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斬獨角龍的傳說故事
"智斬獨角龍"是浙江舟山群島附近流傳的一個民間傳說,那么智斬獨角龍的傳說故事是怎樣的呢?趕緊一起來看看下面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智斬獨角龍的傳說故事,看完本文也許你的疑問就有答案了。
智斬獨角龍的傳說故事:
在定海城東有個上張家村,村后有一座百米高的獅子山,山南有個天然古洞,當地群眾統稱其“獨角龍洞”。傳說,從前在這洞裹住著一條獨角龍,十分兇惡殘暴,還經常變成美男子,半夜三更闖進民宅作怪。
這獨角龍原來是東海龍王的小兒子,長得很丑,卻又特別喜歡尋花問柳,水族中一些長得漂亮的魚姑、蝦姑,見了他都怕得要死。后來,他覺得水族中已找不到中意的姑娘了,就來到上張家村這個地方,變成一個白面書生,到處戲弄姑娘。
有一天,他路過獅子山,著到山腳下有個包子店,便進店歇歇腳,買幾籠包子填填肚。這包子店是個姓李的寡婦開的。李寡婦年紀三十多,上無公婆,下無子女,獨個人靠賣包子過光陰。獨角龍見她長得十分標致,就每天來店里買包子吃,一面吃包子,一面和李寡婦搭話。
這樣天長日久,李寡婦就被勾引上了,成了獨角龍的姘頭。獨角龍也不愿意回龍宮去了,就在獅子山南邊找了個山洞,白天進洞睡大覺,夜里溜進村來與李寡婦??混。后來,李寡婦慢慢年老色衰了,獨角龍開始冷落她,就到村里丟另找新歡。有一次,一個名叫趙嬌嬌的姑娘路過上張家村。這姑娘學得一身好武藝,跑在江湖上,走南闖北,專行俠義之事。她走了一天的路,人累了,肚子也餓了,就進店來買包子充饑。正巧碰上獨角龍也在店里。獨角龍見嬌嬌年輕又漂亮,口涎拖得三尺長。他搖身一變,變成店小二模樣,替李寡婦送出一籠火熱的包子來,暗中已把一包蒙汗藥撒進包子里。嬌嬌肚子餓得咕咕叫,只顧抓來就吃,一些些工夫,一籠包子吃得精光,可是人也迷迷糊糊睡著了。獨角龍好不歡喜,抱起嬌嬌就走?;氐缴蕉蠢铮毥驱埇F出本相,眉開眼笑地對著嬌嬌吹了一口涼風,喊著:“姑娘醒醒,姑娘醒醒!”
嬌嬌打個呵欠,睜開雙目一著,四周黑不隆咚,當面站著一個黑怪物,知道自己吃了虧,厲聲問道:“你是什么東西?膽敢作弄姑娘!”
獨角龍見姑娘醒來,嬉皮笑臉地上前說道:
“姑娘別怕,我是東海龍王的七太子,你我今生有緣。姑娘進我洞府,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
嬌嬌畢竟是個闖過江湖、見過世面的女俠,聽了這怪物的話,心里雖害怕,表面卻十分鎮靜。她想,既然身陷魔掌,想一下子脫身不可能。雖然自己學得一身武藝,且有祖傅金鏢帶在身上??墒?,這怪物滿身鐵鱗鐵甲,金鏢也難破它的皮肉。眼下只有慢慢尋找機會,制服惡龍。于是對獨角龍說道:
“龍爺呀龍爺,你是龍仙,我是凡人,怎么能配婚?要是讓老龍王知道了,說你違犯龍宮規矩,豈不害你受罪嗎?”
獨角龍一聽,氣呼呼地說:
“天上的七仙女也不怕違犯天規,敢與凡間董永婚配,我龍七太子就不能娶個凡間女子做老婆嗎?”
嬌嬌又說:
“龍爺呀龍爺,可惜你全身上下穿著鐵鱗鐵甲,沒一點肉皮見著,想成婚也難呀!”
獨角龍一聽姑娘心動了,高興得手舞足蹈說:
“這有何難?只要我把喉嚨底下三片龍鱗揭下來,就可變成凡夫肉身的美男子。剛才我在包子店里給你送包子,你不是見過了嗎?”
“噢,剛才那送包子的店小二就是你龍爺變的?倒是蠻英俊的。”
嬌嬌按著又嗲聲嗲氣地說:
“龍爺呀!你真有那么大本領嗎?我還是不大相信:古人老話講,口說無憑,眼見是實。你有真本事,再變給我看看!”
“你還不相信?那我就當場變給你看!”
獨角龍邊說邊舉起爪來,揭去喉嚨底下的那三片龍鱗。嬌嬌見獨角龍對自己毫無戒心,當他伸長頭頸揭去龍鱗的時候,嬌嬌迅即飛出一支金鏢,不偏不倚,正刺中獨角龍的七寸咽喉。獨角龍一聲長嘯,兩顆龍眼烏珠像豬尿泡那樣凸了出來,龍尾巴在石洞里眶當、眶當一陣亂甩,便一命嗚呼了。
嬌嬌殺死了獨角龍,為民除了害,人們都很感激她,“嬌嬌智斬獨角龍”的故事,一直在當地民間流傳下來。
獨角龍(恐龍)簡介:
獨角龍又名尖角龍,生存于80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屬于角龍類頭飾龍亞目。他有6米長,1.8米高,他的體重是3噸,辨認獨角龍的要訣就是他的鼻骨上方有一個角。在獨角龍的脖子上有一貫骨質頸盾向后方生長,科學家認為這個頸盾大概是地位的象征。獨角龍有強壯的頸部和肩部,他們的頸椎緊鎖在一起,有極強的耐受力。他的個體比原角龍大,也有像鸚鵡一樣的嘴,其生活習性與原角龍相似。
獨角龍是愛德華·德林克·科普所命名的第三種角龍類恐龍,前兩者為奇跡龍與大師龍,但其中只有獨角龍仍被視為是有效屬。模式標本是在1876年夏季發現于蒙大拿州,與當年六月發生的小大角河戰役發生地點,相距約100公里。雖然該標本并非處于天然的狀態,科普將大部分骨骸挖出,包含頭骨材料與鼻角基部,只缺乏腳掌部位。但因為當時缺乏角龍類恐龍的資料,科普并不清楚這些頭骨與鼻角的真實面目。
在1889年,奧塞內爾·查利斯·馬什(O. C. Marsh)命名了三角龍屬,科普繼而重新檢驗獨角龍的標本。在科普命名厚獨角龍(M. crassus)的同一份研究中,他另外命名了三個新的獨角龍的種??破仗岢霆毥驱堄袀€大型的鼻角,眼睛上方有兩個較小型的額角,頭頂后方有大型頭盾,上有寬廣的開孔。
稍后,馬什的耶魯大學工作團隊中的約翰·貝爾·海徹爾(John Bell Hatcher),在馬什死后接下了角龍科的專題論文工作,并提及了科普的研究方法??破挣r少在挖掘現場鑒識標本,經常以多個化石材料所拼湊的骨架來鑒定,而非單一個體的化石。海徹爾重新研究厚獨角龍的模式標本,但頭骨材料中,海徹爾唯一可確定屬于獨角龍的只有頂骨,并發現科普所稱的鱗狀骨與額角不能確定是否屬于獨角龍。
在1889年之后,在蒙大拿州朱迪斯河附近所發現的角龍類恐龍,常被歸類于獨角龍屬。在1902年,勞倫斯·賴博(Lawrence Lambe)根據發現于加拿大的破碎頭骨,命名了三個新的獨角龍的種,這是首次發現的加拿大角龍類恐龍。
在1904年,賴博將道氏獨角龍(M. dawsoni)的第二個標本,個別建立為尖角龍屬。在查爾斯·斯騰伯格(Charles Hazelius Sternberg)發現了新的尖角龍標本后,尖角龍與獨角龍更被確定為兩個獨立的屬。在1914年,巴納姆·布郎(Barnum Brown)重新鑒識尖角龍與獨角龍,并判定科普當年建立的大部分獨角龍的種為無效種,使獨角龍屬只包含一個種,厚獨角龍。,化石曾遭到侵蝕作用,因此尖角龍與獨角龍是同一種動物。在1915年,賴博公布一份角龍類恐龍研究,建立了三個新科,并將道氏獨角龍歸類于短角龍,而M. sphenocerus改歸類于戟龍。賴博認為厚獨角龍的化石經過侵蝕作用損害,而且缺乏大部分鼻角,因此無法鑒定。賴博并將布朗建立的M. flexus改歸類于尖角龍的模式種C. apertus。之后,布朗公布一份亞伯達省尖角龍亞科研究,并首度研究了一副完整的角龍類骨骸,命名為角鼻獨角龍(M. nasicornis)。
布朗與賴博之間的尖角龍/獨角龍爭論持續了數年,直到理查·史旺·納爾(Richard Swann Lull)在1933年公布一份角龍類恐龍重新鑒識研究。與他在1907年的專題論文不同,納爾這次的研究較少圖片。另外,Lull企圖將當時所有的角龍類化石發現位置尋找出來。納爾將另一個亞伯達省發現的化石歸類于M. flexus,并認為尖角龍是獨角龍的次同物異名,或者是獨角龍的一個亞屬。在耶魯大學的皮巴第博物館,這個標本以獨特的方式展出,其左半側為化石骨骸,右半側為重建模型。在1940年,查爾斯·斯騰伯格之子依據自1876年之后,蒙大拿州未曾發現獨角龍的化石,因此確定獨角龍只生存于史前的亞伯達省,而獨角龍與尖角龍之間有足夠的差異,應為兩個獨立的屬。獨角龍的化石數量較少,所發現地層的年代較尖角龍為早,似乎顯示獨角龍可能是尖角龍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