出批評,這在《三國志》中有記載。加上多年來一直操勞過度,處心積慮為曹操謀劃,身體越加羸弱,最后在北征的途中不適應氣候和水土,終于在易城病倒,最終沒能等到曹操回來就去世了。
看了“郭嘉和諸葛亮誰厲害”還想看:
1.歷史上郭嘉和諸葛亮誰厲害
2.荀彧和諸葛亮誰厲害
3.諸葛亮的故事有哪些
4.諸葛亮龐統(tǒng)法正誰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