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絕地天通的傳說故事
黃帝統治時代,民神雜糅,神可以自由的上天下地,而人也可以通過天梯往來于天地之間。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關于絕地天通的傳說故事,希望各位看官能感興趣哦。
關于絕地天通的傳說故事:
上古時期,作為五帝之一的黃帝共有二十五個兒子,其中建立自已姓氏的有十四人。嫘祖生有兩個兒子:一個叫玄囂,也就是青陽,青陽被封為部族首領,居住在江水;另一個叫昌意,也被封為部族首領,居住在若水。昌意娶了蜀山氏的女兒,傳說一日她看見瑤光之星穿過月亮,像一道美麗的彩虹,心有所感,后來就有了身孕,生下了兒子高陽。高陽有圣人的品德。黃帝升天后,就由高陽即帝位,這就是顓頊帝。
顓頊帝即帝位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派遣天神重和黎把天和地之間的通道截斷。
自盤古開天辟地以來,雖然天和地相距九萬里,但是人們還是可以沿著天梯一步一步登天,天上的神仙也可以由天梯下到人間。傳說中的天梯一種是山,一種是特定的大樹。山有昆侖山、肇山和登葆山,樹乃是建木。這樣,天上人間偶然也有往來,人和神之間還有著某種交流。
但是后來有一個叫蚩尤的惡神來到人間,蠱惑苗民作亂,禍亂人間。黃帝為了使善良的百姓不受傷害,便和蚩尤展開了一場規模巨大、歷時長久的戰斗。在神仙九天玄女的幫助下,黃帝戰勝了蚩尤。顓頊接受了蚩尤變亂的教訓,覺的神和人不分出界限,可以相互往來,弊多利少,于是命重、黎兩人把天地間的通路隔斷,叫人上不了天,叫神也不能再隨便下地了。
重和黎遵命行事,一個把天托起來,盡力往上推;一個把地按住,努力朝下壓。這樣一來,本來相隔還不是特別遠的天地,從此就相隔遙遠了。天地分開之后,顓頊就命令天神重專門管理天,而命令天神黎專門管理地。黎后來有一個兒子叫做噎,他協助父親管理日月星辰的運行順序,以免錯亂。后來,噎也就自然而然的成為了神話中的時間之神。
絕地天通之后,雖然天上的神還可以通過法力下凡,但地上的人卻再也沒有辦法上天去了。
關于黃帝和蚩尤的傳說:拐角井與軒轅酒
有一次,黃帝和蚩尤發生了戰爭。蚩尤施展了他那慣用的彌天大霧戰術。霎時間天地昏暗,分不清方向,軍隊無法前進。黃帝命應龍、力牧立即照著指南車所指方向迅速撤退。全軍戰士馬不停蹄,翻山越嶺,逃出彌霧陣,來到西龍山下(今黃陵店頭川)。這時,正逢盛夏,太陽就像人們頭上頂著一盆火。戰士又渴又餓又累,兵乏馬困,有人還昏倒在地。應龍和力牧率兵來到拐角山下,命令士兵原地休息。黃帝隨后趕到。士兵們人人口干舌燥,到處找水。
有的用石刀就地挖水,有的用石斧到處砍石頭尋水。水,仍然沒有找到。黃帝也著急的團團轉。應龍、力牧都勸黃帝坐下歇息,他們另想辦法。又一個時辰過去了,水仍然沒有找到。
黃帝呼一下站起來,他覺得剛才坐的這塊石頭特別冰涼,周身的汗水霎時全消失了,反而冷得渾身打顫。黃帝彎腰用了平生最大力氣,雙手將這塊大石頭搬起。誰料,石頭剛剛搬開一條縫,一股清澈透明的涌泉水從石頭逢里冒出來,嘩嘩嘩流個不停。黃帝大喊:“有水了!”士兵一聽有水了,趕忙前來幫助黃帝將這塊石頭搬開,水源更大了。士兵顧不得一切,有的用雙手盛水喝,有的就地爬下喝。水越流越大,很快地解決了全軍戰士的口干舌燥。軍隊喝足了水,解了渴,反而覺得肚子也像吃飽了飯。人們都感到奇怪。但誰也解釋不了。
這時,突然又傳來了軍情緊急報告,說是蚩尤軍隊又追趕來了。來勢兇猛,看樣子要和黃帝軍隊在西龍山下決一死戰。黃帝問明了情況,命令應龍、力牧集合軍隊,把蚩尤軍隊引向東川,那里沒有水源。黃帝和風后親自帶領了一支精悍軍隊,翻山埋伏,截斷蚩尤軍隊的退路。應龍和力牧對蚩尤軍隊采取邊打、邊退,誘敵深入的戰法,引進東川。這時,正當中午,火毒太陽,曬得遍地生煙,揚起的塵土就像火星亂濺。蚩尤軍隊汗流浹背,咽喉就像冒火一般,又渴又餓,早已失去戰斗力。黃帝軍隊由于喝足了拐角山下涌泉水,又覺得肚子像吃飽了飯,人人精神煥發,個個斗志昂揚。兩軍剛一交戰,不到一個時辰,蚩尤軍隊就潰不成軍,紛紛倒下。蚩尤發現不利,即命軍隊后退,企圖逃跑。誰知,黃帝帶兵早已斷了他的退路。激戰不到兩個時辰,除過蚩尤帶少數軍隊逃跑外,其余全軍覆沒。
為了紀念這次勝利,黃帝命倉頡把西龍拐角山下這股泉水命名“救軍水”。相傳,不知又過了多少年,發生了一次大地震,“救軍水”一下子斷流了,當時的先民都覺得奇怪。人們到處奔走相告,有人還求神打卦。唯有釀酒的大臣--杜康,整天爬在“救軍水”泉邊,面對干涸的水泉,嚎啕大哭。人們不解地問:“你整天在這里哭什么?”杜康才告訴人們說:“拐角山下‘救軍水’,釀出來的酒不光是好喝,還能治病。現在水源斷了,從哪里再尋找這么好的水釀酒呀!”黃帝知道此事,也覺得這是一大損失。最后,只好請來挖井能手--伯益。伯益問明了情況,對黃帝說:“經過這次大地震,據他猜測:水源很可能從地下走了。他主張在原地往下挖一口井,興許能找見‘救軍水’。”黃帝沉思了半天,同意伯益就挖井。果然,經過一個多月時間,井里出水了。人們吃后,都說這是“救軍水”的味道,干甜味美。杜康又用此水釀酒,不料釀出來的酒比原來的味道更好,氣味芳香,很有勁。在伯益提議下,黃帝同意把這口井命名為“拐角井”。
“杜康釀酒醉劉伶”的故事,據說,就是用“拐角井”的水,釀出的酒,才把劉伶醉倒。千百年來,流傳在當地的民謠說:“店頭有眼拐角井,井水可當燒酒飲;杜康用它醉劉伶,黃帝用它敬功臣。先民用它祭天地,拐角井水有神通。”所以,軒轅酒過去遠銷陜甘寧,近銷關中。難怪1992年在香港博覽會上獲得銀質獎。
關于黃帝的傳說:
黃帝與炎帝都被看作是華夏民族的始祖,故中國人有時自稱“炎黃子孫”。
傳說中黃帝的正妃是嫘祖,次妃為方雷氏、彤魚氏和嫫母。
據《史記》記載:“黃帝二十五子,得其姓者傳說十四人。”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君主都是黃帝的子孫。
關于黃帝的傳說:據傳他出生幾十天就會說話,少年時思維敏捷,青年時敦厚能干,成年后聰明堅毅。時蚩尤暴虐無道,兼并諸侯,當時的天下共主發明農耕和醫藥的炎帝已經衰落,酋長們互相攻擊,戰亂不已,生靈涂炭,炎帝無可奈何,求助于黃帝。黃帝毅然肩負起安定天下的責任,黃帝與蚩尤戰于涿鹿,雙方的戰士斗英勇無畏,戰斗十分激烈。黃帝在大將風后、力牧的輔佐之下,終擒蚩尤而誅之,諸侯尊為天子,以取代炎帝,成為天下的共主。因有土德之瑞,故稱為黃帝。
不久,天下又出現騷亂。黃帝知道蚩尤的聲威還在,于是畫了蚩尤的相到處懸掛。天下的人都以為蚩尤未死,只是被黃帝降服,更多的部落都來歸附。后來,蚩尤被尊為戰神。
炎帝雖然被蚩尤打敗,實力尚存。他不滿黃帝成為天下共主,企圖奪回失去的地位,終于起兵反抗。炎、黃二帝發生火并,決戰在阪泉之野進行。經過三場惡戰,黃帝得勝。從此,黃帝天下共主的地位最終確立,號令天下,凡是不順從的部落,都以天子的身份去加以討伐。
黃帝在位時間很久,國勢強盛,政治安定,文化進步,有許多發明和制作,如文字、音樂、歷數、宮室、舟車、衣裳和指南車等。相傳堯、舜、禹、湯等均是他的后裔,因此黃帝被奉為中華民族的共同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