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貫的相關經(jīng)歷
童貫(1054年-1126年),字道夫(一作道輔),開封人,北宋權宦,"六賊"之一,性巧媚。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南下,他由太原逃至開封,隨徽宗南逃,宋欽宗即位,被處死。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童貫的相關經(jīng)歷,希望對你有用!
童貫的相關經(jīng)歷
也許是因為宋徽宗具有美術天才的關系,他所信任和喜愛的親近重臣,儀表一般都很出眾。徽宗皇帝本人,用古時人們的形容,叫作面如脂玉,唇若敷朱,風姿如玉樹臨風;與他政治上的昏庸似乎沒有太大關系。從他傳世不朽的人物畫《聽琴圖》和部分時人記載上看,蔡京眉目疏朗俊秀,風度儒雅從容,很有點美男子的味道;也絲毫不妨礙他做事的陰毒狠辣。另外一位同樣官至宰相的此類人物,名叫王黼。這個人身材挺拔,金發(fā)金眼,與常人大異其趣而不同凡響;同樣沒有影響此人卑污猥瑣的為人。
童貫則是另外一種類型。史書記載,此人身材高大魁偉,皮骨強勁如鐵,雙目炯炯有神,面色黢黑,頤下生著胡須,一眼望去,陽剛之氣十足,不像是閹割后的宦官。這可能和他年近二十歲才凈身有關。
據(jù)說,童貫為人有度量,能疏財,出手相當慷慨大方,很像《水滸傳》上同時代那些仗義疏財?shù)暮脻h。只是,他仗義與疏財?shù)膶ο缶哂袠O強的選擇性,后宮妃嬪、宦官、宮女、能夠接近皇室的道士、天子近臣等等,時不時可以從他那兒得到不少好處。因此,皇帝耳邊經(jīng)??梢月牭疥P于他的好話,稱得上好評如潮。更重要的是,這樣一個陽剛外形的人,卻性情乖巧,心細如發(fā),對皇帝的心理具有極強的洞察力,每每能夠事先預知皇帝的意趣意圖,于是說話做事很少荒腔野板,從而大得歡心。
童貫凈身入宮時,是拜在同鄉(xiāng)、前輩宦官李憲門下作徒弟。這位李憲是神宗朝的著名宦官,在西北邊境上擔任監(jiān)軍多年,頗有些戰(zhàn)功。童貫讀過四年私塾,有些經(jīng)文根底;跟隨李憲出入前線,又打下了軍事上的根基,很有點能文能武的味道。加上他曾經(jīng)十次深入西北,對當?shù)氐纳酱ㄐ蝿菹喈斄私狻_@使他在宦官中很不尋常。不過,看起來李憲對他并沒有什么特別的提拔照顧,致使童貫進宮二十余年,始終沒有出人頭地。如果不是趙佶這種性情的人作了皇帝,或者換句話說,如果神宗皇帝能多活二十年的話,他說不定會默默無聞地老死在皇宮里。
從時間上推算,徽宗入繼大寶時,童貫已經(jīng)四十八歲。這個年齡,正是人生經(jīng)驗、閱歷、精力臻于巔峰之際?;兆谝詢韧⒐┓罟俚拿x,派他到杭州設明金局收羅文玩字畫,第一次為他打開了上升的通道。一般說來,內廷供奉官大體相當于皇宮的采購供應處長,并不是一個多高的職位,卻是一個很有油水的肥差。童貫沒有滿足于撈取好處,他對這次機會的利用,稱得上老謀深算,意味深長。
童貫其人
外貌幾千年來唯一長著胡須的太監(jiān)
人們對童貫的印象,大概都來自于《水滸傳》。當時童貫官拜掌控朝廷軍事大權的樞密使,圍剿梁山草寇責無旁貸。然而,當他統(tǒng)領八十萬大軍去梁山泊鎮(zhèn)壓宋江起義軍的時候,卻中了十面埋伏,被殺得只身逃回了汴京。但是至于童貫長得什么樣,書中就沒有詳細描述了。其實翻一翻 《宋史》,首先就能看到對童貫的外貌描述。 其人有三大特點:第一是 “頤下生須十數(shù)”,頤,便是下巴,也就是說童公公的下巴不同于一般公公,他的下巴是“生須十數(shù)”,可畢竟還是比不過一般的成年男人,所以胡子可以數(shù)的清楚,只有稀稀拉拉的“十數(shù)”。但如果按照古人 “須長為美”審美標準,童公公僅憑這“十數(shù)”便足以笑傲群宦了。第二是“狀魁梧,偉觀視”,說明這位童公公不但英俊,而且很魁梧,看上去還很偉岸,委實是一個“長身麗人”。第三是“皮骨勁如鐵”,雙目炯炯有神,面色黢黑,一眼望去,陽剛之氣十足,不像是閹割后的宦官。這可能和他年近二十歲才凈身有關。
性格仗義疏財偉丈夫
童貫監(jiān)軍西北進攻西夏時發(fā)生了一件大事,軍至湟川,因宮中起火,徽宗下旨童貫回師。童貫看過手詔后,若無其事的折起來塞進靴筒。軍中主將問他,皇帝寫了些什么?童貫回答說:皇帝希望我們早日成功。在這次戰(zhàn)爭中,童貫表現(xiàn)低調,他支持、配合領軍將領,打了一連串漂亮仗,平息了西北部族的叛亂。在慶功宴會上,童貫慢悠悠地拿出皇帝的那份手詔,傳示軍領。大家一看之下,無不大吃一驚,惶恐地問他為什么要這樣做?童貫回答說:“那時士氣正盛,這樣子止了兵,今后還怎么打?”主將問:“那要是打敗了可怎么辦?”童貫說:“這正是當時哥不給你們看的原因。打敗了,所有罪責我自己承擔。”據(jù)說,當時眾將領“呼啦”一下子跪了一地,大家無不感激佩服。與此同時,童貫還收養(yǎng)了陣亡將領的孩子為義子,這讓那些在生死場上搏殺的將領們十分感動,認定童貫是一位值得為之賣命的上司。
童貫這次抗旨行為深得徽宗賞識,被破例任命為節(jié)度使,又因收復積石軍、洮州,再加檢校司空。政和元年(1111年),童貫進太尉,領樞密院,以宦官之身份而位列三公。宣和七年(1125年),童貫因“收復”燕京,封廣陽郡王。至于后來的失敗和所謂賣國,則有著許多復雜的因素,并不能完全推到童貫身上。把他列為“六賊”之一,更是一種政治斗爭的需要,“六賊”無一不是驚才艷艷之輩,可惜的是一身本領大多花在了內斗上,責任也不僅僅在于他們,那些所謂的正義之士一心想置他們于死地,不得不反抗爾。這一點,從司馬光和王安石的斗爭中可窺一斑。
童貫雖然外表魁梧粗放,卻心細如發(fā),對別人的心理有極強的洞察力,尤其能夠猜中宋徽宗的意圖愛好。他出手慷慨大方,有人說那只是為了拉攏后宮的天子近臣,以便預知宋徽宗的行跡。可他同樣在收養(yǎng)孤兒,對軍領極為看重,陣亡撫恤也極高。
童貫六賊六缺一童貫之死
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年)七月末的—天清晨,監(jiān)察御史張澄一行數(shù)騎,由南雄州衙門出發(fā),押著一只木匣,內裝一顆血淋淋的人頭,越過梅關向汴京疾馳而去。九月初七日,張澄押回的那顆人頭已在汴京城頭高高掛起,觀者如堵,京城轟動。
這是誰的頭?原來是曾顯赫一時,權傾朝野的童貫,也就是《水滸傳》中寫的那個統(tǒng)領80萬大軍去梁山泊鎮(zhèn)壓宋江起義軍,中了十面埋伏,被殺得只身逃回汴京的樞密使童貫。
童貫是個閹人,出身宦官,北宋末年的軍事將領。據(jù)《宋史》載,童貫進宮后,以其辦事才能和宰相蔡京的推薦,頗得徽宗重用。徽宗曾令童貫監(jiān)軍西擊夏國,合軍十萬取青唐。軍至湟川,因宮中起火,徽宗下旨童貫回師。童貫因見戰(zhàn)機成熟,斷然決定不奉詔,繼續(xù)西進,果獲大勝,連復四州。童貫此舉深得徽宗賞識,破例被任命為景福殿使、襄州觀察使。不久,因功遷武康軍節(jié)度使,又因收復積石軍、洮州,再加檢校司空。政和元年(1111年)童貫進太尉,領樞密院。從此,童貫位列三公,手握重兵轉戰(zhàn)于西北邊陲,與外族夏、遼、金周旋十多年。宣和二年(1120年),徽宗遣童貫以宣撫制置使率兵15萬,鎮(zhèn)壓方臘農(nóng)民起義軍,作戰(zhàn)450余日,殺起義軍7萬多人。童貫因功封太師。宣和七年(1125年),童貫因收復全燕之境,封廣陽郡王,統(tǒng)率大軍重鎮(zhèn)邊疆,駐扎大原。那時,金已滅遼,大舉興兵南侵。童貫見大勢已去,由大原遁歸汴梁,且不聽欽宗令他留守汴京的命令,而隨徽宗南巡。于是,大學士陳東等上書劾蔡京、童貫等六人為誤國六賊。童貫的主要罪名是“結怨遼金,創(chuàng)開邊隙”。其實遼金之怨非童貫所結,邊隙亦非童貫所創(chuàng)。童貫握兵20年,在與夏、遼,金戰(zhàn)斗中,有勝有負,但還算盡力,并無投敵誤國。北宋之亡,根本在于朝廷腐敗,經(jīng)濟崩毀。童貫為眾矢之的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出身宦官,朝廷里的官員多看不起他,加上童貫驕恣,上下結怨?;兆诙U位,欽宗登基,童貫失恃,靖康元年(1126年)被一連三貶。7月貶吉陽軍(今之海南崖縣)又詔數(shù)童貫十大罪,命監(jiān)察御史張澄追而斬之。
童貫“狀魁梧,偉觀視,頤下生須十數(shù),皮骨勁如鐵,不類閹人。”(《宋史·列傳二百二十七》)。雖然童貫被貶謫,人們仍畏他脆詐,畏他勇力,所以,張澄奉詔追斬童貫,不敢輕意動手。張澄一路追到南雄州,先派人上門“拜謁”童貫,假稱有圣旨賜給茶葉、藥物,要童貫回京擔任河北宣撫,明天中使即可到來傳旨。童貫信以為真,拈須而笑:“還是少不了我!”并留下張澄派來的人。第二天上午,張澄來了,童貫欣然出迎,跪接圣旨,張澄當即宣詔,申童貫十大罪狀。待童貫省悟過來為時已晚,被張澄派來的人—刀砍下頭顱。
第二天清晨,監(jiān)察御史張澄一行數(shù)騎,由南雄州衙門出發(fā),押著一只木匣,內裝童貫血淋淋的頭顱,越過梅關向汴京疾馳而去。九月初七日,張澄押回的童貫的人頭已在汴京城頭高高掛起,一時觀者如堵,轟動京城內外。從此,這位長著胡須的“媼相”便消失在太監(jiān)的方陣之中,同時也使北宋“六賊”從此少了一賊。
打了桶(童貫),潑了菜(蔡京),便是人間好世界。(北宋歌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