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帝國歷史地圖
俄羅斯帝國簡稱為沙皇俄國、沙俄、俄國或帝俄,是1721年彼得大帝加冕為皇帝后,至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為止的俄羅斯國家,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俄羅斯帝國歷史地圖,希望能幫到你。
一、俄羅斯帝國簡介
俄羅斯帝國(英語:The Russian Empire,俄語:Российская империя),簡稱為沙皇俄國、沙俄、俄國或帝俄,是1721年彼得大帝加冕為皇帝后,至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為止的俄羅斯國家,同時也是俄羅斯歷史上最后一個君主制國家,由羅曼諾夫家族統治。
羅曼諾夫王朝之前的留里克王朝的伊凡四世在1547年便已經開始使用"沙皇"的稱號,因此一些歷史學家認為"俄羅斯帝國"真正誕生是沙皇伊凡三世征服諾夫哥羅德共和國或伊凡四世征服喀山,根據另一個角度來看,長期沙皇制度 (Царство),這是在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后已經帝國的當代俄語單詞。也許羅曼諾夫王朝的彼得一世稱帝是為了讓歐洲承認俄羅斯作為一個歐洲的君主制國家。
二、俄羅斯帝國歷史階段
一開始俄國只是一個在莫斯科附近的小國,其帝國的地位并不被西方所承認。1696年,年輕的彼得一世成為沙皇,一開始他為了保護南方的國界而開始對抗韃靼和奧斯曼帝國。為了繼續與奧斯曼帝國的戰爭,彼得開始到歐洲尋找盟友并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拜訪了勃蘭登堡、荷蘭、英國和神圣羅馬帝國等。
為了增加與西方交流的機會和尋找俄國在波羅的海的出??冢说迷?700年與奧斯曼帝國停戰,并對當時歐洲最強國家之一的瑞典宣戰。在芬蘭灣的納爾瓦,瑞典軍證明了俄國軍完全不是他們的對手。幸運的是,瑞典在這時陷入了波蘭王位的爭奪當中。在這喘息的時間,彼得建立了一支新式西方化的軍隊;當兩支軍隊在1709年在波爾塔瓦再度相遇時,俄國擊敗了瑞典。北方戰爭一直持續到了1721年,瑞典同意了尼斯塔得條約,俄國終于得到了在波羅的海的出??谝约芭c西方交流的窗口。
葉卡捷琳娜二世時代是俄羅斯帝國的第二個盛世,帝國在南方和西方新版圖。1768年,與奧斯曼帝國之間的俄土戰爭爆發,在1774年以凱納甲湖條約的簽訂而結束。根據這個條約,俄國取得了黑海的出??冢死锩讈喌捻^靼則從奧斯曼帝國獨立,而葉卡捷琳娜在1783年吞并了克里米亞。1787年,第二次俄土戰爭爆發,1792年戰爭結束,俄國將其勢力伸入巴爾干半島;雖然奧斯曼帝國沒有被俄國完全趕出歐洲,但已不再是俄國的嚴重威脅了。在西方,俄國則趁著波蘭國勢。
身為一個歐洲的主要國家,俄國也無法避免的參與了與拿破侖法國的戰爭。1812年6月,拿破侖率領了60萬大軍侵略俄國,比俄國正規軍大兩倍以上,而且裝備更加精良。但在拿破侖推進的同時,也同時面臨了過度擴張的問題。俄國使用了焦土戰爭的策略,又遇上俄國寒冷的冬天,使得拿破侖遭遇了災難性的慘?。翰坏?萬人能回到他們的母國。在法國軍撤退之際,俄國軍則推進到中歐和西歐,最后到了巴黎的城門邊。在反法同盟擊敗拿破侖后,沙皇亞歷山大一世被視為歐洲的救世主。
19世紀晚期和20世紀初期對俄國來說是一個危機時期。歐洲的工業革命使得俄國與西方的發展相差越來越大。雖然帝國的人口較任何一個歐洲發展國家都多,但大部份都是貧窮的農奴。1905年日俄戰爭的失敗更導致民心對皇權喪失信心,俄國境內不斷發生流血革命,而第一次世界大戰則是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1917年3月,首都圣彼得堡市民發動反饑餓游行,引發二月革命。3月2日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傳位給弟弟米哈伊爾大公,但是遭到他的拒絕,于是羅曼諾夫王朝滅亡,由亞歷山大·克倫斯基所領導的俄國臨時政府所取代。
三、歷史意義
俄羅斯帝國是俄國人為了挽救落后的民族,喚醒俄國的新思想、新文化所建立的國家。他的存在僅僅不到200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俄羅斯從一個落后的、窮困的國家發展成為一個強大的軍事帝國,但他沒能真正的解決俄國人窮困潦倒的生活狀況,另外,農奴制在這個帝國統治時期也沒能真正的被廢除,盡管1862年亞歷山大二世改革為俄國農奴的自由奠定了法律基礎,但幾百年來歧視農奴的傳統沒能被改變。
作為俄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國家,俄羅斯帝國沒能完成從封建制度向資本主義制度過渡的任務。因此,最終摧毀俄羅斯帝國的并非俄國資產階級,而是平民和農奴。但是,俄羅斯帝國的建立,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俄國國際地位和軍事實力的變化。自1721年俄羅斯帝國成立開始,歐洲的任何國際政治問題,沒有俄國的干涉,都是無法解決的。
看過俄羅斯帝國歷史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