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魯曉夫改革
蘇聯人赫魯曉夫出生于1894年,曾經擔任過蘇聯、等重要職務,是蘇聯的領導人。那么赫魯曉夫改革到底是什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關資料。
赫魯曉夫改革簡介
根據歷史記載,赫魯曉夫改革時間開始于1953年。在那一年他正式上臺,首先從農業方面入手進行了一些改革。歸納起來,赫魯曉夫改革表現在在以下方面:工業上,在剛開始減政分權的計劃并沒有使蘇聯工業經濟有實質性的改變之后,他開始尋找新的改革方案。雖然最終不成功,但是還是有著明顯的進展。政治上,主要體現在百姓的冤錯案得以平反,打破了斯大林的迷信框框,深化了集體領導的重要性。農業上,開始重視農業發展,減輕農民的負擔。開墾荒地,提高生產量等。雖然這些多少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質量,但是赫魯曉夫改革過程中,辦了不少考慮不周的事,這讓當時的蘇聯陷入困境。
總而言之,赫魯曉夫改革雖然給人民帶來了一些的好處,但是本質上并沒有太大改變人民的生活水平,改革以失敗告終。赫魯曉夫改革雖然在某些方面沖擊了斯大林的舊制度,但是并沒有從本質上改變蘇聯。而他失敗的原因是在改革的過程中忽略了國情,沒有實事求是,失去了本心,太過急于求成。而改革一旦指導思想走偏了,理論上準備倉促,也就意味著不成功。赫魯曉夫在1964年下臺,從而標志著赫魯曉夫改革的徹底失敗,也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結束。
赫魯曉夫生平簡介
赫魯曉夫是前蘇聯的重要領導人,赫魯曉夫簡介中提到他在位期間推行一系列的政策,雖未從根本上發展蘇聯的經濟,卻讓蘇聯農業取得了較大發展。
赫魯曉夫,出身于貧困家庭,曾經放過豬還給別人當過多種臨時工。后來加入共產黨,就學于莫斯科工業學院。畢業后競選莫斯科書記成功,衛國戰爭后他又競選蘇共中央書記成功。在那之后的幾年里,他領導人們清除了貝利亞集團,這對蘇聯的貢獻巨大。在1964年發生了赫魯曉夫政變,他被解除了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職務。
赫魯曉夫簡介中突出強調他的一生主張社會主義路線,但是他因為缺少正確的理論指導還有實踐的經驗,導致他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國家的現狀,有的史學家認為赫魯曉夫的改革使得蘇聯有了短暫的繁榮,但是并沒有長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并不是真的了解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著作,他只是有著堅定共產主義信念的一位共產黨員,他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共產主義。美中不足的是在后來的實踐中,他犯了很多錯誤,并且在領導國家時政績并不突出,導致最后發生了政變,被迫下臺。
他為中國的發展做出一定的貢獻。赫魯曉夫簡介指出他唯一的缺陷在于死板教條、思想不靈活,選人判斷多方面都出了問題,他的農業改革確實很權威有效,使農業發展飛快,并且他主張和平,這一點也被世界各國廣泛認可。
赫魯曉夫生平事跡
赫魯曉夫簡介中提到許多赫魯曉夫生平事跡。1894年他出生在俄羅斯南部的一個小村莊,家中有一姐姐。赫魯曉夫在上學期間,接觸過一些沙俄時代違禁書籍。
赫魯曉夫在剛對政治感興趣的時候就做過慈善捐款,還在1914年7月參加且領導過工人罷工及反戰示威活動。他曾支持過反對派,反對斯大林的政治路線,但時間極短。1925年以斯大林的代表身份,參加了在莫斯科舉行的共產黨代表大會。至此他從政生涯正式開始。赫魯曉夫于1953年成為了第一書記,1958年接任了的職位,成為蘇聯主要領導人。1934年斯大林發起了政治大清洗,他便是斯大林路線最起勁的鼓吹者之一。赫魯曉夫生平干過最轟動的事跡就是在1956年召開大會批判了斯大林在大清洗中的罪行,這致使東歐發生了大規模騷亂。他為了避免個人崇拜再次發生,把斯大林的遺體從墓中移出并鞭尸,震驚了世界。
赫魯曉夫為了避免發生核戰爭提出東西方緩和的主張,并多次到美國訪問。他還推出了農業改革政策,大大的改善了蘇聯的經濟。在他的統治下蘇聯慢慢的成了一個“正常的國家”。而他對陸軍和海軍進行大范圍的裁減,對官僚的特權進行削減,這些舉措使得眾多官僚不滿。1964年蘇聯發生宮廷政變,赫魯曉夫被逼下臺,從此隱居于鄉間,于1971年病逝,這便是赫魯曉夫生平的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