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民間神話木神句(gōu)芒
句(gōu)芒,中國古代民間神話中的木神(春神),主管樹木的發(fā)芽生長,少昊的后代,名重,輔佐伏羲氏。 太陽每天早上從扶桑上升起,神樹扶桑歸句芒管,太陽升起的那片地方也歸句芒管。上古十二魔神之一。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你整理的中國古代民間神話木神句(gōu)芒,希望對你有用!
句(gōu)芒的文獻(xiàn)記載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春神又是誰人呢?答曰:句(讀勾,gou)芒是也。有史以來的兩千多年間,
春神句芒不僅存身于文獻(xiàn)中,而且出現(xiàn)在迎春儀式中。從散亂的文獻(xiàn)記載中,復(fù)原春神句芒的形象,解析其文化意蘊(yùn),是一項迫切而有意義的事。關(guān)于春神句芒的身世,文獻(xiàn)中多有記載。
<呂氏春秋·孟春> :“其帝太白皋,其神句茫。”高誘注:“太白皋,伏羲氏,以木德王天下之號,死祀于東方,為木德之帝。句芒,少白皋氏之裔子曰重,佐木德之帝,死為木官之神。” <禮記.月令> :“孟春之月其帝太暤,其神句芒,余春月皆然;孟夏之月其帝炎帝,其神祝融,余夏月皆然;孟秋之月其帝少暤,其神蓐收,余秋月皆然;孟冬之月其帝顓頊,其神玄冥,余冬月皆然。” <禮記·月令> :“其帝大白皋,其神句芒。”鄭玄注曰:“句芒,少白皋氏之子,曰重,為木官。”朱熹注曰:“大白皋伏犧,木德之君。句芒,少白皋氏之子,曰重,木官之臣。圣神繼天立極,先有功德于民,故后王于春祀之。”<墨子·明鬼下>說︰從前秦穆公,中什在祖廟裏,看見有神進(jìn)入廟門,向左面走,鳥身,臉是方的。秦穆公嚇得逃跑。神說︰「不用怕,上帝因你有德行,給你報賞,派我賜你十九年壽命,使你的國家興盛,多子孫,不會失掉秦國。」秦穆公再拜叩頭,說︰「敢問大神名字。」答道︰「我是句芒。」
句芒手里拿了一個圓規(guī),和東方天地伏羲共同管理著春天。這句芒,是人的臉,鳥的身子,臉是方墩墩的,穿一件白顏色衣裳,駕了兩條龍。據(jù)說,他就是西方天帝的兒子,名叫“重”。可見,即使是在天宮,要找到好差事也很難,沒有一點關(guān)系還辦不到,人們叫他“句芒”,意思就是說,春天草木生長,是彎彎曲曲、角角叉叉的,“句芒”兩個字就做了春天和生命的象征。據(jù)說,春秋時候,秦穆公是個賢王,能夠任用賢臣,曾經(jīng)拿了五張羊皮把百里奚從楚國人手里贖回來,委托他擔(dān)當(dāng)了國家的重任;又能厚愛百姓,曾經(jīng)赦免了三百個把他逃跑的好馬殺來吃的歧下野人,后來這班人感念他的恩德,幫助他打敗了晉國的軍隊,俘虜了晉國的國君夷吾;天地因為他有這些好德行,便叫木神兼春神的句芒給他添加了十九年的壽命。這些記載告訴我們:句芒是少白皋之子,是木官之神,是春之神。而從字形來看,“句芒”的“句”字,像一個剛剛萌芽出土的小嫩芽,頭是勾著的,而“芒”字則是那些毛茸茸毛刺。這不也是生育和生長之象嗎?
句芒形象
句芒的形象若何?據(jù)材料,春神句芒的原始形象,是鳥身人面。 <山海經(jīng)·海外東經(jīng)> 說:“東方句芒,鳥身人面,乘兩龍。”句芒之鳥身人面,說明居住在東方的大白皋部族,原本是一個以鳥為圖騰信仰的部族,而句芒神也許就是該部族的圖騰神。春神句芒是女性,抑或男性?沒有材料可以說明。但神話中的大白皋部族,已經(jīng)是個男權(quán)部族社會了。還有材料說,句芒神的臉是四方形的。后世的句芒圖,因受神話歷史化和男權(quán)社會的影響,除了頭頂上還保留著一些被稱為“芒”的毛發(fā)而外,幾乎完全變成了一個古代朝臣的形象。 春神句芒,草木神、生命神,古書籍有諸多記載:
<尚書·洪范>:“東方之極,自竭石東至日出博木之野,帝太皞神句芒司之。”<淮南子·天久篇>:“句芒,蓐收,執(zhí)規(guī)矩而治春秋。”先秦時代句芒還是一個半人半禽的形象,人鳥合體。到了東漢時期,句芒日趨人格化,如人面鳥身,執(zhí)規(guī)矩,乘兩龍等,其所以抱日,日出于東,正是與主司東方的“東方句芒”相吻合的。句芒神又稱勾芒、木正、木帝,是漢族傳說中管理農(nóng)事之神。
<燕京歲時記·立春>就有詳盡的記載:“立春先一日,順天府官員在東直門外一里春場迎春。立春日,禮部呈進(jìn)春山寶座,順天府呈進(jìn)春牛圖,禮畢回署,引春牛而擊之,曰‘打春’。是日,富家多食春餅,婦女多買蘿卜而食之,曰‘咬春`,謂可以卻春困也。”迎春祭祀時,文武百官都要參加。以人扮句芒神,頭戴面具,手牽土牛而行,叫土牛鞭春。
句(gōu)芒的相關(guān)傳說
我國自古就有春神崇拜的觀念,也沿襲許多迎春、祭春的習(xí)俗,但有關(guān)春神的神話傳說卻眾說紛紜。或說春神為青帝,或說春神為句芒,或說二者合而為一。也許原始崇拜與宗教混合,衍化出春神的種種稱謂。 春神為青帝說,緣起極其復(fù)雜。其原型為傳說中“三皇"之首的伏羲,又稱為太昊伏羲。相傳,他出生于渭水流域的成紀(jì),聽八方的風(fēng)音,制作了琴瑟,畫出了“八卦”,又模仿蜘蛛,制作了捕魚的網(wǎng),是中華民族從原始狀態(tài)步入文明時代的探路人。或許伏羲因其功勛而名聲顯赫,或許因其名聲顯赫而被人們神話為主管東方的天帝。陰陽五行學(xué)說流行后,又因東方主青色,行春令,東方天帝又稱為青帝,而青帝又被稱為主管春天的神。
隨著時間的推移,青帝的說法又有了演化,戰(zhàn)國成書的<周禮天官大宰>記有“祀五帝”的說法。兩漢緯書<河圖>記載:“東方青帝靈威仰,木帝也;南方赤帝赤熛怒,火帝也;中央黃帝含樞紐,土帝也;西方白帝白招拒,金帝也;北方黑帝葉光紀(jì),水帝也”。此時,青帝的名稱叫“靈威仰”,或許是一種稱號。而道教出現(xiàn)后,對緯書之五帝略加修飾而成五方五老。南北朝時流行的<元始五老赤書玉篇真文天書經(jīng)>卷上說:“東方安寶華林青靈始老,號曰蒼帝,姓閻諱開明,字靈威仰。這時,青帝不僅有姓,有名,而“靈威仰”又成為他的“字”。
相傳,句芒又稱勾芒、木正、木帝,是管理農(nóng)事之神。對句芒神的祭祀,遠(yuǎn)在周朝時就有,那時設(shè)有東堂,年年舉行迎春儀式,這種風(fēng)俗一直延續(xù)到清末民初。
此外,也有春神為伏羲、句芒合二而一說。民間流傳,伏羲做了東方的天帝,他的臣子句芒,便做了他的屬神。他們兩人共同管理著東方青土樹木的原野一萬二千里,共同為春天的神明。此種說法,與上述<尚書洪范>記載的,“帝太皞神句芒司之”也許并不矛盾。古代文獻(xiàn)無標(biāo)點,或許可斷句為“帝太皞、神句芒司之”。如此,理解為帝太皞即伏羲與神句芒共同司春,也未嘗不可。伏羲或為主神,句芒或為其下屬之神。這也與傳說中伏羲主管東方,句芒為草木神、生命神的說法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