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籍牙王朝佛教范文
曼同王時(1853-1878年)繼續推崇佛教。曼同王于1871年在曼德勒舉行佛教僧侶第五次結集大會,各地高僧二千四百名參加。
公元1752年,東吁王朝被孟族軍滅掉。接著,緬族英雄雍籍牙打敗了孟軍,在阿瓦建立了雍籍牙王朝,也叫貢榜王朝。此王朝的歷代君王都大力扶植佛教。
雍籍牙王篤信佛教,每天都請僧侶到王宮,殷勤供養,每月四個齋日,與大臣一起受持五戒。他死后,孟駁王即位,孟駁王曾獻出與自身等量的黃金,又用寶石裝飾塔頂上的金輪。孟云王也是個狂熱的佛教徒。他不僅想做“世界霸主”,而且想做“諸佛之王”。
孟云嚴處緬籍異教徒,因____徒和回教徒之勢力不大,未嘗加害,但對當時潛伏各地的“須提”教徒處置甚嚴,該教流布民間,勢力極大,孟至傳諭搜捕,用嚴刑處死十四名,并逼余眾改奉佛教。那時,錫蘭宗教使節去暹羅,認為那里的宗教最為純潔,1802年和1812年,這些使節來緬甸傳教,使緬甸佛教更加得到發展。
曼同王時(1853-1878年)繼續推崇佛教。曼同王于1871年在曼德勒舉行佛教僧侶第五次結集大會,各地高僧二千四百名參加。到會僧侶討論毗那耶等經典各版之不同點,歷時五個月,最后以經文鐫刻云石碑七百二十九方,安置在鴆婆陶浮屠附近,傳諸永遠。曼同王于是獲得足以傲視一切的尊號曰“第五次佛教結集之護法者”。
延伸閱讀:公元13世紀末, 緬甸輝煌一時的 蒲甘王朝滅亡,此后 緬甸進入大分裂時期。緬甸北部形成 撣族統治的以阿瓦城(今 曼德勒附近)為中心的 阿瓦王朝,而南部則形成孟族統治的以白古(今 勃固)為中心的 白古王朝。從1386年到1425年,兩國不斷發生沖突,史稱“四十年戰爭”。
除了這兩個大國之外,尚有 東吁、 木邦、 孟養、 孟密、 阿拉干等國,其中尤以 緬族的東吁最強。撣族統治阿瓦后,緬族不堪忍受其壓迫,紛紛移居東吁。四十年戰爭時,東吁遠離戰區,未遭戰爭破壞,成為緬族逃避戰爭和災荒的避難所,因而人口不斷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