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是如何禁男妓的
在古代中國,專提供性服務的男妓稱為小倌、孌童,武則天就圈養了數百孌童,不少詩人也愛圈養孌童,如鄭板橋。明清時稱為相公或象姑,開設有象姑館。在現代,為女性提供服務的男性俗稱為牛郎。下面小編給大家講下宋朝是如何禁男妓的?
宋代程朱理學的興起就文化成就而言,可以說把華夏文明推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然而它也帶來很多負面的因素,比如“存天理,滅人欲”,“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等論調進入公共道德空間,成為法律之外的無形繩索,使得私人空間再無自由可言。因此明代謝肇淛在其所著《五雜俎》中曾下過如此斷論:“男色之興……(因)宋人道學,此風亦少衰止。”
既然同性戀者之間的愛情不被寬容,則同性戀者的情欲遂降低為純粹的低級的生理發泄,造就了營利性男妓的蓬勃興盛。五代至北宋人陶谷撰著的《清異錄》就說:“四方指南海為煙月作坊,以言風俗尚淫,今京所鬻色戶將乃萬計,至于男子舉體自貸,進退怡然,遂成蜂窠,又不只風月作坊也。”
隨著整個社會對男色活動的自覺抵制,政府也開始介入其中,對男風充斥的現象進行打擊,陳師道寫的《萍洲可談》云:“書傳載彌子瑕以色媚世,至今京師與都邑無賴男子,用以圖衣食,蓋未嘗正名禁止。政和間始立法,告捕男子為娼,杖一百,告者賞錢五十貫。”顯見從事男色活動是公認的非法行為了。
官府更貼出“禁男淫文”之類的公告,用威脅和恐嚇的語氣宣稱要對男妓采取措施,如“宜斷其鉆刺之根,兼塞其迎送之路”,說白了,就是要把男同性戀者的陽具切掉,再把肛門堵上。不過山高皇帝遠,京城法網嚴密,但其他地區的男色色情業放縱如舊,以至于周密在《癸辛雜識》感慨地說:“……吳俗此風(指男娼)尤甚。新門外乃其巢穴,皆敷脂粉,盛裝飾,善針指,呼謂亦如婦人,比比求合。其為首者號‘師巫’‘行頭’,凡官家有不男之訟,呼使驗之,敗壞風俗,莫此為甚。然未見有舉舊條以禁止之者。”
相較于宋朝對同性戀者的管制,與之對峙的北方政權則相對寬縱,在某些時期,妃嬪與侍女之間的同性戀關系甚至是公開的。比如《金史·海陵紀》載:“凡諸妃位皆以侍女服男子衣冠,號‘假廝兒’。有勝哥者,阿里虎與之同臥起,如夫婦。”宮中有一位廚娘三娘看不慣阿里虎的作風,向海陵帝告密。不料海陵帝自身就是一荒淫之主,哈哈一笑不以為意。
發展歷史
舊時,提供男性性服務的男妓稱為孌童(《雜說》載:“孌童始于黃帝”)或龍陽(出自戰國時代歷史人物龍陽君),因此古時稱男同性戀者為有“龍陽之好”,”斷袖之癖”。
明清時期,稱為相公或象姑,有時戲稱兔子,流行于士大夫中,可見男風的盛行。古代的男妓甚至還組成了自己的行會。
現代社會,還出現了為女性或男同性戀提供性服務的男妓。現代社會的男妓常俗稱為鴨,又有第三性公關之稱。
社會認識
男妓的產生,與社會環境息息相關。相對于妓女來說,男妓受到更多的非議。以色事人,在常人看來總不是光彩的。男妓在性行為中通常為受動方,一些人認為他們已自愿居于女性的地位。
文學作品
阮籍《詠懷詩》十二:
昔日繁華子。安陵與龍陽。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輝光。悅懌若九春。磬折似秋霜。流盻發姿媚。言笑吐芬芳。攜手等歡愛。宿昔同衣裳。愿為雙飛鳥。比翼共翱翔。丹青著明誓。永世不相忘。
梁簡文帝《孌童》詩:
孌童嬌麗質,踐董復超瑕。羽帳晨香滿,珠簾夕漏賒。翠被含鴛色,雕床鏤象牙。妙年同小史,姝貌比朝霞。袖裁連壁錦,床織細種花。攬褲輕紅出,回頭雙鬢斜。懶眼時含笑,玉手乍攀花。懷情非后釣,密愛似前車。定使燕姬妒,彌令鄭女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