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的墓在哪
司馬光一共經歷過四代皇帝,是名副其實的四朝元老,一生為北宋這一王朝嘔心瀝血,貢獻良多。司馬光除了政治上的貢獻外,他在學術上也有著極大的造詣,主持編撰了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鑒》,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的歷史典籍。那么,司馬光墓在哪里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司馬光的墓在哪,歡迎大家閱讀。
司馬光的墓在哪
北宋名臣司馬光的墓位于山西省夏縣城北的鳴條崗,墓地主要有塋地、碑樓、碑亭、禪寺等幾個部分構成,規模龐大。墓地里除司馬光墓外,還有司馬光族人的墓群,呈有序狀排列。宋代時,為了保護司馬光墓的完整和安全,在司馬光墓前建造了一座余慶禪寺,里面現存一座明代的佛雕和宋代的一些碑文。這些碑文的內容對于研究司馬光的生平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司馬光生于公元1019年即真宗天禧三年,是陜州夏縣人。司馬光自幼便非常的聰明,是當時有名的神童。司馬光于公元1038年即仁宗寶元元年高中進士,從此踏入了仕途。司馬光先后擔任過華州判官、開封府推官、起居舍人和同知諫院等職,最后官至宰相。
在宋神宗年間,司馬光與王安石的政見相左,兩人經常發生沖突。司馬光后來更是一氣之下辭官回家,這一走便是十五年。在這十五年里,司馬光主持編撰了《資治通鑒》一書,這是非常寶貴的歷史資料。
等到宋哲宗繼位后,朝政被皇太后把持。皇太后本就是反對王安石新政這一派的,于是她召司馬光回朝主持大局。司馬光那是已經六十七歲高齡了,但他毅然回朝主持大局。
司馬光的父親
北宋的司馬光出生于官宦之家,其父是被后世稱為一代賢臣的司馬池。司馬池是陜州夏縣人,當時司馬一族在陜州是非常顯赫的存在,司馬池家資巨富,但他為了能夠安心讀書而放棄繼承大筆的遺產,將這些家產都送給了自己的族人。
司馬池生于公元980年,自幼便十分的聰慧。司馬池于公元1005年即北宋真宗景德二年,高中進士。但司馬池考中進士的過程頗為坎坷,根據《宋氏》的記載,在司馬池第一次進京趕考時,他的母親不幸病逝。當時先得到消息的則是與司馬池一同進京趕考的同鄉,同鄉怕司馬池得知消息后會影響他考試的發揮,就將這個消息隱瞞了下來。
可能是母子同心的緣故,司馬池預感到了可能自己的母親可能會有不測,到了晚上的時候一直不能入睡。他的同鄉見到司馬池的這個狀態后,無奈之下只能把信給了他。司馬池看到信后,立馬收拾東西返回家中。這樣可想而知,司馬池沒有參加考試。等到第二次應考時,司馬池正常發揮,一舉考中。
從這件事情中,我們可以看出司馬池是一個非常有孝心的人,得知自己的母親病故了,不惜放棄四年一次的考試。
司馬池高中進士后,就踏入了仕途。司馬池的仕途比起他的兒子司馬光來,可以用順遂兩字來形容。司馬池中進士后,便被任命為永寧縣的主簿,后逐漸向上升,最后官至尚書兵部員外郎。
司馬光的兒子
北宋名臣司馬光與其妻子張氏,一直相敬如賓,恩愛非常。兩人結婚三十多年,但張氏一直沒有為司馬光產下一男半女,張氏心中一直很愧疚。但司馬光一直安慰張氏,最后兩人過繼了司馬光大哥司馬旦的次子,并取名為司馬康。
司馬康生于公元1050年,其親生父親為司馬旦,后因其弟司馬光夫婦兩人一直未有子嗣,司馬旦將自己的次子司馬康過繼給司馬光。
司馬康在司馬光的教導下,日益聰慧。司馬光為了勸勉自己的兒子司馬康,特地寫了《訓儉示康》一文。在文中,司馬光現身說法,告誡司馬康應該節儉持家。在司馬光的精心教育下,司馬康為人正直,溫良恭儉。入朝為官后,清正謙潔,奉公守法,是一代賢臣。
司馬康在公元1070年即宋神宗熙寧三年,高中進士。在司馬光辭官回家主持編撰《資治通鑒》時,司馬康成為司馬光的助手,負責校對文字。所以,從一定程度上來講,《資治通鑒》能夠成功編撰,也有司馬康的一部分功勞。作為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對后世而言有著極為重大的意義,它是后人進一步研究古代歷史的寶貴資料。
司馬康入仕以來,仕途順遂,先后擔任秘書省正字、校書郎等職,最后官至右諫議大夫。司馬康于公元1090年即元祐五年因病去世,他那時年僅四十一歲,可以算作是早逝了。
看了“司馬光的墓在哪”還想看:
1.司馬光的人物評價
2.司馬光的故事有哪些
3.司馬光的簡介
4.司馬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