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巾起義失敗的原因是什么
黃巾起義早先是勢如破竹,攻城拔寨,但是在經歷了短短的九個月后,就被漢軍鎮壓,雖然后面也有小部分的鬧事,但是終究不成氣候。黃巾起義何以敗地如此之快呢? 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黃巾起義失敗的原因是什么,歡迎大家閱讀。
黃巾起義失敗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就是黃巾軍所面臨的敵人還是很強大的,不僅有數量龐大的官方東漢軍隊,還有各地的義軍參與其中,這是整個地主階級對他們的鎮壓。黃巾軍雖然起先打了個對方措手不及,但是待到那邊反應過來時,勢必會反壓回來。再者就是黃巾起義前夕,被叛徒出賣了消息,導致計劃被打亂,最終造成了各地的力量難以相互配合。洛陽的起義更是直接被扼殺,這使得漢軍沒有了后顧之憂,自然可以傾盡全力對付外圍的起義軍。還有就是,兩軍的將領差距太大,漢軍這邊幾乎都是能征善戰的好手,什么曹操、孫堅更是后來逐鹿中原的梟雄。反觀黃巾軍這邊,無論是作戰能力,還是指揮才能都不及漢軍。
還有一點,黃巾軍起義的失敗在于他們的歷史局限性。他們缺乏大的戰略構想,沒有優秀的軍事首領,起義的計劃也不完備,起義時也是各自為戰不配合,這樣的軍隊怎么不會失敗。而且本是農民的黃巾軍到后來,竟然也燒殺搶掠,屠戮同是農民的百姓。離開了道義,背離群眾的起義注定會失敗的。
歷史上的黃巾起義對歷史的影響
由于東漢末年的朝廷腐敗,戰事不斷,加上災荒使得國家日益衰弱,民不聊生。巨鹿人張角看到了機會,認為這時候能夠推翻漢朝自立為帝。所以張角聚集了數十萬眾人力,發動了聲勢浩大的黃巾軍起義,但是短短九個月就被朝廷和地方的豪強鎮壓了。雖然曇花一現的黃巾軍起義失敗了,但是他對后世的影響是巨大的。
首先,漢室朝廷驚訝于早期黃巾軍的攻勢之猛烈,所以一時間下放了很多軍權到地方,為了快速平叛戰事。雖然這樣能夠阻止黃巾軍的蔓延和東漢的滅亡,但是這卻導致了地方的軍事實力做大,結果就是地方超過了中央,這就會再現西漢時期的地方隊中央發難的情況。事實上,那些存在野心的將領官員們就借著強大的兵力割據地方,進而同周邊的勢力進行混戰。這就成了比黃巾軍起義時更大的混亂,也為后來三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還有就是這次的黃巾軍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三次農民起義,它有別于前兩次秦末的陳勝吳廣起義和西漢末年的農民起義。這次起義擁有周密的計劃,經過了長期的準備,而且目標也很明確,起義過程中也有自己的口號凝聚士氣。這表明這時候的農民起義更加縝密,對地主階級的攻勢也更大了。但是因為沒有長遠的戰略目光,起義的時候各地軍隊各自為戰缺乏配合,選擇自己的弱項攻城戰來與政府軍消耗,這些都導致了它最后的的失敗。所以這些教訓也為后世的幾次農民起義所吸取,故而李自成和太平天國的起義對當時的政府造成的壓力是極大的。
看了“黃巾起義失敗的原因是什么”還想看:
1.黃巾起義為什么會失敗
2.黃巾起義為何失敗
3.黃巾起義的原因是什么
4.黃巾起義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