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霉軍艦“波特爾”號
“波特爾”號是美國海軍二戰期間趕造的驅逐艦,1942年5月開工建造,同年9月建成下水。1943年7月該艦正式服役,編入大西洋艦隊。“波特爾”號在美國海軍中的名氣,不是因為其戰功,而是因為其所遭遇的倒霉經歷。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倒霉軍艦“波特爾”號。
歷史介紹
向最高統帥“開火” 1943年11月,二戰進入關鍵時刻。“波特爾”號服役不到4個月即奉命為羅斯福總統護航。 美軍護航艦隊到達百慕大以東海域后進行操練。羅斯福總統在“依阿華”號戰列艦甲板上興致勃勃觀看。“波特爾”號艦長華爾特命令全體艦員進入戰斗狀態,模擬發射魚雷。
“發射!”誰也沒想到,此時一枚真的魚雷從魚雷管中射出,直奔羅斯福總統乘坐的“依阿華”號。危急關頭,“依阿華”號艦長迅速下令,用艦炮向來襲魚雷射擊。萬幸,魚雷在“依阿華”號艦尾300米處爆炸。 事后,“波特爾”號被勒令脫離艦隊,就近停泊在百慕大海軍基地,全體艦員被拘留調查。這事在美國海軍史上僅此一例。經過調查,這只是意外操作事故。 炮擊基地司令部 鑒于“波特爾”號如此不光彩的表現,美海軍部決定將這艘戰艦調往最偏遠的阿留申群島。 此后1年,“波特爾”號竭力挽回損失的聲譽。但不論多么努力,這艘戰艦注定是多事之艦。一次演習休整期間,該艦一名水手上岸喝得大醉。誰也沒有留意,這位醉漢登艦后一閃身,闖進了主炮炮塔。
眾人阻攔不及,此人竟然拉動了127毫米主炮的發火閂!炮彈出膛,不偏不倚,徑直落到了基地司令家門前的花園!這一天,基地司令恰巧正在家宴請全體參演指揮官及他們的夫人!說來也巧,誤射沒有造成任何傷亡。 被自己擊落的飛機炸沉 太平洋戰爭進入最后階段,美國海軍部決定將“波特爾”號從阿留申調往菲律賓海域,參加對日最后作戰。沖繩戰役期間,“波特爾”號擔任最危險的防空雷達哨任務,說白了,就是在艦隊最外圍擔任攔截日軍自殺式戰機的任務。這一次,“波特爾”號表現不錯,擊落了6架日軍戰機,引導艦隊擊落7架。 然而,厄運似乎不愿意放棄最后一次戲弄“波特爾”號的機會。1945年6月10日晨8時15分,日軍一架老舊的99式艦載轟炸機忽然從云層中沖出來,朝著“波特爾”號撞下來。
“波特爾”號防空火炮猛烈開火,準確命中日機。 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架被擊中的自殺式戰機沖勁十足,墜海后落在“波特爾”號身邊。巨大的水下爆炸將“波特爾”號整個托出了海面,旋即又重重地砸落下來。頓時,全艦多處起火,動力全失,戰損水管斷裂。經過3個小時搶救,艦長不得不下令棄艦。棄艦后僅12分鐘,“波特爾”號即傾覆,迅速沉入了海底。
延伸閱讀
99式艦載轟炸機為1936年海軍11試艦載轟炸機愛知時計電機株式會社的競爭設計,海軍經過審核,最后選定了愛知時計電機株式會社的11試艦載轟炸機樣機,1939年正式給予99式艦載轟炸機的稱號,該機一直使用到了戰爭結束,在戰爭期間發揮過極大作用。
百慕大三角(英語:Bermuda Triangle;又稱魔鬼三角;又常被誤稱為百慕大三角洲:因該區域并不是三角洲地形,且不合語源,故屬積非成是的名詞),位于北大西洋的馬尾藻海,是由英屬百慕大群島、美屬波多黎各及美國佛羅里達州南端所形成的三角區海域,據稱經常發生超自然現象及違反物理定律的事件,面積約116萬平方公里(45萬平方英里)。
傳聞,由于百慕大三角的環境極度反常,許多經過的船只、飛機及人員會“神秘失蹤”,但美國海岸防衛隊、各海洋保險公司及各界對此則非常不以為然。他們引用《全球海洋失事地點》統計資料證明,百慕大三角的船只和飛機的失蹤數字,比其他繁忙地區還要少。保險業界也證實了百慕大三角并不是危險的海域。數十年間,不少所謂的“謎團”已經解開。根據許多精密的科學及事件起源考察,謎團不過是對失蹤事件的長期誤解、誤傳,甚至是夸大,并非想象中那樣不可思議。 另一個被認為類似此區的海域,是位于日本和臺灣附近的“福爾摩沙三角”(龍三角、魔鬼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