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的地圖疆域范圍
商朝,又稱殷、殷商 ,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是中國第一個有直接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的王朝。夏朝諸侯國商部落首領商湯率諸侯國于鳴條之戰滅夏后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在商朝統治的600多年間。商朝不斷的對外擴張,成功的將勢力方位擴張到了長江流域,那么商朝的版圖到底有多大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商朝的地圖疆域范圍,希望對你有用!
商朝的地圖疆域范圍圖片
商朝基本簡介
商朝(約前1600年前后—前1046年)。因契被封于商,所以他的后世子孫商湯將自己在亳(今河南商丘)建立的王朝稱為“商”;至盤庚,又將國都遷往殷,所以商朝又稱為又稱殷商。
商朝是一個迷信鬼神的朝代,王室貴族遇上大小事情,都要在龜甲或獸骨上占卜,稱為“卜辭”。這些卜辭就叫做甲骨文。
是中國歷史上繼夏朝之后的一個王朝,相對于夏朝具有更豐富的考古發現。原夏朝之諸侯國商部落首領商湯率諸侯國于鳴條之戰滅夏后在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建立商朝。
經歷17代31王后,末代君王商紂王奢侈殘暴,修豪華宮苑,施炮烙酷刑,失去民心。而生活在今陜西渭水流域的周國強大起來。公元前046年,周武王聯合其他小國,討伐紂王,在牧野與商朝的軍隊展開大戰,最終消滅商朝。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史稱西周。商朝的世系年代無定說,據夏商周斷代工程認為商朝取代夏朝的時間約前1556年,至前1046年1月20日被周武王所滅,共510年。該時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學界采用。按民國初年史學家董作賓依歷法推算,商代的時間應為前1766年至前1111年,共655年。按照北宋史學家邵雍的推算商朝時間為前1766年至前1122年,共645年。
商朝版圖疆域
商朝疆域,北到遼寧,南到湖北,西到陜西,東到海濱。 除了包括夏所屬長江以北的湖北,河南,安徽,山東,河北,山西,京津和江蘇,陜西的一部分,還包括陜西江蘇的剩余土地,遼寧,甘肅,湖南,浙江,四川的一部分)。據《尚書·商書》記載,“自契至成湯,八遷,湯始居亳。”八遷的地點,歷來說法不一。大體在今黃河中下游地區,不出今河南省北、中部和河北省西南部范圍。近年有人認為鄭州商城、偃師商城都可能是湯都西亳。成湯滅夏至盤庚五遷,始居于殷。
在商湯滅夏,建立商朝之前,商部落是一個以畜牧業為主的部落,在黃河下游一帶(今商丘一帶)繁衍。商朝確立統治,就在亳(河南商丘)建都;后來在盤庚時遷都到殷(今河南安陽小屯村),所以商朝一直也稱作殷商,商朝的勢力范圍也大大超過了夏朝。考古學家從安陽的小屯村發現了大量的甲骨文,說明殷商時代文字已經得到充分廣泛的應用,發展得也比較成熟;漢字的結構在甲骨文中已經基本形成。通過對甲骨文的研究,使我們對商朝的了解更為詳細可靠。
商朝對于天文天象的記載、對于干支記時法的運用等在甲骨文上有所反映。商朝的農業和畜牧、養殖業發展都比較快,尤其是手工業,青銅器的冶煉與制造都相當成熟,各種常用的器具和禮器、酒器十分精美。著名的后母戊大方鼎重達875公斤,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商朝具體的勢力范圍
《史記·吳起列傳》記載商朝疆域“左孟門,右太行,商朝疆域圖常山在其北,大河經其南。商朝疆域,北到遼寧,南到湖北,西到陜西,東到海濱。除了包括夏所屬長江以北的湖北,河南,安徽,山東,河北,山西,京津和江蘇,陜西的一部分,還可能包括陜西江蘇的剩余土地,遼寧,甘肅,湖南,浙江,四川的一部分。
據《尚書商書》記載,“自契至成湯,八遷,湯始居亳。”八遷的地點,歷來說法不一。大體在黃河中下游地區,不出河南省北、中部和河北省西南部范圍。有人認為鄭州商城、偃師商城都可能是湯都西亳。成湯滅夏至盤庚五遷,始居于殷。
商朝的勢力范圍東至大海,西達陜西省西部,東北達到遼寧省,南至江南一帶(不包括四川云南貴州等西南地區),為當時世界上一個大國,但主要治理區域還是中原一帶。始都亳,曾多次遷移,后盤庚遷都殷(今河南省安陽小屯村),因而商也被稱為殷。
《史記·吳起列傳》記載商朝疆域“左孟門,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經其南
先商時期,商族為夏后氏的諸侯,商族首領稱作“商侯”有封地七十至一百里。
遠古時代,中原的華夏民族與外族部落形成犬牙交錯的局面。
晚商的北界在易水流域,西達太行山麓,西南界在沁水流域,南界在商丘之南,東界在曲阜之西。
都城稱作“邑”或“商邑”,其外七十至一百里內屬于商王直接控制的區域,稱作“蒿”(郊)、“鄙”、“奠”(甸)。邑、郊、鄙、甸此四地相當于商王朝的王畿地區,在《尚書·酒誥》中稱為“內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