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輔羅斯的歷史沿革
基輔羅斯(古東斯拉夫語:Рѹ́сь,希臘語:Ῥωσία,拉丁語:Rus(s)ia, Ruscia, Ruzzia, Rut(h)enia,俄語:Киевская Русь),是一個882年至1240年,以基輔為首都,維京人奧列格建立的以東斯拉夫人為主體的東歐君主制國家。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基輔羅斯的歷史沿革,希望對你有用!
基輔羅斯國家簡介
公元882年諾夫哥羅德王公奧列格征服基輔及其附近地區后建成。疆域包括第聶伯河到伊爾門湖之間的土地,是東斯拉夫人文化的發源地。
10世紀初,不斷擴張,版圖東至伏爾加河口,經克里米亞半島迄多瑙河口,北起拉多加湖,循波羅的海沿岸,南臨草原,初步奠定近代俄羅斯聯邦的領土規模。
從11世紀中期起,陷于封建混戰,分裂為十八個公國。
13世紀20年代,被欽察汗國征服,此后羅斯人的發展中心轉移至東北部莫斯科一帶。
基輔羅斯的歷史沿革
東歐平原的東斯拉夫人是一個善于流動的民族,索洛維約夫稱之為具有"液態因素"。東斯拉夫人生活在西起德涅斯特河、東到第聶伯河以及黑海北岸的廣袤的東歐平原上。這塊土地的地理概貌是:森林與沼澤交錯、河流縱橫、土質以砂質黏土為主,同時遠離海洋、與大草原連接。
在公元初,東斯拉夫人還保留著氏族制,每個部落由幾個氏族組成。他們砍伐森林,平整土地,從事耕作,集體飼養牲畜,狩獵和打魚,一切問題由氏族大會決定。
初建
8、9世紀時,東斯拉夫人社會階級分化日益擴大,各部落之間互相攻伐,戰爭不斷。
862 年諾曼人留里克受斯拉夫人邀請來到東歐平原解決斯拉夫人內亂,他率領親兵隊在諾夫哥羅德登上王公寶座,建立了第一個羅斯王國,即留里克王朝。王朝初期,王國施行巡行索貢制,每年初冬時節,王公率領親兵向居民索貢,再銷至君士坦丁堡。同時,另外兩個軍事首領阿斯科德和迪爾也在基輔建國。
擴張
879年留里克去世 ,其子伊戈爾年幼,族親奧列格繼任王公 ,他率領親兵隊沿"瓦希商路"(從瓦里亞格人到希臘人之路)南征, 占領斯摩棱斯克和波洛茨克等戰略要地。并于882年占領第聶伯河中游的基輔城 ,殺死阿斯科德和迪爾,把羅斯國的首都遷到基輔,開始了基輔羅斯公國時期。
雖然留里克王朝屬于諾曼人,但終被斯拉夫文化同化,此后諸王公皆用斯拉夫名。
882-911年奧列格又征服了周圍的斯拉夫人各部落公國和非斯拉夫人部落,形成以東斯拉夫人為主體的國家。
在奧列格(879 -912年)、伊戈爾(912-945年)、奧爾加(945-969年)和斯維雅托斯拉夫一世(969-972年)四任大公在位期間,多次進攻君士坦丁堡,逼迫拜占庭帝國簽訂了4個商業性條約(907、911、944、972),保障了羅斯人在拜占庭的商業特權。
斯維雅托斯拉夫一世在位期間積極對外擴張,在斯維雅托斯拉夫一世繼位后不久便發動對可薩汗國的戰爭,并攻占了其首都--薩克爾。之后他又揮兵伏爾加河,攻打保加爾人,公元971年,他占領了保加利亞的首都普列斯拉大,但就在同一年,他隨即在軍事上遭遇一連串敗北,敗于拜占廷軍隊之手,并且被迫放棄其對保加利亞和克里米亞的主權要求。次年,當他回師基輔時遭遇佩切涅格人埋伏,在戰斗中死亡。
斯維雅托斯拉夫的幼子弗拉基米爾一世統治時期(980-1015年),羅斯國達到鼎盛,成為東歐強國。弗拉基米爾一世娶拜占庭安娜公主為妻,并于988~989年宣布東正教為國教,強令全體居民接受希臘正教神甫的洗禮,促進了東正教文化在羅斯的發展。
基輔羅斯的鼎盛及衰落
雅羅斯拉夫(1015-1054 年)死后,他的 3個兒子共同執政,羅斯的封建關系又有所發展,封建主不僅直接剝削家奴,而且開始剝削依附農民,向他們征收實物,導致城鄉人民反封建起義不斷發生。隨著各地大貴族勢力的增強及地方自然經濟的發展,統一的國家政權日趨瓦解,逐漸分裂為許多獨立的地方公國。
12世紀初弗拉基米爾二世弗拉基米爾·莫諾馬赫(1113-1125年)曾企圖恢復基輔羅斯的統一,但未能實現。
12世紀30年代以后,統一的羅斯國家已不復存在,羅斯歷史進入封建割據時期。
13世紀初蒙古帝國入侵,在東歐建立了欽察汗國,羅斯人與其他民族的聯軍同蒙古-韃靼人在卡爾卡河畔對峙,聯軍被打敗,此后羅斯人臣服于欽察汗國。
1480年留里克王朝支系莫斯科公國統一羅斯,驅除了蒙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