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總統費迪南德·馬科斯
費迪南德·馬科斯(他加祿語:FerdinandMarcos,1917年9月11日-1989年9月28日),菲律賓政治人物、獨裁者,菲律賓前總統,1965年至1986年統治菲律賓。因主張經濟和社會改革而上臺,在任期間以腐敗的裙帶資本主義和政治打壓的威權主義統治而聞名于世。
人物簡介
費迪南德·馬科斯 Ferdinand Marcos,1917年9月11日-1989年9月28日, 菲律賓總統與獨裁者。費迪南德·馬科斯(Ferdinand Marcos) 的父親是 達沃省的,非常熱衷于政治活動。在他的培養下,馬科斯成為了一個極有演講天賦,有政治抱負的青年。在中學和大學期間,他成績優秀。其畢業論文曾獲得 奎松總統紀念獎。
馬科斯當過律師,又曾因為涉嫌暗殺父親的政治競爭對手而入獄,但后來被判無罪。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馬科斯參加菲律賓自治軍,從事抗擊 日軍的 游擊隊活動;并且于 巴丹死亡行軍中僥幸逃脫。馬科斯的作戰經歷,成為馬科斯往后的從政基礎。對日戰爭結束后,他便躋身于政界。1946年出任共和國獨立后首任總統 曼努埃爾·羅哈斯的技術助理。1957 年,他成為菲律賓自由黨人的領袖。1963 年便當上了參議院長。
1965年12月, 費迪南德;馬科斯以壓倒優勢的多數擊敗競選對手當選為菲律賓1964年獨立后的第六任總統。1969年連任,1972年8月21日宣布終止人身保護法,9月21日在挽救共和國和建立新社會的名義下在全國實行軍管。任職期間,以經濟開發為主要目標,實行大米自給計劃,鼓勵引進外資,并致力于與外資相關法案的體系化,消滅私人武裝和 菲律賓共產黨武裝。外交上在不拋棄西方的情況下和 蘇聯, 中國, 古巴和 東歐國家建立外交關系。
血緣之謎
費迪南德·曼努埃爾·馬科斯于1917 年9 月11 日出生在外祖父母的商店里。長大后,菲律賓人喊他為費迪,但在外國人面前,他稱自己為費雷德或 安迪。他小時候非常貧窮,和同伴們光著屁股在骯臟的街道上跑來跑去。
馬科斯的母親何塞法·埃德拉林·馬科斯是一個工作勤奮的小學教師,同時在她父母親的鋪子里當售貨員。她是一個堅強的、好逞強的、機智靈活的年輕婦女。她的一半血統是華人,一半是當地的伊洛爾戈人。她的父輩祖先是當地伊洛爾戈村莊的領導人物;她的華人血統則來自于她母親的家族——克圖 利奧,是南伊洛爾戈省中、西混血的商人,擁有雪茄種植園和大住宅。
何塞法9 歲時才接受教育,21 歲上高中時,一個長得很英俊的14 歲的男孩子特別引人注意。他就是馬里亞諾·馬科斯。據說,馬里亞諾·馬科斯的祖父是該省一個 西班牙法官的私生子,雖然從小也接受了文化教育,但為時并不很長。馬里亞諾很小就上學讀書,了解他的人都說他是一個早熟的孩子,14 歲時,周圍已經有許多女孩子崇拜他,何塞法也是其中之一。1916年,他倆偷偷結了婚,第二年便生下了馬科斯。
北伊洛爾戈人、見聞廣博的新聞記者、 馬尼拉華人社會則說,馬科斯的親生父親是一個叫 費迪南德·蔡的華人。人們無法說清這個姓蔡的年輕人是怎樣愛上了何塞法的,都說他們準備結婚,蔡的父母親反對。“他們是舊式人物,堅持要兒子遵從傳統,回到 廈門討一個正式的 福建籍老婆。不巧,何塞法這時已經懷有孕身。因此,只好給她找一個合適的丈夫,把她先送往 馬尼拉,以免她的情況傳出去給蔡家丟臉。肯定是過了一場又哭又鬧后,何塞法出于無奈,才勉強同意嫁給了同班同學馬里亞諾。當然,蔡家肯定作出了讓馬里亞諾滿意的安排。
何塞法給馬科斯取名叫 費迪南德,一方面是為了效法 麥哲倫(也是費迪南德)和 西班牙國王,而最重要的是,蔡家那位少爺的各字恰巧也叫費迪南德。蔡少爺溫文爾雅,當時在 菲律賓大學法學院讀書,他后來服從家中的安排,從 廈門帶回來一個正式的 中國老婆,蔡靠著他強硬的社會關系,在大學畢業后便當上了法官。何塞法說蔡是馬科斯的教父。
馬科斯因為有非凡的記憶力,學習非常出眾。他小學畢業時,差一點被選為致告別詞的學生代表。只是因為他上3 年級時交不起學費缺了幾個的課程而未能實現——這時,他的父親馬里亞諾靠著強大的經濟后盾,在政界青云直上。“政治事業上的需要,使馬里亞諾在大部分時間里都是一貧如洗。”他把每一分錢都花在了親朋好友身上,花在他不斷到北伊洛爾戈省“爭取支持”的旅游上。這樣,直到馬科斯走進大學校門之前,偶爾因交不起學費而缺課的現象時有發生。不過,馬里亞諾對政治的興趣,也使馬科斯受到熏陶。
三任總統
馬科斯在執政之初,倒也頗有作為,實行“ 土地改革”,發動“綠色革命”,注重教育,啟迪民智,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從1976年起,糧食已能自給, 1977年起,糧食還能少量出口。這一切為他羸得了1969年連任的機會(根據當時菲律賓的法律規定,總統每屆四年,只能連任一屆)。但1969年, 馬科斯蟬聯總統職務時,菲律賓社會矛盾與他1965年初上任時的矛盾四伏、政治混亂、犯罪率高、世風日下相比, 有過之而無不及。
到1972年夏天,馬科斯眼看第二屆總統任期即將屆滿,開始戀棧總統的職位,為了達到他長期統治菲律賓、建立馬科斯王朝的目的,他于1972年9月21日簽署“軍事戒嚴令”,宣布在全國實行軍管,逮捕了反對派領袖 貝尼尼奧·阿基諾和數以千計的所謂“顛覆分子”,并禁止集會、游行、罷工。開始了長達10年的軍事管制。1972 年,就第二年又頒布新憲法,改美國式總統制為 英國式責任內閣制,規定總統在軍管期間兼任。
為維護專制統治,馬科斯任人唯親,培植死黨。其夫人 伊梅爾達從1975年起任 大馬尼拉市,1978 年被非正式定為總統繼承人,1979 年被任命為由各組成的內閣 會議主席,成為菲律賓第二號最有權勢的人物。他倆唯一的兒子朋朋擔任 伊羅戈斯省。 伊梅爾達的兄弟科 科伊先擔任 萊特省,后又任駐 中國大使、駐美大使。以馬科斯為首的新社會黨控制了國會88%的議席和全國90%的省職位。海陸空三軍司令、總參謀氏、總統府警備司令、國家安全情報局長、首都警察部隊司令等軍界要職也大都由忠于他的 伊羅戈斯省同鄉擔任。
在馬科斯的嚴酷統治下,議會形同虛設,政黨活動絕對禁止,大批反對他的政界人士、記者、學生身陷囹圄,“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與此同時,馬科斯夫婦依仗權勢,使用一切手段營私舞弊,侵吞公款。他們的財產急劇增長。馬科斯在擔任國會議員時,就曾有人給了他一個“10%先生”的綽號。就任總統前, 當上總統后,尤其是1972 年實行軍管后,“10%”逐漸公開化、制度化,以致菲律賓的任何事業、投資、生意都必須給馬家燒香進貢,打點回扣,否則,一個行政命令或電話就可使你破產倒閉。
從50 年代中期起, 日本開始向菲律賓支付戰爭賠款,總額為5 億多美元,分20 年付清。結果,馬科斯夫婦設法將其中的很大一部分納入了自己的腰包。70 年代初,日本又向菲律賓提供了共達50 億美元的援助,主要用于購買日本的鋼鐵、機器、飼料和纖維。在此過程中, 伊梅爾達又大做手腳,收取了大筆傭金和賄金。 世界銀行向菲律賓提供的數10 億美元貸款,其中相當部分不是被馬科斯夫婦亂花一氣,就是變作了通往私人銀行戶頭的滾滾財源。馬科斯在位20 年,使菲律賓這個本無債務的國家光欠外債就高達265億美元,5500 萬菲律賓人中,70%貧困潦倒,難于謀生,大批菲律賓姑娘窮得吃不飽飯,只好賣良為娼,還有不少人當了國際郵購新娘。而馬科斯夫婦通過巧取豪奪,聚斂了大批財富。馬科斯就任總統前,僅擁有財產3 萬美元。到1986 年倒臺時,擁有財產估計不下百億美元(他光是在 紐約就有3.5億美元的財產),其中貪污金額就達30 億美元,數額之巨實屬罕見。100億美元如果能收回的話,能夠償付菲律賓外債的40%,數額相當于菲律賓一年預算的三倍多。而當時菲律賓經濟衰竭,喪失了償還國際債務的能力,甚至連利息都拿不出來。
1981年迫于國內外部的壓力,馬科斯宣布取消軍管,為確保權力不被削減,同年4月又通過公民投票再次修改憲法,把政體改為 法國式總統制。新憲法規定總統在非常時期擁有絕對權力,總統任期改為6年,不受連任一次的限制。
人物評價
盡管馬科斯是毀譽參半的政治人物,但他卻有著其他 菲律賓總統無法比擬的影響力。在他的任期內在首屆任期內使農業、工業和教育都得到顯著發展。根據《亞洲脈動》2005年七月的調查,馬科斯的滿意度高達七成,比所有繼任者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