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才大略的唐憲宗
導讀:憲宗英明果斷,雖然驅逐了王叔文集團,但卻繼續革新。對待割據的藩鎮,采取強硬的措施。先后降服了西川,夏綏,鎮海等節度使。
憲宗即位以后,勵精圖治,重用賢良,改革弊政。憲宗在位15年間,勤勉政事,力圖中興,從而取得了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并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史稱“元和中興”。
雄才大略的唐憲宗:唐憲宗(出生于778年,逝世于820年)名李純,年號元和806年—820.是唐朝第12位皇帝,他的統治時期是從805年到他逝世。唐憲宗是唐順宗的長子,一開始被封為廣平郡王,805年初順宗繼位后,李純被立為太子,順宗試圖進行改革,威脅了宦官的利益,被俱文珍逼迫退位給憲宗,同年八月,憲宗繼位,順宗被尊為太上皇。
憲宗繼位后,開始對割據的藩鎮開展了一系列戰爭,他繼位次年就開始對西川節度副使劉朋開戰獲勝,同年楊惠琳不肯交出他的兵權,憲宗也對他作戰,楊惠琳戰敗被殺。807年討伐鎮海節度使李锜,813年魏博節度使田興規伏唐朝,813年他開始對抗拒唐朝的成德節度使王承宗作戰,但沒有能夠獲勝,從815年到817年他平定了淮西吳元濟的叛亂。這些成果被稱為“元和中興”。吳元濟被平定后,全國所有的藩鎮至少名義上全部規伏唐朝。但同時憲宗的地位是由宦官逼迫獲得的,因此他信用宦官,他的軍隊中有許多是宦官,而且有些擁有很高的軍權。
唐憲宗是唐順宗的長子,幼小聰明機敏。有一次,唐德宗把他抱在膝上問道:“你是誰的兒子?坐在我的懷里?”李純答道:“我是第三天子。”德宗聽了感到驚奇。唐憲宗很想有一番作為,以圖唐室中興。
唐憲宗是中晚唐皇帝的一個亮點。元和中興,唐王朝一度回光返照。但和玄宗一樣,都是虎頭蛇尾,有始無終。
憲宗英明果斷,雖然驅逐了王叔文集團,但卻繼續革新。對待割據的藩鎮,采取強硬的措施。先后降服了西川,夏綏,鎮海等節度使。特別是利用李愬消滅淮西吳元濟。使各路節度使重新向中央繳納賦稅,接受朝廷任免官吏。雖然憲宗有心,但最后還是沒有對河北三鎮動武,只是接受了他們形式上的歸順。唐王朝又重新在形式上統一了。
憲宗在對藩鎮作戰時,開始起用宦官監軍。肅,代時只是讓宦官掌管禁軍,但還未讓其出師作戰。憲宗開了個不好的例子。從憲宗身后的歷史看。憲宗時期,是唐朝解決宦官問題的最好時機。后面的皇帝不是有心無力(文宗,宣宗),有力無心(武宗),再就是根本不聞不問的(穆宗,敬宗)。最后一直到宦官和唐王朝同歸于盡。
李純取得一系列成功后,也開始進取心減弱。晚年追求長生不老,開始服食丹藥(李唐的傳統),服藥后變得性情暴烈,動甄對身邊的宦官責打,誅殺。最后被宦官陳志宏所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