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將領梁習簡介
梁習(?-230年),字子虞,陳郡柘人。初為郡主薄,后被曹操任命為縣令,因有政績升任司空西曹令史。后任并州刺史,封關內侯。建安十八年(公元210年)拜議郎,魏文帝繼位,梁習復為并州刺史,晉封申門亭侯,其政績常為天下州郡之最。下面是曹魏將領梁習簡介。
初任縣令
梁習起初在陳郡(今柘城 )任官吏,在地方上德行堪稱表率。曹操 任司空 時征辟他為漳縣 長,后來歷任乘氏 、海西 和下邳 縣令,因卓有政績而聲名顯赫,地方治理方面聲譽很高。后來遷任丞相西曹令史和西曹屬。
總領并州
建安 十一年(206年),曹操擊敗了歸降未久而又反叛的并州刺史 高干 ,徹底占據了并州,于是任命梁習以別部司馬 暫領并州刺史。當時并州剛剛經歷完戰亂,胡狄外族在州界橫行跋扈,官吏百姓有不少叛逃歸降胡狄部落的。州中更有豪族擁兵自重 ,不斷侵襲地方。梁習到任以后,用懷柔政策規勸誘導當地豪族,以禮節召集他們,推舉他們到幕府中任職。收伏各豪右門之后,又依次征發各家壯丁,強制他們加入朝廷的軍隊,充入即將出征的隊伍中擔當勇力。他們出征后又逐漸遷移他們的家室到鄴城 作為人質。而對于反抗不服從調遣的人,都用軍隊將其討伐消滅,斬首千余級。恩威并施之后,州中數以萬計的人蜂擁歸附。
威震鮮卑
梁習又迫使匈奴 單于和各部諸王降伏,然后把他們都編入戶籍,在州內供職。梁習一系列的政策,恢復了并州境內的社會秩序,邊境得以肅清,百姓安心于勤勸農桑,頒布法令都能達到令行禁止的效果。
另外,梁習又向朝廷舉薦了在并州避難的隱居名士,如常林 、楊俊、王象 、荀緯 和王凌 等人,曹操均授之以官職,后來他們都名揚于世。當地長老都贊頌梁習,認為自己從未聽聞過有哪個刺史的能力比得上梁習的。曹操對梁習管理得并州井井有條十分欣賞,后正式任命梁習為并州刺史。
鮮卑 部落首領育延 ,常為并州邊境的所匪患,一次育延率其部落五千余騎進入并州境內,使人面見梁習,希望雙方能夠在邊境互市交易。梁習認為如果不聽從其言,則會招來其怨恨;若聽任其到州內交易,又恐鮮卑騎兵會掠奪百姓。于是梁習一方面承諾跟育延在一座空城中交易,另一方面敕令各郡縣做好防務工作,然后自己與州治中等官吏率領軍隊前往交易。市易還沒有完成,負責市易的官吏就將一個胡人抓了起來。育延大驚,命令鮮卑騎兵搭箭彎弓,將梁習等人圍困數重,當場的吏民一時惶怖不知所措。梁習于是緩緩地呼叫負責市易的官吏,問其先前為何要抓胡人,官吏稟報該胡人強行侵犯百姓。梁習于是呼喚育延出來談判,育延到后,梁習當場責罵道:“你們胡人自己先犯法,官吏卻不曾侵犯你們,你怎么敢命令騎兵來恐嚇我方?”之后竟將他當場斬殺,其余胡人都被嚇破膽而不敢亂動。此后再沒有胡人敢入寇并州。
斬殺叛胡
建安十八年(213年),因為并州被并入冀州 ,梁習轉任議郎 、西部都督從事,直屬于冀州牧 曹操,仍然統領原來的軍隊。梁習后來上表增置屯田都尉 二人,帶領六百個民夫在路旁種植作物讓人們和牲口取用。后單于入朝侍奉,西北沒有戰事憂患,都是梁習的功績。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操攻取漢中后回師長安,留下騎兵都督太原烏 桓王魯昔 ,讓他率軍屯池陽,在盧水做好防備工作。魯昔有愛妻住在晉陽。魯昔十分想念妻子,又恐日后無法回去見面,于是以其部屬五百騎兵反叛回軍并州。到達并州后,魯昔留下騎兵藏于山谷間,而自己單騎獨入晉陽,偷偷地帶其妻出城。州郡官吏發覺以后因懼怕魯昔善射,不敢追擊。梁習知道后命令州從事張景 召募鮮卑騎士使追逐魯昔。魯昔的坐騎負重行遲,未來得及與其部眾會合,就被鮮卑騎士趕上射死。曹操先前聽聞魯昔反叛,十分擔心其日后會成為北邊的匪患;后聽說梁習已派人將其斬殺,曹操大喜,遂以梁習前后的功勞,封為關內侯 。
政績第一
曹丕 稱帝后,再次將并州劃出,再次任命梁習為并州刺史 ,并晉封為申門亭侯。
黃初六年(225年),梁習率軍出討軻比能,大破之。
太和 二年(228年),入朝任大司農 。梁習在并州任職二十多年,政績常為天下第一,但家無余財,住所也沒有什么名貴物品,魏明帝曹睿很驚訝,于是對他大加賞賜,很是敬重。后梁習于太和四年(230年)逝世。
軼事典故
當初濟陰人王思和梁習一同擔任西曹令史的時候,有一天王思向曹操匯報事情,由于說話不恰當,惹得曹操大發雷霆,教傳喚主事的官吏,要以重罪論處。正趕上王思不在周圍,梁習便替他去面見曹操,到了就被關押起來。王思急忙趕回來,主動承認自己的罪責。按他的罪過應該被處以死刑。曹操對梁習默默地代人受過十分感動,也很滿意王思能勇于承擔罪責,他說:“想不到我的部隊中竟然有兩名義士!”后來兩個人同時升為刺史,王思統領豫州,也算是個能干的官員,只是苛刻瑣碎,不識大體。他后來官至九卿,封為列侯。
歷史評價
曹操:“何意吾軍中有二義士乎?”
陳壽 :“自漢季以來,刺史總統諸郡,賦政于外,非若曩時司察之而已。太祖創基,迄終魏業,此皆其流稱譽有名實者也。(梁習、司馬朗 等州刺史)咸精達事機,威恩兼著,故能肅齊萬里,見述于后也。”
裴松之:“習與王思,同寮而已,親非骨肉,義非刎頸,而以身代思,受不測之禍,以之為義,無乃乖先哲之雅旨乎!史遷云‘死有重于太山,有輕于鴻毛’,故君子不為茍存,不為茍亡。若使思不引分,主不加恕,則所謂自經于溝瀆而莫之知也。習之死義者,豈其然哉。”
劉咸炘:“劉馥治揚,梁習治并,張既治雍、涼,溫恢治揚、涼,賈逵治豫,功皆甚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