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被鐘會害死的嗎
嵇康,三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音樂家和文學家。他精通音律,特別喜愛撫琴。關于他的音樂理論著名的有《琴賦》《聲無哀樂論》,同樣對于書法、繪畫、和文學都有相當多的成就。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嵇康被鐘會害死的嗎,歡迎大家閱讀。
嵇康被鐘會害死的嗎
鐘會出生于名門,還是曹魏的大,父親是書法家鐘繇。他少年得志,十九歲就當了將士,還被皇上封為秘書郎的職位,當然他的職位晉升的也很快,不出三年就被上升為尚書郎。雖然政治得意,但是在人際交往方面,他對年長他兩歲的嵇康很是敬佩。嵇康似乎對他很是不感冒,并不想與他有過多的交流。在《世說新語》這本書中就有提到:當時鐘會編纂的《四本論》,想讓嵇康看一下,但是心理又害怕自己寫的書又入不了嵇康的法眼,于是情急之下,竟然““于戶外遙擲,便回怠走”。
沒過多久,鐘會又一次前來拜訪嵇康。嵇康仍就不予理睬,繼續在自己的家門口晃來晃去,一副別人看不見自己的樣子。時間已久,鐘會就覺得很是無聊,決定離去。就在這時,嵇康終于說了一句話:“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鐘會回答:“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自此以后,鐘會將這件事記恨在心里,于是在后來,找了個機會將嵇康害死。
鐘會之亂
史上有名的“鐘會之亂”,當時是在蜀漢將領姜維的協助支持下,反對曹魏的一件事。那時的鐘會自作聰明認為自己能夠戰勝司馬昭,奪取天下。可是,這場叛亂并沒有持續多久就被瓦解了。
在公元263年,鄧艾,鐘會一起參加了魏滅蜀的戰爭。他們兩個人在攻打蜀國期間相互扶持,彼此襯托,鐘會命令由劍閣進軍,鄧艾選擇了走陰平的路。這樣的局面嚇到了姜維,于是下令調動所有的軍隊去阻止鐘會。結果,鄧艾迅速的追趕,以最快的速度抵達了成都。才使得劉禪投降。
自從這以后,蜀地被占領,鐘會的態度開始出現傲慢狂妄的樣子。他認為自己已經足夠不在屈居于他人之下,而受到身邊人的背叛。深受鐘會厚待的姜維暗中聯絡劉禪,計劃誘使鐘會作亂,來削弱魏軍的戰斗力,然后再將鐘會殺害,重新奪取政權。然而,一直被蒙在鼓里的鐘會并沒有發覺什么,當他發現的時候,已經成功的掉入了自己部下設計的陷阱里。景元五年的時候,鐘會和姜維一起死在了兵變之中,年僅40歲。這場戰亂曾在羅貫中的著名小說《三國演義》里有體現。
關于這次的戰亂,民國學者呂思勉認為鐘會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復興魏國,跟姜維同樣是名烈士,還評價鐘會是個文人,是一位很有學問的學者,并不什么不知義理的武人。所以說他想要盡忠于朝廷,是在合理范圍的。因此鐘會也是個忠臣,而不是有什么野心。
看了“嵇康被鐘會害死的嗎”還想看:
1.嵇康為什么被陷害
2.鐘會為什么要造反
3.歷史上向秀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