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王朝的歷史
古埃及王朝的形成與統一是怎樣的?期間都經歷了什么?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古埃及王朝的歷史,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古埃及王朝的歷史:
大約在1萬年前,非洲北部的居民遷至尼羅河兩岸,他們辛勤勞作,不斷提高耕作技術,從而將尼羅河谷地變成了古代著名的糧倉。
公元前3500年,埃及進入階級社會,國家發展起來,但當時埃及還沒形成一個統一的國家,全境有十幾個部落,由于信仰不同,經常爭戰不休,這些部落被希臘人稱為“諾姆”(又譯為州),它們都有各自的名稱、都城、政權、軍隊,實際上就是一個個獨立的王國。
尼羅河每年7月到11月定期的泛濫帶來了肥沃的黑色土壤,這是給它子民慷慨的贈予,這方肥沃的土地滋生了越來越多的人,于是,有了農業,有了文字,有了神廟,有了智慧,也有了私有制和連綿不斷的戰爭,一般認為,古埃及同兩河流域一樣,大約于公元前3500年前后最早進入了文明時代。
經過不斷的混戰,古埃及形成了兩大地域性王國,南方的河谷地帶為上埃及,北方的三角洲地帶為下埃及,分界點大約在今天的開羅,上埃及崇尚白色,國王頭戴白冠,國庫稱白屋,崇拜鷹神荷魯斯;下埃及崇尚紅色,國王頭戴紅冠,國庫稱紅屋,崇拜蜜蜂神或眼鏡蛇神。
多少世紀以來,上、下兩個埃及王國一直是分裂的,直到公元前3100年左右,美尼斯鞏固了自己在上埃及的地位,繼而親自率大軍北上經過三天三夜,終于在美尼斯法老的領導下統一了。
美尼斯把決戰的地點命名為“白城”,后來白城成為統一古埃及的首都,被稱為“孟菲斯城”,美尼斯是人類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帝王,在歷史上的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美尼斯之前,他的前輩蝎王已開始了統一上下埃及的戰爭,不過成就不大,美尼斯在公元前3100年前后成為上埃及國王,他發動了大規模征服下埃及的戰爭,戰爭的慘烈場景和期間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已經湮沒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了,但其結果卻永恒地記錄在青史之中,美尼斯征服了下埃及王國,成為第一個得到“上下埃及國王”稱號的君主。
美尼斯是埃及第一王朝的創建者,他最先完成了埃及歷史上的統一,對埃及國家的發展,對該地區文明的進步,都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作為一個王朝的開創者,一個統一國家的締造者,美尼斯在北非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征服,一般地講,美尼斯的鼎盛時期在公元前3100年前后,因為據史料記載,大約在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征服了埃及,完成了埃及最初的統一大業,這無疑是美尼斯一生中最偉大的功績。
美尼斯統一了上、下埃及之后,為穩固統治,他采取了較靈活的統治策略,由于下埃及較為富裕,下埃及的人民對于美尼斯的征服并非是沒有怨言的,所以美尼斯作出了一些讓步,以鞏固國家的長治久安。
在王國統一前,上埃及的統治者頭戴白冠,以鷹為保護神,以白百合花為國家象征;下埃及的統治者則戴紅冠,以蛇為保護神,以蜜蜂為國家象征,兩個地區的這一差別使得美尼斯在實現統一后分別在上埃及、下埃及加冕,他宣稱自己是“上下埃及之王”,自此,繼任的國王在十余年間都沿用此王號,同時必須具有雙重身份,經過兩次加冕,舉行兩種不同的典禮。
另外,美尼斯針對上埃及、下埃及地區不同的經濟發展狀況,在上述兩個地區分別設立了國庫,實行各自獨立的財政管理,同時,在美尼斯統治時期,上埃及、下埃及分別保留著自己的宗教中心,設立圣城,這一切說明美尼斯在位時,埃及的統一只是初步的,很不鞏固。
美尼斯還是一位杰出的統治者,他采取了一些措施來加強對下埃及的控制,最重要的就是在下埃及建立新都,將國家的政治、軍事中心放在下埃及,以達到由上制下的目的,于是在尼羅河三角洲(今開羅附近)他創建了新都城——白城,后來白城改稱為孟斐斯,孟斐斯又被稱為吉加普特,其意為“普塔神之宮”,埃及的希臘文名稱“埃及普托司”由此而來,這也是埃及國家名稱的來源。
美尼斯還修了一條長堤壩以防止城市遭受尼羅河泛濫時淹沒,建這座城的主要目的是加強對下埃及的控制,防止來自三角洲地帶的反攻。
由美尼斯開創的埃及第一王朝,共有8個王,歷時250年之久,其中至第五任國王時,埃及進入專制統治時期,社會發展到了全盛階段,這一時期的國王把土地視為自己的財產,把人民視為自己的奴仆,一切行政、軍事、司法權力集于自身,國王自稱是太陽神的兒子,被視為神圣不可侵犯的對象。
后來,埃及國王漸漸被稱為法老,法老在古埃及原意為“宮殿”,就像古代中國稱皇帝為“陛下”一樣。
埃及的統一在歷史上意義重大,它使得埃及人民更少受到戰爭的摧殘,加強了整個埃及的經濟和文化交流,同時也使埃及逐漸形成了比較完善和穩定的國家體制。
歷史證明,埃及文明在統一后發展迅速,并超過了紛爭不斷的兩河流域文明,古埃及的31個王朝由此開始,就像尼羅河一樣漫長,不過,通常認為上下埃及真正融為一體經歷了非常漫長的過程,到第二王朝末年才最終完成。
美尼斯是一位離我們已有5000多年的帝王,他的絕大部分精彩事跡已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但他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卻從未被懷疑過,原因只在于他做了一件事:統一了上下埃及,至于納爾邁調色板、納爾邁權標頭是否他的遺物都不重要,美尼斯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說明了一個帝王想流芳千古,有時下足功夫做好一件事就夠了。
相關資料介紹:
古埃及(阿拉伯文:مصر القديمة),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位于非洲東北部尼羅河中下游地區,是典型的水力帝國,受宗教影響極大,舉世聞名的金字塔就是古埃及人對永恒觀念的一種崇拜產物,也是法老的陵墓。除了金字塔以外,獅身人面像、木乃伊也是埃及的象征。
古埃及文明形成于6000年(公元前4000年)左右,古埃及前王朝開始于5500年前(公元前35世紀)左右時美尼斯統一上下埃及建立第一王朝,終止于公元前343年波斯再次征服埃及。
古埃及的居民是由北非的土著居民和來自西亞的塞姆人融合形成的,公元前4千年后半期,逐漸形成了國家,至前343年為止,共經歷了前王朝、早王朝、古王國、第一中間期、中王國、第二中間期、新王國、第三中間期、后王朝9個時期31個王朝的統治(參見“歷史”一節)。其中古埃及在十八王朝時(前15世紀)達到鼎盛,南部尼羅河河谷地帶的上埃及的領域有現在的蘇丹到埃塞俄比亞,而北部三角洲地區的下埃及除了現在的埃及和部份利比亞以外,其東部邊界越過西奈半島直達迦南平原。
古埃及有自己的文字系統,完善的政治體系和多神信仰的宗教系統,其統治者稱為法老,因此又稱為法老時代或法老埃及。古埃及的國土緊密分布在尼羅河周圍的狹長地帶,是典型的水力帝國。對古埃及的研究在學術界已經形成一門專門的學科,稱為“埃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