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如晦京兆萬年人也答案
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唐朝宰相,為隋唐時期李世民帳下重要參謀,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杜如晦京兆萬年人也答案,歡迎大家閱讀。
杜如晦京兆萬年人也答案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宗深憂其疾,頻遣使存問,名醫上藥,相望于道。(5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把像畫在畫上(懸掛)的共有十八人,而杜如晦位居首位,他像這樣被重用。(“畫象于丹青者”,1分;“為冠首”,1分;“其見重如此”被動句1分,意思對1分;整句通順1分。)
(2)太宗十分擔心他的病情,多次派人去問候,有名的醫官和送上好藥材的使者,在路上絡繹不絕。(“憂”,1分;“存問”,1分;“名醫上藥”,1分;“相望于道”,1分;整句通順,1分。)
【參考譯文】
杜如晦,字克明,是京兆杜陵人。曾祖父杜皎,北周時被追贈為開府儀同、大、遂州刺史。高祖父杜徽,北周時任河內太守。祖父杜果,北周時任溫州刺史,進入隋朝,被任命為工部尚書,加封為義興公,《周書》上有他的傳記。父親杜咤,隋朝時任昌州長史。杜如晦年輕時聰慧明悟,喜歡談論文、史。
隋朝大業年間,杜如晦按常規參與官員選拔,吏部侍郎高孝基很器重他,對他說:“你有應變的才華,必定會成為棟梁之材,希望你保持并崇尚美德。如今想讓你暫時屈身就任低級官吏,只是少些俸祿罷了。”于是杜如晦被任命為滏陽縣尉,不久他棄官歸家。太宗平定京城,引薦杜如晦為秦王府兵曹參軍,不久又升遷他為陜州總管府長史。當時親王府中有很多杰出的人才,被調到外地做官的有很多人,太宗擔心這件事。記室房玄齡向太宗建議說:“秦王府中的屬官離開的雖然很多,但大都不值得珍惜文言文閱讀答案 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也。曾祖皎,周(北周)贈開府儀同文言文閱讀答案 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也。曾祖皎,周(北周)贈開府儀同。只有杜如晦聰慧、明悟、多識、通達,是王佐之才。如果大王您只是想保守籓王的爵位,恪守本分,留下杜如晦就沒什么用;如果您想君臨天下,統治四方,除此人就沒人能幫助您。”太宗十分驚訝地說:“你不說,我差點就失去了這個人!”于是奏請留下杜如晦為親王府屬官。
后來杜如晦跟從太宗征討薛仁杲、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曾經在軍營中參與謀劃軍機要務。當時軍隊和國家有許多事,杜如晦分析、決斷軍國大事如流水一般,眾人人被他深深地折服。杜如晦多次升遷至陜東道大行臺司勛郎中,后被高祖加封為建平縣男,賞賜三百戶封邑。不久又以原官兼任文學館學士。天策府建成之后,太宗任命他為府從事中郎,把像畫在畫上(懸掛)的共有十八人,而杜如晦位居首位,他像這樣被器重。隱太子李建成很忌恨他,對齊王李元吉說:“秦王府中讓我們懼怕的,只有杜如晦和房玄齡罷了。”于是就在高祖面前詆毀他們,杜如晦和房玄齡一同被逐出親王府文言文閱讀答案 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也。曾祖皎,周(北周)贈開府儀同文章文言文閱讀答案 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也。曾祖皎,周(北周)贈開府儀同出自!。
后來他們又秘密地進入秦王府,出謀劃策,等到太宗即位后,杜如晦和房玄齡功勞一樣,被提拔為太子左庶子,不久又升遷為兵部尚書,進封為蔡國公,賞賜實際封邑一千三百戶。
貞觀二年,杜如晦以原官兼任檢校侍中,暫代吏部尚書,仍然總管東宮兵馬事務,被譽為“稱職”。貞觀三年,杜如晦代替長孫無忌為尚書右仆射,仍掌管官員選舉的事務,和房玄齡一同掌理朝政。以至于臺閣規模和典章人物,都是二人擬定的,在當時很被稱譽,談到治國良相,房玄齡和杜如晦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
當年冬天,杜如晦身患疾病,上奏請求辭去官職,太宗答應他的請求,但給他的俸祿和賞賜和原來一樣。太宗十分擔心他的病情,多次派人去問候,有名的醫官和送上好藥材的使者,在路上絡繹不絕。貞觀四年,杜如晦病情加重,太宗命皇太子到他家去問候,皇帝還親自來到杜如晦的家里,扶著他流淚,并賞賜絲帛千段;趁他還沒有去世,讓他的兒子出來并任命官職,于是破格升遷他的兒子左千牛杜構為尚舍奉御。不久,杜如晦去世,時年四十六歲。太宗哭得十分傷心,三日不上朝,追贈他為司空,改封他為萊國公,謚號“成”。太宗吃到美味的瓜,想到杜如晦不能和自己一同吃而很傷心,吃了一半就停了下來,派使者將剩下的一半送到杜如晦靈前祭奠。后來,太宗忽然夢見了杜如晦,宛如生前。天亮后,把做夢的事告訴了房玄齡,言談之間歔欷不已,并派人送御饌去祭奠。第二年杜如晦忌日那天,太宗又派遣尚宮到杜如晦家慰問他的妻子兒女。這種自始至終的恩遇,從來就沒有過。
看了“杜如晦京兆萬年人也答案”還想看:
1.新唐書·杜如晦傳閱讀答案
2.杜如晦是怎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