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萊在二戰期間是怎樣的
編者按:展覽告訴我們,作為“和平之邦”的文萊,二戰期間也經歷了悲慘的歷史,當地民眾尤其華人曾遭受到日本侵略者的嚴重迫害。
文萊在二戰時期遭受了怎樣的變故,那個時期的歷史是怎樣的?關于這些的種種,文萊大學目前正在就二戰期間日軍侵略文萊的歷史進行研究。該項目課題負責人,澳大利亞瑪麗斯博士(Dr Janet Elizabeth Marles)帶領文萊大學講師和學者走訪了二戰幸存的文萊居民,受訪者最年輕的是87歲,而最年長的是100歲。通過多媒體視頻畫面和聲音,重新回憶起二戰日軍占領文萊的歷史,讓文萊的年輕一代能夠了解二戰中文萊人民所遭受的死難與痛苦。
作為初期研究成果,文萊大學還在前一段時間舉行了一個“記憶中的故事”多媒體展覽,通過幸存者口述歷史,創造性地再現圖像,文字和文物,回憶和見證了二戰時期文萊達魯薩蘭國(1941年12月 - 1945年6月)的動蕩年代,展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文萊達魯薩蘭國,特別是在二戰的最后階段,文萊本地居民與澳大利亞軍隊一道與日本侵略軍浴血奮戰的故事。從1941年12月16日開始大約有1萬多名日軍占領文萊。
有一位老人回憶起在日本侵略軍占領文萊時,他的父親因為抵抗日本皇軍的占領而被日本人關進了監獄。一位伊班族(Iban)首領還講述他的長輩是如何在文萊一個偏遠的地區殺死日本士兵的故事。
瑪麗斯博士在接受新華網記者采訪時表示,研究和展覽的目的是要告訴年輕一代這段歷史,在二戰期間,讓那些親眼目睹日軍占領這個國家的幸存者告訴文萊的年輕一代他們的痛苦經歷。
中國駐文萊大使館房新文臨時代辦聽取了該研究項目負責人瑪麗斯博士的詳細講解,并在現場接受媒體的采訪。房代辦表示,展覽以當事人從不同角度口述歷史的方式還原歷史真相,對于幫助大家尤其是青年一代了解歷史,樹立正確歷史觀具有重要意義。展覽告訴我們,作為“和平之邦”的文萊,二戰期間也經歷了悲慘的歷史,當地民眾尤其華人曾遭受到日本侵略者的嚴重迫害。在歷史問題上,中方一直主張“以史為鑒”,前提是正面歷史,對歷史有一個正確、明確的態度,以實際行動贏得受害國人民諒解。二戰雖已遙遠,但歷史警鐘尤鳴,各國都應牢記并吸取歷史教訓,以防戰爭悲劇重演,共同維護和平、攜手發展。
關于文萊二戰時期的歷史,該研究課題和展覽由文萊大學藝術與社會科學學院主辦,這是其第一階段研究成果匯總,主要通過采訪當地數十位二戰幸存者,以圖片、視頻方式描繪了二戰期間文萊在日本侵略者統治下的社會面貌。
延伸閱讀:
文萊王朝(博爾基亞氏王室)直到1993年為止文萊王朝是亞洲王朝中除日本菊花王朝外國祚最長的現 存王朝,1993年柬埔寨王朝復辟,現存最長的亞洲王朝才被有七百多年歷史的柬埔寨王朝代替,現任文萊蘇丹是第29世哈吉·哈桑納爾·博爾基亞,文萊王朝從1363年開始傳到現在已經有六百余年。而且文萊王朝君主制直到現在還沒有結束的跡象。
文萊從8世紀開始有人定居,在元代史籍中稱“渤泥”,明代史籍中稱“文萊”。文萊長期受中國文化影響,13世紀 后伊斯蘭化。其國王麻那惹加那乃曾于1408年訪問中國,后逝世并安葬于南京。14世紀,文萊伊斯蘭教君主國從爪哇的控制下擺脫出來,在14世紀至16世紀非常強大,國土包括菲律賓南部以及沙撈越和沙巴。16世紀中葉,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等相繼入侵這個國家。1888年,文萊淪為英國的保護國。
1941年,文萊被日本占領,1946年英國恢復對文萊的控制。1959年,文萊與英國簽訂協定,規定國防、治安和外交事務由英國管理,其他事務由文萊蘇丹政府管理。1971年,文萊與英國重新簽約,規定除外交事務和部分國防事務外,文萊恢復行使其他所有內部自治權。1978年,文萊蘇丹赴倫敦就主權獨立問題同英國政府談判,并締結了友好合作條約。根據條約,英國于1984年1月1日放棄了其掌握的文萊外交和國防權力,文萊宣布完全獨立。獨立以后,蘇丹政府大力推行“馬來化、伊斯蘭化和君主制”政策,鞏固王室統治,重點扶持馬來族等土著人的經濟,在進行現代化建設的同時嚴格維護伊斯蘭教義。文萊目前仍為英聯邦成員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