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與黃巾起有什么關系
眾所周知的《三國演義》寫的是公元三世紀時,中國勢力最為強大的魏、蜀、吳三國相互爭霸的故事,而這部小說的開頭寫的是早于三國時期幾十年的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作者羅貫中之所以這么安排,那是因為他看到了黃巾起義對后世,尤其是三國格局形成所產生的重要影響。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國演義與黃巾起有什么關系,歡迎大家閱讀。
三國演義與黃巾起有什么關系
黃巾起義是張角兄弟幾人看到當朝的腐敗,政治黑暗,民不聊生后,順勢發起的,它的目的就是推翻腐朽的東漢,建立一個新的開明的王朝。然而精心準備十幾年的起義計劃,就在起義的前一個月,被叛徒唐周告發了。重要的洛陽起義據點被削除,這使得東漢沒有了后顧之憂,全力對付關外的黃巾軍。即便如此,黃巾起義還是提前了一個月發動了。因為有過準備,所以前期的攻勢是迅猛的,攻城拔寨無不順利,貪官污吏都是望風而逃。可惜的是當時的農民起義還是存在它的歷史局限性,加上指揮官的戰略眼光不足,最后還是避免不了起義失敗的結果。
雖然黃巾起義最后失敗了,但是它給東漢政權所帶來的沖擊力是無比震撼的,直接撼動甚至顛覆了漢室的統治根基。因為中央朝廷為了迅速平定起義,所以下放了很多軍權到地方。當起義過后,地方的實力卻是坐大了,之后一旦中央有所不穩定,地方就直接脫離了中央的管控,自己割據一方發展實力了。而這不就是三國混戰的前兆嗎?而且魏蜀吳三國的第一代領導人,就是在黃巾軍起義中開始慢慢發家的,就是曹操、劉備和孫堅。雖然他們取得的成果各有不同,但是這也正式拉開了三國的序幕。
黃巾起義最后是被誰鎮壓了
公元184年的黃巾軍起義,雖然聲勢浩大,波及范圍之廣,是中國史上規模最大的以宗教組織為形式的農民起義之一。但是在經歷九個月之后,就被漢靈帝派遣的皇甫嵩還有朱俊等人迅速平定。
公元184年的四月,在黃巾軍得勢后的第二個月,皇甫嵩、朱俊還有曹操率領了四萬軍士開始對潁川的黃巾軍進行剿滅。雖然起初波才率領的黃巾軍憑借軍力優勢大敗朱俊的部隊,并將皇甫嵩困于長社。但是因為指揮能力和戰斗經驗不足,被皇甫嵩突圍。皇甫嵩同曹操一起大破波才的軍隊,斬敵數萬。在連鎖反應因下,汝南和陳國的黃巾軍也告被平定。自此,漢軍取的了第一次勝利,并且在后來將勝利持續擴大。
六月,朱俊在破潁川后立馬攻打南陽郡。在輪番攻城五月之后,終于城破,起義軍失敗。期間斬殺了黃巾軍將領趙宏、韓忠等人。同一年的八月,另一方面的皇甫嵩率領漢軍前往冀州,攻打那里的黃巾軍主力。起初黃巾軍三首領之一的張梁驍勇善戰,加之兵力遠多于朝廷的軍隊,所以皇甫嵩一時之間不能戰勝。足智多謀的皇甫沒有正面相拼,而是筑高臺觀察敵軍的情況。后漢軍抓住時機,打個黃巾軍措手不及,張梁在戰斗中被殺,將士被殺多大三萬余人,另有跳河溺死者五萬。到十一月,皇甫嵩同鋸鹿的郭典一道,擊殺了黃巾軍最后的首領張寶,十萬起義軍隊被斬殺。這時,黃巾軍幾乎被消滅殆盡了,起義被皇甫嵩和朱俊等漢室將領平定。
看了“三國演義與黃巾起有什么關系”還想看:
1.黃巾起義的結果有哪些
2.三國演義作品簡介
3.三國演義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