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青的墓位于哪里
狄青出身貧寒,宋仁宗寶元元年為延州指揮使,勇而善謀。在宋夏戰爭中,每戰披頭散發,戴銅面具,立下了卓越的戰功。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狄青的墓在哪里,歡迎大家閱讀。
狄青的墓在哪里
狄青墓位于山西省汾陽市峪道河鎮劉村東約200米處。公元1057年,狄青在陳州病逝。公元1059年,狄青后人將狄青歸葬于汾陽市西河。狄青墓呈坐北朝南的方位,修建之初占地面積為79920平方米。宋代年間修建了顯慶寺、狄公祠等建筑,到了抗戰年間,狄公祠等建筑被完全損毀。
__時候,狄青墓也遭到了破壞,墓丘被鏟平,狄青墓旁邊的石獅、石獸等雕塑作品,也被埋掉?,F在狄青墓只存在一座原神道碑和一座墓碑,墓碑是清代宣統年間在原來碑座上重新建立的。墓碑呈坐北朝南樣式,碑石材質為青石,整塊石碑高為1.9米,寬為0.5米,厚為0.3米。石碑正中間書寫著“宋狄武襄公之墓”七個大字,上面共有3000余字的碑文,是宋仁宗親自書寫而成,記載了狄青的生平經歷。除此之外,碑上還刻有立碑時間,即公元1062年所立。上面還寫有,因碑倒在路邊,擔心被遭到他人破壞,所以將此碑遷于郡城狄公祠。又擔心立碑之地日后會成為一片廢墟,于是便立碑為志。原神道碑的質地也為青石材質,從外觀來看,碑體比較龐大,高為0.7米。狄青墓地原保留了兩尊石羊,兩座石虎,因擔心再遭到破壞,便搬到了劉村關帝廟里面。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山西省政府將狄青墓認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具有很高的紀念價值和研究價值。后來,每年清明節都會有游人前往狄青墓祭奠和憑吊這位北宋名將。
狄青面具
說起歷史上兩位戴面具作戰的將士,一位是蘭陵王,另一位便是狄青。相傳,狄青面具為銅材料制成,每次上戰場殺敵時,狄青總會把他的面具戴上,給人一種強烈的威懾感。史書沒有記載狄青面具的大概樣式,只知道面具圖案非常恐怖,西夏軍望而生畏。
說起狄青的面具,那么就有一個問題,為什么狄青在戰場之上要佩戴面具?眾所周知,蘭陵王是歷史上著名的美男子,為了給敵軍壓迫感,蘭陵王率兵作戰時,都要佩戴上猙獰恐怖的面具。是不是意味著狄青也是位美男子呢,《宋史》中有這樣一段話來描述狄青:“青每出入,輒聚觀之,至壅路不得行”。在百姓們眼中,狄青是位充滿力量感與安全感的美男子。到了宋哲宗年間,宋哲宗為公主夢挑選夫婿時,以狄青的兒子狄詠作為參考標準來擇婿。既然,狄詠是位風度翩翩的美男子,那么父親狄青也應是位器宇軒昂的英俊男子。古代戰場時,一些長相秀氣的士兵往往被認為不夠有威力。古人作戰時,講究氣勢上壓倒對方,狄青為了給敵軍震懾感,便戴上猙獰的面具。
世人稱狄青為“面涅”,在作戰時,狄青披頭散發,將銅面具帶上,所向披靡的樣子讓西夏軍不敢直面與狄青沖突。從中來看,狄青面具也是作戰的一種策略和手段,最起碼在氣勢上以絕對的優勢壓倒了對方。
狄青為將
《狄青為將》是一篇文章,為北宋政治家和科學家沈括所寫?!兜仪酁閷ⅰ烦鲎杂凇秹粝P談權智》一章,講述了北宋名將狄青帶兵作戰的一則小故事。通過這則故事,展現了狄青驍勇善戰,善用兵法的軍事能力。
《狄青為將》講述了宋仁宗年間,西夏李元昊經常率領西夏軍侵犯北宋邊境,當時,北宋朝廷派遣一支名為“萬勝軍”的新隊伍前去討伐西夏。這支新隊伍沒有過多的實際作戰經驗,和西夏軍對戰時,屢次敗于西夏軍。狄青身為統軍首領后,他將“萬勝軍”成員換為“虎翼軍”成員。和“萬勝軍”相比,“虎翼軍”是一支具有豐富作戰經驗的老兵隊伍。隨后,在于西夏軍開戰時,狄青率領“虎翼軍”作戰。西夏人看見“萬勝軍”軍旗時,非常蔑視,以一副毫不在意的態度迎戰。結果,久經沙場的“虎翼軍”很快地殲滅了西夏全軍。狄青在涇原作戰時,常常會面臨敵多我寡的戰役,這時,狄青會以軍事智謀制勝。一次,狄青告訴全員士兵不要使用弓弩,在作戰時都拿著短兵器,并下令士兵聽到第一聲鉦聲就停止全部動作。聽到第二次鉦聲時全員假裝逃跑,鉦聲停下來時,此時便可攻擊敵軍。兩軍相戰時,士兵們都按照狄青的命令執行。西夏人看見宋軍如此膽怯的窘態,都互相大笑,并說:“是誰說狄青行軍作戰最勇敢呢?”突然,鉦聲停止后,狄青下令士兵攻打西夏軍,西夏軍軍心大亂,死傷無數。后來人通過拜讀《狄青為將》一文,了解了狄青智謀雙全的一面。
看了“狄青的墓在哪里”還想看:
1.狄青的墓在哪里
2.狄青怎么死的
3.北宋狄青是誰
4.甘肅著名的古鎮有哪些
5.汾陽市政府工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