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名將蘇定方
蘇定方(592年-667年),名烈,字定方,以字行世,冀州武邑(今河北武邑縣)人,唐朝杰出的軍事家。定方前后滅三國,皆生擒其主,將唐朝國土向西開拓至中亞,向東擴展至朝鮮半島,為大唐帝國立下不世之功。乾封二年去世,年七十六歲,追贈幽州都督,謚曰莊。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唐代名將蘇定方,希望對你有用!
唐代名將蘇定方圖片
唐代名將蘇定方人物簡介
蘇定方(592~667),唐初大將,名烈,字定方,以字行,冀州武邑人。父邕,隋末聚鄉里數千人,在信都郡(即冀州)本土討伐叛賊。定方驍悍多力,膽氣絕倫,十五歲隨父征戰,先登陷陣。父卒,代領其眾,殺張金稱于郡南,敗楊公卿于郡西,自是賊不舍境,鄉黨賴之。后投竇建德,為建德大將高雅賢養子,從竇建德、劉黑闥攻城伐邑,每有戰功。劉黑闥敗后,定方歸鄉里。唐貞觀初,為匡道府折沖都尉。
四年(630),為李靖前鋒,與東突厥大戰于磧口。定方乘霧行軍,二百鐵騎襲帥帳,頡利及隋公主狼狽散走,余眾俯伏,靖軍隨后趕到,唐陰山大捷,東突厥亡。以功授左武候中郎將,后轉左衛中郎將。永徽六年(655),從程名振征高句麗,次年,定方為伊麗道行軍大總管,大破沙缽羅可汗阿史那賀魯,追至石國蘇咄城(今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干西北),俘賀魯,西突厥亡。唐以其地置昆陵、蒙池二都護府,其所役屬諸國皆分置州府,唐的疆域西盡波斯國。
定方因功遷左驍衛大,封邢國公。四年冬,位于蔥嶺(今帕米爾高原)以西的思結闕俟斤都曼脅所部及疏勒、朱俱波、喝般陀三國復叛,擊破于闐。唐以定方為安撫大使,至葉葉水(今烏茲別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境內的錫爾河),選精卒一萬、騎三千長途奔襲,晝夜疾馳三百里,大戰破之,都曼降,蔥嶺(今帕米爾高原)以西全部平定,定方累功遷為左武衛大,加食邢州鉅鹿真邑五百戶。顯慶五年(660),又為神丘道大總管,滅百濟,擒其王扶余義慈。龍朔元年(661),定方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征高句麗,屢戰皆捷,遂圍平壤城(高句麗首都),會大雪,解圍還。三年(663),任涼州安集大使,節度諸軍,以安定吐蕃、吐谷渾。乾封二年(667)卒,年七十六。追贈幽州都督,謚曰莊。
唐代名將蘇定方歷史評價
蘇烈少年時代就以“驍悍多力,膽氣絕倫”聞名鄉間,十五歲隨父征戰,沖鋒陷陣。其父死后統率部眾,屢次擊敗侵犯鄉里的叛賊,“自是賊不舍境”,深受家鄉人民信賴。隋朝末年又跟從竇建德、劉黑闥河北起義軍攻城略地,“每有戰功”。歸順大唐后,在對外征伐中蘇烈脫穎而出,建立赫赫功名,真正完成了平定四方的壯舉,世人皆稱蘇定方。他是典型的在戰場上長大、真刀真槍拼殺出來的一代名將。北擊頡利,西滅突厥,東平百濟,南鎮吐蕃,從揮軍中亞到劍指朝鮮半島,其戰場跨度之大令人嘆為觀止。定方馳騁疆場數十年,“前后滅三國,皆生擒其主”,西域諸國盡皆震懾降服,馬蹄踏處,即為大唐!奠定了盛唐廣袤疆域的基礎,大唐的聲威也隨之播及西北邊隅和東方遐邦。更難得的是,七十多歲高齡的蘇定方在人生的最后時光卻依然鎮守在吐蕃戰場的最前線,直至逝去,堪稱祖國河山最堅定的守護者,大唐帝國最銳利的戰爭機器。朝廷“賞賜珍寶,不可勝計”。
他不僅英勇蓋世,而且為人正直,王文度殺降謀財時,“唯定方一無所取”;在滅亡西突厥后,定方“乃悉散諸部兵,開道置驛,收露胔,問人疾苦,賀魯所掠悉還之民”;曾答應都曼饒他性命,為保全信義,便頓首乞求高宗免其死罪;而當蘇定方遇到才德兼備、資質絕佳的青年裴行儉時,“甚奇之”,直感慨“吾用兵,世無可教者,今子也賢”,于是傾囊相授,“盡以用兵奇術授行儉”。定方去世后,作為著名書法大家的裴行儉也成為了唐高宗中后期的一代將星,“儒將之雄”,官拜禮部尚書兼檢校右衛大,并成功為大唐收復安西四鎮,同其恩師蘇定方前后輝映,唐朝建中三年,師徒二人雙雙配享武廟,在代表古代武將至高榮耀的圣殿享受祭祀。
唐朝初年國力逐漸從多年戰亂中恢復,為了國土安定,朝廷對外采取征討與安撫并重的政策,既保護了邊境百姓的利益,促進了各民族的經濟文化交流,為中原的穩定繁榮奠定了基礎,同時又向落后地區傳播了先進的大唐文明,加速了民族融合的步伐,為今天中國版圖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貢獻。蘇定方,也作為唐朝強盛時期的優秀將領代表,成為民族反擊侵略,開拓進取精神的象征!唐朝立國二百八十九年,其疆域至高宗朝達到了巔峰,東征西討、戰斗一生的邢國公可謂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