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及利亞歷史沿革阿爾及利亞發展歷史
阿爾及利亞是非洲北部馬格里布的一個國家,其正式國名為阿爾及利亞民主人民共和國。關于這個國家的相關知識大家了解嗎?知道它的歷史嗎?跟著學習啦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阿爾及利亞歷史沿革
古代史
最晚從西元前一萬年起,柏柏人便居住在阿爾及利亞一帶;公元前一千年后,迦太基人開始在海岸建立殖民地。柏柏人借著布匿戰爭,占領迦太基,柏柏王國并逐漸有了眉目,其中努米底亞以出產精銳騎兵最為著名。然而,西元前兩百年,柏柏人遭羅馬帝國統治。西羅馬帝國滅亡時,柏柏人又于許多地區獨立,同時汪達爾掌管了其他地區,一直到被拜占庭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一世驅逐為止。拜占庭帝國維持著對國土西部的統治,一直到八世紀阿拉伯帝國的興起。公元前十二世紀腓尼基人到達沿海一帶。公元前九世紀
起受迦太基控制。公元前3世紀,在阿北部建立過兩個柏柏爾王國。后羅馬、拜占庭、阿拉伯人、西班牙、土耳其入侵。1830年法國開始入侵,逐步淪為法國殖民地。
中世紀至爭取獨立的阿爾及利亞
8世紀起阿拉伯人進入,本地開始伊斯蘭化。在此過程中柏柏爾人也曾建立過自己的王朝,伊斯蘭教的傳入和阿拉伯人的深刻影響始于公元7世紀。新的信仰和新的語言使得社會和經濟關系發生了變化,建立了同豐富文化的聯系,引入了有力的政治表述和政治組織。后來,阿爾及利亞以及周圍地區統稱為柏柏爾諸國(Barbary States),因海盜行徑和奴役_,美國與其進行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巴巴里戰爭。
17世紀起海岸部分曾是昔日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封建神權大帝國——奧斯曼帝國的一部分,1830年起法國以一個外交事件為戰爭理由,入侵并占領名義上屬于業已衰落的奧斯曼帝國的阿爾及利亞海岸地區,阿爾及利亞總督侯賽因(Hussein)被流放,法國殖民地自此逐漸向南滲透,直至對此地區和居民產生深刻的影響開始入侵,但由于遭到當地居民的頑強而有力地抵抗,法國直到1905年才基本完成對整個阿爾及利亞的占領。
二戰期間,阿爾及利亞支持同盟國,支援自由法國武裝戰斗。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后,戴高樂領導下的法國政府卻開始鎮壓訴求阿爾及利亞獨立的抗議運動,隨后的大屠殺成為阿爾及利亞歷史的轉折點。
1954年,民族解放陣線發起了爭取阿爾及利亞獨立的游擊戰爭,經過近十年的斗爭,阿爾及利亞于1962年獨立。
近代的阿爾及利亞
1965年,第一任總統艾哈邁德·本·貝拉(Ahmed Ben Bella)被國防部長胡瓦里·布邁丁(Houari Boumedienne)發動的政變推翻,他成為國家首腦,此后25年阿政局基本平穩,軍事政權統治阿爾及利亞直到今天。1990年代,在第一次多黨選舉中,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政黨“伊斯蘭救世陣線”取得勝利,但被軍方拒絕。由此引發內戰,大約十萬人喪生。
1958年9月19日阿臨時政府成立。1962年 7月3日正式宣布獨立,7月5日定為獨立日。1963年9月,本·貝拉當選首任總統。1965年6月,胡阿里·布邁丁發動政變上臺,成立革命委員會,自任主席兼。1976年12月布當選為總統。1979年2月沙德利·本·杰迪德當選為總統。1992年1月,沙德利總統辭職,阿成立以穆罕默德·布迪亞夫為首的五人最高國務委員會行使總統職權。7月,卡菲繼任最高國務委員會主席。1994年1月,最高國務委員會卸任,同時任命拉明·澤魯阿勒為總統。1995年11月澤魯阿勒當選為總統。1995年至1997年間,阿完成了修憲公投,通過了政黨法并先后舉行了總統、立法、地方及民族院(參議院)的選舉,各級政權建設基本完成。1998年9月11日,澤魯阿勒總統宣布提前卸任。1999年4月15日阿舉行總統選舉,阿卜杜勒-阿齊茲·布特弗利卡當選為總統。2004年4月8日,布在總統大選中以84.99%的得票率蟬聯。布特弗利卡任總統后,采取多種措施恢復國內和平與安定。一方面繼續清剿、打擊怙惡不悛的恐怖團伙,一方面推動“全國和解”,通過《全民和解法》與《和平與全國和解憲章》,分化、感召恐怖殘余勢力。當前,雖然針對當地民眾和外國僑民的恐怖襲擊仍有發生,但阿社會治安狀況已大有改善,生產生活基本能正常進行。與此同時,布特弗利卡總統穩步推行政治、經濟的有序改革,以期建立民主、法制國家,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2006年5月,布改組政府,任命阿議會第一大黨民族解放陣線貝勒卡迪姆為。
阿爾及利亞與中國的關系
中阿有著深厚的傳統友誼。兩國自1958年12月20日建交后,友好合作關系不斷發展。周恩來(1963年、1965年)、趙紫 陽(1982年)、江澤民同志(1999年)、李鵬委員長(2001年)、朱鎔基(2002年)、胡錦濤同志(2004年)等國家領導人先后訪阿;阿多位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及外長、參謀長訪華,其中布特弗利卡總統先后于1971年、1974年(作為外長)和2000年、2006年(作為總統)四次訪華。中阿在2004年胡錦濤同志訪阿期間正式建立戰略合作關系。
2006年以來,中阿戰略合作關系進一步深化,各領域交流與合作取得重要進展。11月,布特弗利卡總統來華出席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并訪華。期間,胡錦濤同志與布共同簽署了《中阿關于發展兩國戰略合作關系的聲明》,雙方有關部門簽署了有關司法、經濟、稅務、航空、質量檢驗、油氣等方面合作的9個協議文本。阿國務部長兼外長貝賈維、審計法院院長本馬魯夫、國土整治與環境部長拉赫馬尼、司法與掌璽部長貝萊茲先后來華訪問或與會,中國民用航空總局副局長楊國慶、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會長陳昊蘇等先后訪阿。
中阿經貿合作取得積極進展。5月,中信集團和中鐵建公司聯合體中標阿東西高速公路中、西標段項目。6月,阿能源與礦產部長克利勒訪華。9月,阿稅務總局代表團訪華。10月,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代表團訪阿;12月,阿能礦部、原子能署代表團訪華。
兩國軍事、衛生、文化、新聞等領域的合作與交流全面開展。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政委遲萬春訪阿。8月,阿人民軍參謀長艾哈邁德·蓋德·薩拉赫訪華。7月、10月,阿海軍司令、空軍司令也先后訪華。2月,中國衛生部副部長李熙訪阿。1月,中國文化部副部長兼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率中國政府文化代表團訪阿,與阿文化部長圖米女士簽署了兩國政府文化協定2006至2008年度執行計劃。
2006年中阿雙邊貿易額為20.9億美元,同比增長18.2%,其中中方出口19.47億美元,進口1.43億美元。
2011年6月30日,十一屆全國人大會第二十一次會議經表決,批準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爾及利亞民主人民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的條約》。
阿爾及利亞禮儀文化
阿爾及利亞人非常注重禮節和禮貌。無論是見面還是分別時,一般都行握手禮,與摯友見面時,有的也行擁抱禮和貼面禮。見面時問候和祝愿中用的最多的話是:“愿真主保佑你。”他們還喜歡別人稱呼他們的頭銜或職稱加姓。若遇客人來訪,主人總是熱情款待。當客人坐定時,主人通常要先問一句:“請問要喝咖啡還是喝茶?”而且在未喝之前,客人是不能匆忙起身告辭的。
在很多地方有見面送花的習慣。他們把花束扎得很精致悅目,花的朵數一般為雙數拜訪朋友或客人時,鞠躬獻花,同時祝福一番,這被視為是一種對待朋友和客人的熱情而又高雅舉動。
看過阿爾及利亞歷史沿革的人還會看:
1.從嚴治黨的歷史沿革
2.美國國會大廈的歷史沿革
3.國際兒童節歷史沿革
4.中國共青團的組織簡介與歷史沿革
5.英國歷史沿革 英國發展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