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亞歷史沿革 利比亞發(fā)展歷史
利比亞是北非的一個國家,位于地中海南岸,與埃及、蘇丹、乍得、尼日爾、阿爾及利亞跟突尼斯相鄰。大家都知道近些年利比亞局勢動蕩,那么大家了解這個國家的發(fā)展歷史嗎?跟著學習啦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利比亞歷史沿革
公元前3世紀,利比亞人在反抗迦太基帝國統(tǒng)治的斗爭中曾建立統(tǒng)一的努米底亞王國。
7世紀,阿拉伯人打敗拜占庭人,征服當地柏柏爾人,帶來了阿拉伯文化和伊斯蘭教。
16世紀,奧斯曼帝國攻占的黎波里塔尼亞和昔蘭尼加,控制了沿海地區(qū)。
1912年,利比亞在意土戰(zhàn)爭后成為意大利殖民地。
1943年初,法、英分別占領利比亞南、北部。二戰(zhàn)后,由聯合國對利全部領土行使管轄權。
1951年12月24日,利比亞宣告獨立,成立聯邦制聯合王國,伊德里斯一世成為國王。
1969年9月1日,以卡扎菲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發(fā)動九月革命,推翻伊德里斯王朝,成立阿拉伯利比亞共和國。
1977年3月改國名為阿拉伯利比亞人民社會主義民眾國。
1986年4月改國名為大阿拉伯利比亞人民社會主義民眾國。
美國和卡扎菲政權之間的積怨由來已久。
1969年,卡扎菲推翻了親美的利比亞國王伊德里斯。
1970年6月,利比亞宣布收回美國設在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附近的軍事基地。
1980年,美國宣布利比亞為“支持恐怖主義國家”,關閉了駐利比亞大使館。
1981年,美國海軍的飛機擊落了兩架利比亞飛機,兩國斷交。1986年,美國總統(tǒng)里根下令停止與利比亞的經濟和貿易關系,凍結利比亞在美國的資產。
此后,美利接連發(fā)生軍事沖突,里根下令空襲利比亞。
1988年12月,美國泛美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47客機制造爆炸,機上的259名乘客和地面11人罹難,即洛克比空難,美國認為是兩名利比亞情報官員所為(但當事人始終未認罪)。
美國政府在打敗薩達姆之后,在所謂的“戰(zhàn)后重建”中越陷越深,從而對卡扎菲采取了懷柔政策。而卡扎菲在威懾和利誘的情況下,也選擇了退讓。
1999年,利比亞同意移交兩名疑兇給聯合國受審。
21世紀初,美國已經開始從伊拉克脫身,而且有埃及政變這么好的機會,美國會趁機順手推動卡扎菲下臺。
2003年9月12日,聯合國安理會以13票贊成、2票棄權的表決結果通過第1506號決議,決定解除聯合國因1988年洛克比空難和1989年法國聯航空難事件而對利比亞實施的長達11年的制裁。
2011年2月,爆發(fā)反對卡扎菲政權的反政府示威,政府方面則以武力鎮(zhèn)壓。
2011年2月27日,反對派在利比亞第二大城市班加西所成立的臨時政權全國過渡委員會。
2011年3月19日,依照聯合國安理會1973號決議,空襲利比亞的行動展開。
2011年,卡扎菲政權被推翻,國名暫定為利比亞。歷史上,利比亞由的黎波里塔尼亞(西部)、昔蘭尼加(東部)和費贊(南部)三個地區(qū)構成。
2012年3月6日,利比亞東部的拜爾蓋地區(qū)(舊稱“昔蘭尼加”)宣布實行聯邦自治。
利比亞同中國的關系
1978年8月9日,利比亞同中國建立外交關系。2011年9月12日,中方宣布承認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為利比亞執(zhí)政當局和利比亞人民的代表。利比亞外帳海亞勒于2012年6月訪華,并派外交助理參加了于2012年7月在北京舉行的第五屆中非合作論壇部長級會議。另中國承認利比亞現政府的條件,即利比亞戰(zhàn)爭中中國的損失由利比亞承擔。
利比亞習俗禁忌
利比亞的商業(yè)風俗,冬季前往宜穿保守式樣西裝。拜會要先定好約會時間。商務活動多用阿拉伯語、意大利語和法語。阿拉伯人款待朋友的佳肴是一道現宰的生羊肝。客人來到后現宰肥羊一只,將生羊肝切成片,碼放在瓷盤里,上面撒辣椒面和香料,端到桌上敬客。這便是最盛情的款待。如果客人不吃,將被認為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有負主人的一片心意。利比亞的宴會要看主人和客人的興趣而定。有的宴會是在嚴肅的氣氛中進行,有的在談笑中進行。阿拉伯人信奉伊斯蘭教,豬肉類食品和酒禁止食用。平時以吃面食為主,喜食甜辣風味食品。有飲茶和喝咖啡的習慣。阿拉伯人吃飯不用刀叉只用手抓,但只能用右手。飯后上一道咖啡,不上咖啡客人不可起身告辭。烤全羊是阿拉伯人的名菜。
阿拉伯人一般穿民族服裝,一種寬松的大袍,把整個身體包起來,女子則連整個頭部、手足都被包裹的嚴嚴實實,只露眼睛看東西。
商業(yè)往來報價宜用到岸價,不用離岸價。對對方的信用程度應加以確認。交談時不要觸及政治、宗教或諸如此類易引起爭論的話題。初次交易應要求對方用不可撤回的信用證付款,避免收受見票即付的匯票。商務洽談應設法會見最能解決問題的官員。在拜會之前要弄清官員的姓名和官銜。政府機構決策緩慢,守約是偶然的。商務活動最好于1l月至次年4月前往。
利比亞實行獨特的伊斯蘭教會主義,穆斯林國家的宗教禮儀非常嚴格,同利比亞人談判會見和打交道時,要遵循一般阿拉伯禮節(jié)和社會習慣。政府不鼓勵收受小費,但受歡迎。應邀作客,只有男性參加,利比亞是一個開放的自由國家。
在利比亞安排會晤要盡量提前,并準時到達。但利比亞人對時間的運用很靈活,他們并不很遵守時間表上的安排。
邀請吃飯或多加招待會是一般的款待形式。制定有嚴厲的禁酒法律條文。如被邀請到利比亞人家吃飯,只有男人能夠參加,而且要為男主人帶禮物,不能為他的妻子帶禮物。
阿拉伯人為父系家族。名字反映血統(tǒng)關系,姓名排序有一定順序:本人名,父名,祖父名,家族名。柏柏爾族實行父親家族制,一夫一妻制,男娶女嫁或姑表聯煙。家族中家長為男性,家庭成員都必須按家長的要求辦事。家庭中的全部收入都由家長掌管,柏柏休人所居住的村莊由德高望重的人組成元老院,負責掌管一切事項。
利比亞人喜歡綠色,把綠色看成是革命的象征,表示勝利和吉祥,忌諱黑色。此外,豬、貓、女性人體均屬禁忌圖案。酒也在被禁之列。
看過利比亞歷史沿革的人還會看:
1.從嚴治黨的歷史沿革
2.美國國會大廈的歷史沿革
3.國際兒童節(jié)歷史沿革
4.中國共青團的組織簡介與歷史沿革
5.英國歷史沿革 英國發(fā)展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