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力士是好的還是壞的
高力士(684年—762年),原名馮元一,中國古代唐朝宦官,曾任驃騎大,封爵齊國公。高力士年幼入宮,被高延福收為養子,故而改名。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 高力士是好的還是壞的,歡迎大家閱讀。
高力士是好的還是壞的
《新唐書》:“力士善揣時事勢候相上下,雖親昵,至當覆敗,不肯為救力,故生平無顯顯大過。議者頗恨宇文融以來權利相賊,階天下之禍,雖有補益,弗相除云。”
李隆基:“力士當上,我寢則穩。”
張少悌:“武后故,韋氏窺大寶,已成禍梯。公實勇進,提劍而起。扶皇運之中興,佐大人之利見。自是之后,恩遇特崇,公卿宰臣,因以決事。公中立而不倚,得君而不驕,順而不諛,諫而不犯。故近無閑言,遠無橫議。”
李贄:“高力士真忠臣也,誰謂閹宦無人。”
高力士的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高力士,潘州人,本姓馮。年幼被閹割,與同類金剛二人,于圣歷元年(698年)被嶺南討擊使李千里進奉入宮。武則天嘉賞其聰慧機敏,年幼儀美,讓他在身邊供奉。后因小過,被鞭打趕出。宦官高延福收為養子,高延福出自武三思家,高力士于是往來于武三思第宅。一年后,武則天復召其入宮,隸屬司宮臺,官府供給糧食。高力士身長六尺五寸,天性謹慎細密,擅傳詔令,授官宮闈丞。
累有功勛
景龍年間,李隆基在藩國,高力士傾心侍奉,獲得李隆基恩寵相待。到唐隆年間(710年)因平定韋后之亂有功,晉封為太子太保,李隆基便表奏力士進入太子官署內坊,每日侍奉左右,被提拔為朝散大夫、內給事。李隆基即位后,高力士參與誅殺蕭至忠、岑羲等人有功,破格授官銀青光祿大夫,任內侍同正員。開元初年,兼任右監門衛,執掌內侍省事務。
李隆基推重宮闈局,宦官稍稱旨意者,即授三品,門列腎戟儀仗,故楊思勖、黎敬仁、林招隱、尹鳳祥等人,位尊寵專與高力士相同。楊思勖持節討伐,黎、林奉命出使宣布傳達,尹則掌管書院。其余孫六、韓莊、楊八、牛仙童、劉奉廷、王承恩、張道斌、李大宜、朱光輝、郭全、邊令誠等人,諸如殿頭供奉、監軍、入蕃、教坊、功德主當,皆為委任之職。監軍則權力超過節度使,出使則令各郡驚懼退避。其郡縣豐饒富贍的,宦官一到軍中,則所期望的以千萬錢計算,修功德所獲捐款,買鳥獸所費資金,每到一處,則不止千貫,都在力士許可與否。故京城中最豪華的宅第,京畿內最好的田產、果園、池苑,宦官竟占其中一半。
權傾朝野
每有四方進呈上奏文表,必先送呈高力士,然后進奉御前,小事便自行裁決。
李隆基常說:“力士應承于前,我歇息則安穩。”因而常止息于宮中,很少出外宅。至于欲求依附,想一睹其風采,以期其在君王前講好話,而輸誠竭力的人很多。宇文融、李林甫、李適之、蓋嘉運、韋堅、楊慎矜、王鉷、楊國忠、安祿山、安思順、高仙芝皆因此而獲將相高位,其余職務獲得者則不可勝記。肅宗在東宮時,稱其為二兄,諸王公主皆稱呼“阿翁”,駙馬們稱其為“爺”。高力士在寢殿傍簾帷中休息,殿側有一院落,其中有修煉功德之處,雕飾琢磨得璀璨奪目,極其美觀精妙。高力士細心謹慎無大過失,然而宇文融以下諸人,玩弄權術互相嫉害,至擾亂朝廷法紀,都與力高士薦引有關。再者善于隨機應變,觀察形勢氣候,雖是最親近喜愛之人,面臨傾覆敗亡皆不予救助。
高力士養父高延福夫妻,按定分享受供奉。嶺南節度使于潘州找到其生母麥氏送至長安,高力士讓兩位老婦人同處高堂,美食供養。金吾大程伯獻與高力士結拜為兄弟,麥氏去世,伯獻在靈前筵間,披頭散發,穿戴孝服,接待來賓吊唁酬答。
開元十七年(729年),追贈力士父親廣州大都督官職及麥氏越國夫人封號。早在開元初年時,瀛州呂玄晤在京城做官,女兒有姿色,高力士娶其為妻,提拔玄晤為少卿、刺史,呂氏子弟都做了王傅。呂夫人去世,葬于城東,葬禮很隆重。中內地方官員爭相贈送祭祀物品的,充溢京城大道,從力士宅第到墓地,車馬絡繹不絕。
吐血而死
天寶初年,加官冠軍大、右監門衛大,晉爵號渤海郡公。天寶七載(748年),加官驃騎大。力士家資殷實豐厚,非一般王侯所能比擬,其于來庭坊建造寶壽佛寺、于興寧坊修建華封道士觀,寶殿珍臺之宏富,與國力相當。其于京城西北截取澧水建造碾房,五輪同轉,每日可碾三百斛麥子。當初,寶壽寺大鐘鑄成,力士齋祭以慶祝,舉朝人皆至。凡擊鐘者,敲一下給百千錢;有順從其心意的,敲到二十下,少的也有十下。此后又有華州袁思藝,特別承蒙玄宗恩寵。然而高力士乖巧謹慎,人皆喜歡;袁思藝驕狂倨傲,人皆疏遠懼怕。
天寶十四年(755年),設立內侍省,有內侍監兩名,官階正三品,由力士、思藝分別擔任。李隆基逃往蜀地,袁思藝跑去投靠安祿山,高力士則侍奉李隆基至成都,晉爵為齊國公。同年,太子李亨在靈武登基,遙尊李隆基為太上皇,不久將李隆基迎接回長安。高力士因護駕有功,加官開府儀同三司,賜給五百封戶以食租稅。
上元元年(760年)八月,李隆基移居太極宮甘露殿,高力士與宦官王承恩、魏悅等人,因侍從李隆基登長慶樓,被李輔國設計陷害,流放黔中道。高力士行至巫州,見其地薺菜多而人不食,感傷不已而歌詠道:“兩京作斤賣,五溪無人采。夷夏雖不同,氣味終不改。”
寶應元年(762年)三月,遇大赦回歸,到郎州,碰到流放之人談及京城事,才知李隆基已經駕崩。高力士北望號啕痛哭,吐血而死。李豫因他是耆宿長輩,曾護衛先帝,追贈揚州大都督,陪葬于泰陵。
高力士脫靴
“力士脫靴”是一個成語,來形容文人任性飲酒,不畏權貴,不受拘束。力士指的是高力士。出處唐代李肇《唐國史補》卷上《李白脫靴事》:“李白在翰林多沉飲,玄宗令撰樂詞,醉不可待,以水沃之,白稍能動,索筆一揮十數章,文不加點。后對御引足令高力士脫靴,上命小閹排出之。”力士脫靴指狂傲不羈、蔑視權貴。唐代貫休《古意》:“一朝力士脫靴后,玉上青蠅生一個。”
天寶初年,李白來到長安,有人把他推薦給唐玄宗,唐玄宗在金鑾殿召見他,封他為供奉翰林,要他在宮在寫詩作文。
有一天宮中牡丹盛開,唐玄宗帶了楊貴妃,在沉香亭飲酒賞花。唐玄宗忽然想起了李白,想叫他寫幾首歌詞助興,就派人把他召來。這時,李白正在酒店中喝得爛醉如泥。人們把他扶上馬背,送到宮中,用冷水洗他的頭。等酒意稍解,李白提起筆來,一下子寫了《清平樂詞》三首頌揚楊貴妃和牡丹花,詩句優美清新,唐玄宗和楊貴妃高興極了。
李白雖然經常參加宮廷宴會,但他蔑視權貴,并不把皇帝和皇帝身邊那些有權有勢的人放在眼里。
有一次,他在宮中喝醉了,竟伸出了腳,對坐在身旁的宦官高力士說:“給我脫掉靴子。”
高力士一時不知所措,只得給李白脫下靴子。當時,高力士權力很大,四方的奏事都要經過他的手,文武百官沒有一個不巴結他,他還從來沒有受過這樣的侮辱,這件事使他很憤怒,決定找機會報復李白。
楊貴妃愛吟李白的《清平樂詞》,正巧高力士也在一旁,他故意說:“我本以為貴妃受了李白的侮辱,一定對他恨之入骨,沒想到你這么愛他的詩!”楊貴妃吃驚地問道:”李學士怎么會侮辱我呢?”
高力士說:“詩中不是有‘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兩句嗎?”楊貴妃說:“對呀!”高力士又說:“漢朝宮廷里的趙飛燕,出身歌女,后來雖然立為皇后,但作風不正最后還是被貶為庶人,李白將趙飛燕跟您相比,不是把你看得太下賤了嗎?”
楊貴妃聽了高力士的話,也對李白惱怒起來,這以后,唐玄宗幾次想任命李白官職,都被楊貴妃阻止了。
看了“ 高力士是好的還是壞的”還想看:
1.李白晚年為什么被流放
2.好玩的順口溜精選
3.高二語文作文訓練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