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皇帝歷史簡介
唐朝皇帝主要列出唐高祖李淵建立的唐朝君主,其中包括武曌(武則天)建立的武周。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唐朝皇帝歷史,希望能幫到你。
唐朝皇帝歷史簡介
唐高祖李淵唐高祖李淵(566年出生於長安,635年逝世于長安)是唐朝的開國皇帝。
李淵的父親李虎是西魏的太尉,死後被追封為唐國公。李淵七歲時他父親逝世,他世襲為唐國公。李淵是隋煬帝的姨表兄弟,他的母親和隋煬帝的母親是鮮卑貴族獨孤氏的親姐妹,他曾深受隋煬帝的重用。
615年李淵被調任到太原,太原也是他起家的大本營。在太原李淵成功地解決了北方突厥的威脅,同時他成功地戰敗了多支反隋軍隊,并通過受納敗軍而不斷地擴大了自己的力量。617年7月,李淵正式開始起兵反隋。名義上他并不直接反隋,而只反隋煬帝。他從太原出發進攻長安并很快(617年11月)就占領了長安。他擁代王楊侑做皇帝,自封為大丞相和唐王。618年隋煬帝被叛軍殺死後,李淵命令楊侑將帝位傳給他,建立唐朝。
唐朝建立,隋朝滅亡後李淵開始著手消滅其他反隋力量,在他的兒子李世民的幫助下他用了十年的時間先後消滅了薛舉、薛仁杲、李軌、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蕭銑和梁師都等割據勢力。最後一個梁師都是在628年被平定的,這時他已經將皇帝位讓給李世民了。同時他又利用東突厥和西突厥之間的分裂穩固北部的邊界,這是他有力量能夠奪取中原的主要條件。
在官僚制度上李淵基本上使用了隋朝的制度。在農業方面他頒布均田制,將田地平等地分配給農民。對絹稅他也做了調節,減輕了受田農民的負擔。在法律上他廢棄了隋煬帝的許多苛政,修訂了唐律。李淵對中國的管理和政策為李世民「貞觀之治」打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礎。
由於李淵對他的繼承人的問題一再反覆,這導致了他的兒子李建成、李元吉和李世民之間的沖突。玄武門之變後李淵受軟禁,被迫將皇帝位讓給李世民,自己退位為太上皇。
李淵死後謚號太武皇帝,葬在獻陵。
唐太宗,名李世民(599年~649年),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的名字意思是「濟世安民」。太宗是他死後的廟號。他還是唐朝軍事家,政治家、書法家。他開創了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將中國封建社會推向鼎盛時期。
唐太宗生於開皇十八年(公元599年)在京兆武功(今陜西武功西北)出生,是唐高祖李淵與竇皇后的次子。公元615年娶妻長孫氏,(登基後稱長孫皇后)。公元617年,李世民隨父親、劉文靜起兵反隋,攻入長安,并且滅隋。李世民被封為秦王。
此後,李世民經常出征, 逐步消滅各地割據勢力:破李軌,殺薛仁杲(薛舉之子),敗宋金剛、劉武周。在虎牢之戰中,一舉翦滅中原兩大割據勢力:王世充和竇建德。李世民自此威望日隆,尤其是在虎牢之戰後進入長安時,受到部分軍民以皇帝的禮儀招待。被李淵封為「天策」。
此後,李世民與自己的哥哥太子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的猜忌日益加深。大臣間互相傾軋,分為兩派。宰相裴直、謀士王珪、魏徵、東宮衛士將領薛萬徹等跟隨李建成、李元吉為一派,謀士杜如晦、房玄齡,將領秦叔寶、尉遲敬德、段志玄、王君廓等跟隨李世民為一派。大臣長孫無忌等暗中支持李世民。將領李靖、徐世績、大臣宇文士及等保持中立。公元626年,李世民在長安城宮城玄武門發動政變,殺了李建成、李元吉和侄子,強迫高祖讓位,自己即位為帝,次年改年號為貞觀。在李世民統治其間,唐朝國力強盛,被稱為貞觀之治。晚年著《帝范》一書以教戒太子,其中總結了他一生的政治經驗,也對自己的功過進行了評述。
他在位期間,推行府兵制、租庸調制和均田制,并積極推行科舉制。
630年,擊敗東突厥,被尊為「天可汗」。641年嫁文成公主給吐蕃的松贊干布。
公元649年,唐太宗得了痢疾,醫治最終無效,命太子李治到金液門代理國事。李世民于649年5月病死於長安含風殿。葬於今中國陜西禮泉縣東北50多里的山峰上的昭陵。謚號為「文皇帝」。
唐太宗善於聽從大臣的批評和見解,魏徵直諫200多次直陳他的過失。
唐高宗李治(628 ~ 683 )
唐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字為善。貞觀五年(631)封晉王。十七年立為太子。二十三年即位。高宗即位,貶房遺愛(房玄齡子)為房州刺史。永徽四年(653),房遺愛、荊王李元景及吳王李恪等謀反。事發,房遺愛被殺,李元景、李恪及高陽公主(太宗之女,房遺愛之妻)等均賜死,高宗帝位由此得到鞏固。朝鮮半島高句麗和百濟攻新羅,應新羅之請,高宗曾先后派兵出擊高句麗和百濟。并派兵大敗援助百濟的倭國軍,破百濟。高宗即位不久,西突厥阿史那賀魯自號沙缽羅可汗。永徽六年,唐西擊沙缽羅可汗,從此連年用兵西域。顯慶二年(657),唐大將蘇定方等大破西突厥,西突厥亡。次年,徙安西都護府于龜茲(今新疆庫車)。唐代的版圖,以高宗時為最大。高宗即位后納武則天入宮為昭儀,不久欲廢王皇后,改立武氏為后。對此,長孫無忌及褚遂良等元老重臣表示反對。高宗在李義府等人的支持下,終于在永徽六年立武氏為皇后。長孫無忌及褚遂良等均遭貶斥。顯慶末年,高宗患風眩頭重,目不能視,難于操持政務,皇后武則天得以逐漸掌握朝政。從此武則天成為掌握實權的統治者,高宗處于大權旁落的地位。高宗去世后,葬于乾陵。
武則天(624年-705年)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尊為武周圣神皇帝。本名武媚娘,即位后改名武曌,取意“日月當空”(有另一種寫法,瞾,取其“雙目當空”之意)。并州文水人(今山西文水)她的國號為周,不是唐。
她是唐太宗的才人,太宗死后入感業寺出家為尼姑。但宮中權斗使她成了唐高宗李治的昭儀,655年立為皇后。號“天后”,參與朝政,時與高宗并稱“二圣”。她是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的母親。高宗死后,她把持朝政。
690年,廢睿宗,自稱圣神皇帝,改洛陽為神都,國號為周,史稱南周或武周。
武氏執政其間由于寵信酷吏,加上后世史學家不齒于她供養男妃嬪,所以史書內都對她的所作所為大加鞭韃。但也是她開創了科舉考試的殿試制度。
武氏晚年希望兒子李顯改武姓可以繼位,但李顯的軟弱使她放心不下。直到后期武氏病重,朝臣推舉李顯繼位,并復辟唐朝,武周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