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憲宗的兩大謎團
李純(778~820)中國唐代皇帝,即唐憲宗。憲宗在位15年間,勤勉政事,力圖中興,從而取得了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并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史稱“元和中興”。憲宗的政績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政治上有所改革,二是暫時平定了一些藩鎮。下面一起看下唐憲宗的兩大謎團。
登基之迷
貞元二十一年(805年)四月六日,他被冊為皇太子。七月二十八日,權勾當軍國政事,即代理監國之任。八月四日,憲宗得父皇傳位,八月九日正式即位于宣政殿。這一年,憲宗28歲。他從一個普通的郡王到登上最高權力的頂峰,僅僅用了4個月的時間。這一刻確實來得太快了。難道有什么神力相助嗎?正是因為這一緣故,憲宗的登基伴著順宗的內禪一直被人們猜疑著。憲宗登基前后,也的確有一些無法弄清楚的秘密。我們可以列舉這樣一些事例略做說明。
其一
憲宗剛剛被立為皇太子以后,“二王”集團的陸質借侍讀之機有所規勸,被憲宗制止:“陛下令先生為我講解經義,怎么還扯其他的事?”說明此刻的憲宗有自己的政治見解。也就是說,憲宗在這一過程中未必是被動的,也似乎不會不知情。
其二
在這年六月最早動議皇太子監國的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在八月十七日,突然暴病而死,時年61歲。這是偶然的巧合還是事出有因,很值得索解。與韋皋上表差不多同時,荊南的裴均、河東的嚴綬也不約而同地給朝廷發來表章,內容竟然也與韋皋的相同。劍南、荊南和河東,三地節度使相距何止千里,如果沒有幕后的指使,這樣的步調一致真的很難理解。那么,幕后的指使是誰?從當時的蛛絲馬跡來說,就是那些在宮中掌握禁軍、擁立憲宗的宦官。
其三
在順宗以太上皇身份遷居興慶宮以后,憲宗是不是還允許群臣和他相見?當事人劉禹錫在《劉子自傳》中說:“當時太上皇身體有病,宰相大臣都不能得到召對。而宮掖事秘,建桓立順,功歸貴臣。”直接用東漢末年順帝、桓帝被立的故事比附憲宗的即位,無法不給人這樣一個強烈的印象:在此事過程中有外人無法明知的隱情。
其四
發生了羅令則密謀廢憲宗另行擁立的怪事。這年十月,山人羅令則從長安前往秦州,矯太上皇詔令,向隴西經略使劉澭請兵,謀劃廢憲宗另立皇帝。結果,劉澭告密,逮捕了羅令則,憲宗一方面以名馬金銀財物厚賜劉澭,另一方面詔令禁軍審問羅令則,將其黨羽杖死。此事的出現與因果存在很多疑點,但是對于憲宗來說,最大的便利是借機誅殺了政敵。
其五
舒王李誼之死。舒王在德宗時一直是順宗政治上的強大競爭者,來自宮中的宦官等勢力也一直看好他。羅令則矯詔廢立,最大的可能也就是利用這樣的政治慣性擁立舒王。但是,當憲宗即位,舒王的政治價值在宦官眼里也就自然喪失,所以,在劉澭將羅令則押送到長安以后,舒王也就非死不可。《資治通鑒》和舊史中都說他在永貞元年十月戊戌“薨”,這應該與憲宗即位后的政治局面有關。
其六
太上皇順宗之死。憲宗在元和元年(806年)正月初一率群臣為太上皇上尊號,正月十八日,憲宗下詔宣稱太上皇“舊恙愆和”,說是舊病沒有治愈,這就等于是向天下宣布了太上皇的病情,此舉十分罕見。憲宗又說“親侍藥膳”,從當月十六日以后,暫時不聽政。然而,在十九日,也就是宣布太上皇病情的第二天,順宗就死于興慶宮,同時遷殯于太極殿發喪。這就難怪有人估計太上皇早就死了,正月十八日向天下通報太上皇的病情,就是為掩蓋太上皇被害死的真相。殊不知,這樣做是欲蓋彌彰,公布太上皇的病情,恰恰暴露出憲宗和宦官的做賊心虛,暴露出太上皇之死的可疑。
將太上皇順宗直接殺死,正是擁立憲宗的那些人為了消除一切可能的隱患,打消那些有著和羅令則等一樣想法的人的幻想,目的最終自然不外乎是穩固自己的地位。而憲宗個人在當時早已是成熟的年齡,整個過程他自然不會茫然不知,權力的誘惑自然不會使他拒絕對太上皇用粗,利欲熏心,更何況九五之尊!元和十四年(819)七月,群臣討論給憲宗上尊號時,一個宰相主張加“孝德”二字,另一位宰相崔群認為“睿圣”的尊號已經可以包括其含義,不必再加“孝德”,憲宗聽了怒不可遏,竟然把崔群貶到湖南任了一個觀察團練使。憲宗對“孝德”二字如此在乎,正說明他“內有慚德”,心中有所顧及,這從側面反映出他很有可能參與了逼順宗內禪的事件。總之,在永貞內禪、憲宗即位的過程中,一定有隱秘而又不能明言的內容。韓愈與宦官俱文珍關系尚好,在他所作的《順宗實錄》中也隱約透露出了宦官對順宗相逼的痕跡,以致憲宗即位以后,俱文珍等屢屢說其記載內容不實,要求下詔進行修改。這樣做的目的,顯然是為了掩蓋事實真相。
無后之謎
在一般人眼里,皇帝的身邊圍著那么多女人,活得一定很瀟灑,很“性福”。殊不知,皇帝也有皇帝的難處。比如說,皇帝寵愛一個自己喜歡的女人,幾百雙眼睛瞅著且不說,光一個皇后時不時吃醋就叫人頭疼。這種頭疼事,幾乎每一個皇帝都碰到過,唐憲宗李純也不例外。
不過,憲宗畢竟是憲宗,他治國有兩下子,安史之亂后,唐帝國搖搖欲墜,但他上臺后,卻一度出現中興局面。不僅如此,在處理個人感情的頭疼事上,他照樣有兩下子。
是哪兩下子呢?不立皇后。
《舊唐書·后妃傳》有這樣一段文字,道出了憲宗不立皇后的初衷:“帝后庭多私愛,以后門族華盛,慮正位之后,不容嬖幸,以是冊拜后時。”這段話的意思是,憲宗之所以不立皇后,就是怕皇后吃醋,干涉自己寵愛別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