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后黎朝的歷史
下面小編所知道的關于越南后黎朝的歷史,供大家閱讀,有你的肯定,學習啦小編將會為你付出更多!更多內容請關注學習啦!!
越南后黎朝的歷史
后黎朝可以分為前期和后期兩部份。到了后期,后黎朝則與莫朝南北對峙。
后黎朝是越南的一個朝代,由黎利于1428年(中國明宣宗宣德三年)創立,國號“大越”。后黎朝可以分為前期和后期兩部份。到了后期,后黎朝則與莫朝南北對峙。部份越南的歷史學者,先將1428年至1527年的前期稱作黎朝,后將1531年至1789年的后期稱作后黎朝(也稱作中興后黎朝或黎維朝),以示區別。
1407年,中國明朝滅越南胡朝,并吞越南。明朝在越南多有擾民之舉,再加上越南人的民族主義,使得反明沖突不斷。1418年,黎利在藍山起義反明,自稱“平定王”。黎利聽從黎只的建議,于1424年起先占領越南中部地區,再占領東都(今河內)。黎利于1427年(明宣德二年)將明朝逐出越南。明朝放棄直接管轄越南,改封黎利于1426年所立之傀儡君主陳嵩為安南國王。黎利將明軍驅逐之后,便對陳嵩不利,陳嵩死因眾說紛紜,一說是遁逃時被朝廷所獲,便飲毒藥而死;一說是他“潛駕海船而卒”;一說是潛逃時被黎利令人追殺。
黎利擊敗中國明朝占領軍后,發布《平吳大誥》,宣示其驅逐明人,復興國家的功業及建立政權的合理性。1428年(順天元年),黎利稱帝,是為后黎太祖(1428─1433年在位),國號“大越”,建立后黎朝。明朝亦冊封黎利及承認其政權,兩國訂立黎氏向明三年一貢之例,明朝不干涉越南內政,保持和好。黎利致力重建國家架構,設科舉選士為官,延請教師推動儒學,參照唐代刑律制訂法律,劃分全國為五道以作管治,向大臣及老弱孤寡分給土地,減少東都(即河內)守軍數目,遣返務農。但黎利性格多疑,殺戮功臣。
1428年,黎利建立后黎朝,定都東京(今河內),是為后黎太祖。在位之初,明朝不承認其地位,要求立陳朝后裔為安南國王。1431年,黎利表明遍尋不著陳朝宗室后裔之后,明朝妥協,封黎利為安南國王。
黎利死后,子黎元龍(1433至1442年在位)即位,當時僅十歲,由黎察輔政。1438年,黎察因濫權而遭處決。黎元龍的皇后本為楊氏賁,有一子黎宜民本被封為皇太子。楊氏賁被廢后,黎宜民也被降為諒山王,埋下后來黎宜民發動兵變殺黎仁宗之因。黎元龍喜好女色,1442年強迫侍奉阮薦的婢女阮氏路隨駕伺候,不久黎元龍暴斃,阮薦家族亦遭牽連。
黎元龍死后,由其子黎邦基(1442至1459年在位)即位,當時僅兩歲,由其母宣慈太后阮氏英攝政,國政則由阮氏英及大臣鄭可(越:Trịnh Khả/鄭可?)把持。初期越南內部相對和平繁榮,并且向占城擴張。1451年,阮氏英殺鄭可,但1453年仁宗親政時,便赦免了鄭可的罪名,并給其家人官田。仁宗名義上親政時只有十二歲,阮氏英仍掌大權。1459年,諒山王黎宜民發動兵變進入皇宮,殺仁宗。為免被擒獲或被叛軍所殺,阮氏英使一仆人將自己殺死。
1459年,仁宗之兄黎宜民發動兵變殺仁宗,即位為皇帝。不久,大臣阮熾、丁列殺黎宜民,改立太宗四子黎思誠為帝。黎宜民在位僅九個月。
黎思誠(1460至1497年在位)是一個深受儒教影響的人。他即位后,以中國宋朝理學為樣本著手改變越南。他認為政務應由有品德的人而非出身豪門的人來主掌。當時越南的科舉考試僅斷斷續續地舉行。為了使更多豪門之外的人入仕,圣宗重啟了科舉制度。圣宗也在各地進行普查,在各省廣設文廟以尊儒教,停止興建新的佛教、道教寺院,并限制僧侶購置新的田產。
此時也是越南武力的強盛時期,對外討伐了北方的海盜、哀牢、以及占城。1471年,越南占領占城的首都毗阇耶(Vijaya),俘虜占城國王盤羅茶全(Bàn La Trà Toàn或Pau Kubah),占城人民大批向柬埔寨及馬六甲移民。自此占城北部阿摩羅波胝(Amaravati)及中部毗阇耶被越南占領,僅剩南部賓童龍(Panduranga)保有部分獨立,成為越南的保護國。1479年,越南又攻打南掌(瀾滄,今老撾)。越南攻陷南掌首都瑯勃拉邦(在盆蠻一帶置鎮寧府),自此使得南掌向越南朝貢。擊敗占城使得越南得以快速向南擴張,越南在這些新征服的土地上讓軍人及農民耕種,進行屯田制。
圣宗時頒布了新的律法《洪德刑律》(1483年)。圣宗下令吳士連編寫的《大越史記全書》成為官方史書。圣宗本人也喜好詩書,在宮中辟有“九歌瓊苑”,常與文人唱和。圣宗擅長用喃字創作,也擅長漢文,本人也著有許多作品。
黎思誠死后,子黎鏳(1497至1504年在位)即位。憲宗是能守成的君主,政事照太祖及憲宗之例而無更張。此時越南處于太平時期。憲宗死后,其子黎敬甫即位,在位僅六個月。
后黎朝后期雖長時間處于分裂狀態,但文化方面仍有所發展。在文學著作方面,重要的有筆記小說《公余捷記》(武方堤撰),該作品被譽為“篇幅大、思想藝術成就高,而且影響深遠”。此外有《傳奇漫錄》(阮嶼撰)、《皇越春秋》(作者不詳)等漢文小說。越南的傳統服裝越式旗袍,有學說認為源于阮氏治下的南方,因阮主為求區別北方婦女穿裙和南方婦女穿褲的習俗,乃命人加以設計,并融入中國旗袍和占族服裝風格,而形成此一服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