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歷史沿革加拿大發展歷史
加拿大是英聯邦國家之一,位于北美洲最北端,被稱為“楓葉之國”。那么關于這個國家的歷史知識大家知道嗎?跟著學習啦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加拿大歷史沿革
加拿大原來是印第安人與因紐特人的居住地。
16世紀,法國人夢想發現并統治更多的疆域,擴展他們的貿易范圍,并讓世界各國信奉他們的信仰。1535年,當時的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命令航海家杰克斯·卡蒂埃爾(Jacques Kartier)去探尋“新世界”,以求找到一條通往印度的航道。卡蒂埃爾首次探險來到了圣勞倫斯海灣。這時他并不知道會在這里發現什么,但他希望這是大洋的一個分支,并是他通往遠東征程的必經之路。于是他沿圣勞倫斯河逆流而上。然而他并沒有到達所期盼的亞洲,卻來到了魁北克(Québec),當地的印第安人稱它“Stadakona”。兩名印第安青年告訴了Jacques Cartier通往“kanata”的路線,他們當時指Canada,這個名字一直沿用到17世紀初期。
Canada一詞源于印第安語的“Canada”,意為“群落”或“村莊”。卡蒂埃爾在向法王報告時,首次使用了“Canada”,來指他所到達的魁北克。到1616年,雖然整個地區已被命名為新法蘭西(la Nouvelle-France),但加拿大大河及圣勞倫斯灣(法語:Golfe du Saint-Laulent;英語:Gulf of St. Lawlence)沿岸的土地仍被稱為加拿大。
從16世紀起,加拿大淪為法、英殖民地。
1756-1763年期間,英、法在加拿大爆發“七年戰爭”,法國戰敗,而1763年的巴黎和約使加拿大正式成為英屬殖民地。
當魁北克在1791年被劃分成上加拿大(Upper Canada)和下加拿大(Lower Canada)殖民地時,“加拿大”一詞首次被官方啟用。上下加拿大于1841年再次統一,成為加拿大省(Province of Canada)。
1867年,英將加拿大省、新不倫瑞克省和諾瓦斯科舍省合并為一個聯邦,成為英國最早的自治領。此后,其它省也陸續加入聯邦。
1926年,英國承認加拿大的“平等地位”,加拿大始獲外交獨立權。
1931年,加拿大成為英聯邦成員國,其議會也獲得了同英議會平等的立法權,但仍無修憲權。
1967年魁北克人黨提出了要求魁北克獨立的問題,1976年 該黨在省選舉中獲勝。
1980年魁北克就獨立一事舉行了公民投票,結果反對者居多,但該問題并未最后解決。
1982年,英國女王簽署《加拿大憲法法案》,加議會獲得立憲、修憲的全部權力。在20世紀下半葉,一些魁北克的法語省民請求獨立,但是兩次全民公決(1980年及1995年)中獨立一方以40%及49.4%的得票率險負。之后,加拿大修改了相關法律,清晰法案規定在魁北克全民公決中所提出的問題足夠明確且得到明顯多數的支持時,魁北克可以與加拿大政府進行脫離聯邦的協商程序。
1982年3月英國上院和下院通過《加拿大憲法法案》,4月法案經女王批準生效,加拿大從此獲得了立法和修憲的全部權力。
1982年4月17日,加拿大國會通過新憲法,并得到英國國會通過廢止舊憲,加拿大把7月1日的自治領日改名為加拿大日,加拿大事實上從英國獨立。聯邦成立時,將新國家定名為加拿大。
加拿大與中國的關系
中加兩國人民的友誼源遠流長。據歷史記載,加拿大和中國的貿易往來始于1780年,到了18世紀末,廣州的絲綢、杭州的茶葉和景德鎮的瓷器就遠銷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的皮毛和木材也運銷中國。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孫中山先生曾三次到過加拿大的溫哥華。加拿大援助中國抗日的偉大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大夫率領醫療隊于1938年來到中國的抗日斗爭前線,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貢獻了自己寶貴的生命。自1970年10月13日,中加兩國建交以來。雙邊關系發展順利,友好交流頻繁,經貿發展迅速。2003年10月,加拿大克雷蒂安應邀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2003年12月,溫家寶對加拿大進行正式訪問。2005年1月,加拿大馬丁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兩國發表聯合聲明。
1970年10月13日與中國建交。建交后,中加雙邊關系發展順利,兩國領導人互訪較頻繁。加總督、和參、眾議長等均曾訪華。中國、和全國人大會委員長、全國政協主席等先后訪加。
2005年,中加關系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兩國高層領導人交往和接觸密切。1月,加馬丁訪華,胡錦濤同志、吳邦國委員長分別會見,溫家寶與馬丁舉行會談,雙方發表《中加聯合聲明》。9月,胡錦濤同志對加進行國事訪問。胡錦濤同志先后訪問了渥太華、多倫多和溫哥華,會見了克拉克森總督,與馬丁舉行了會談,雙方一致同意將中加關系提升為戰略伙伴關系,并商定,推動兩國開展全方位、多領域的合作,更廣泛地涵蓋政治、經貿、科技、文教、衛生、環保等各個領域;按照市場經濟原則開展互利合作,擴大雙方投資領域,加強經貿合作,爭取到2010年使雙邊貿易額達到300億美元;建立雙方長期穩定的合作機制,充分利用中加戰略工作組和經貿、農業聯委會等現有各種合作機制,深入挖掘互利合作潛力;加強雙方在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上的磋商和協調,共同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中方訪加的還有:國家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5月)、河南書記、省人大會主任徐光春(7月)、全國人大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安建(9月)、全國人大會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路明(11月)等。
加方訪華的還有:衛生部長杜新志(3月底4月初)、外交政策高級顧問弗里德(4月)、西部經濟多樣化部長兼體育國務部長歐文(7月)、國際貿易部長彼得森加參議長海斯(7月)、加中議會協會兩主席參議員戴伊和眾議員沃佩爾(3月底4月初)等。
2005年初,中加戰略工作組正式啟動。8月,工作組以電視電話會議形式舉行了首次全會。雙方還先后舉行了中加外交部官員第12次政治與安全磋商(6月)、中加經貿聯委會第18次會議(5月底6月初)以及中加第10次人權對話(10月底11月初)。
加拿大經濟概況
加拿大是西方七大工業化國家之一,制造業、高科技產業、服務業發達,資源工業、初級制造業和農業是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加以貿易立國,對外貿依賴較大,經濟上受美國影響較深。
加拿大的石油行業一直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推動加國貿易轉虧為盈,并有很大量的投資。跟很多先進經濟體一樣,精煉石油產品的國內需求平穩,但原油生產商仍可透過加東的煉油廠,擴大加國境內的市場。加拿大可說是原油凈出口國,但東部省份的煉油廠向來依賴進口石油,因為在全國各地運送加西原油的成本更高。盡管美國增產頁巖油然而由于加國接近美國,并有龐大的管道網絡,對美國的出口仍有增長,2014年原油占加國貨物出口約18%。
加拿大聯邦和各省政府經營多種國際保險業務成為經濟一大亮點,包括出口信用保險和投資保險。早在1945年制定、頒布了出口信用保險法;在1947年建立了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保險監管采取的是兩級監管的模式,即聯邦和省兩級,保護加拿大本國的海外投資者的投資資本、投資收入,彌補因各種商業和政治風險造成的出口收匯和資本及收益的損失,有力地促進了加拿大國際貿易發展和本國保險人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地位。保險業資產位居加拿大金融業第二位。加拿大非壽險公司有近400家。
農業食品業是加拿大經濟重要的組成部分,占其國內生產總值的8%。加擁有耕地面積4600萬公頃主要在西部,占國土總面積的5%,產物主要有:小麥、燕麥、大豆、油菜籽、大麥、紅肉類(牛、豬和羊)、水果、蔬菜、酒類、煙草、飲料等,出口美國占大宗約60%總量。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主產紅肉類和乳制品。
看過加拿大發展歷史的人還會看:
1.從嚴治黨的歷史沿革
2.美國國會大廈的歷史沿革
3.國際兒童節歷史沿革
4.中國共青團的組織簡介與歷史沿革
5.英國歷史沿革 英國發展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