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侯君集簡介
陳公侯君集又名侯君集,漢族,豳州三水(今陜西旬邑土橋鎮侯家村)人,唐朝名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下面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侯君集簡介。
早期經歷
侯君集,豳州三水人,早年人比較浮夸,學弓箭學不會,還號稱自己有勇武。后來加入秦王府,跟隨李世民南征北戰,立下軍功,逐漸被李世民賞識,得以參與各項事務的謀劃。被封為左虞侯、車騎,封全椒縣子。
唐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與李建成的矛盾激化,李建成拉攏尉遲恭不成,于是派人刺殺,失敗后尉遲恭與侯君集勸諫李世民早點下決心與李建成了斷,于是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率領侯君集等人誅殺李建成及李元吉。李世民即帝位后,封侯君集為左衛、潞國公,賜邑千戶,后又封為右衛大。
貞觀四年(630年),侯君集被遷為兵部尚書,開始參與朝政。李世民打算討伐吐谷渾伏允,任命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命侯君集與李道宗為李靖的副手。
討吐谷渾
貞觀九年(635年)三月,李靖攻滅東突厥后,率領侯君集開始討伐吐谷渾,大軍行至鄯州,李靖在侯君集的建議下,挑選精銳,長驅直入。伏允在庫山被擊敗后,輕軍奔走沙漠。李靖與薛萬鈞、李大亮從北,侯君集與李道宗從南分兩路長途奔襲,追擊伏允。當時夏天卻有霜降,山里有很多積雪,但侯君集等克服自然困難追擊二千多里地,先后于邏真谷、漢哭山、星宿川、柏海等大破伏允軍,斬獲頗豐。侯君集一路追擊到積玉山,見到河水的源頭,才回師與李靖在大非川會合,班師回朝。
貞觀十一年(637年),侯君集獲封陳州刺史、陳國公。十二年(638年)官拜吏部尚書、光祿大夫。侯君集出身行伍,沒有讀過什么書,獲得高官厚祿以后開始讀書學習,參與官員的選拔,定制考核題目。侯君集出為武將征伐,入為大夫參與朝政,一時間享有美譽。
謀反被殺
貞觀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擔心自己被廢,得知侯君集常有怨恨,而侯君集的女
婿賀蘭楚石又在東宮任職,于是多次派他引侯君集入東宮。侯君集覺得李承乾無能,想利用他,于是勸李承乾謀反。侯君集與李承乾謀劃好之后,擔心計劃泄漏,心中不安,常常晚上睡不著,妻子非常奇怪,對侯君集說:“你是國家大臣,每天晚上這樣,一定是有什么事。如果你做了什么對不起國家的事,應該自己到皇上面前去領罪,這樣才能保全自己。”但侯君集沒有聽妻子的話。
而后李承乾事情敗露被廢,賀蘭楚石又將侯君集與李承乾一起謀劃的事告訴李世民。李世民覺得侯君集有安定國家的大功,不想治侯君集的死罪,但群臣進諫說侯君集的罪天地難容。李世民非常難過,將侯君集處死,臨死前侯君集請求赦免自己的妻子和兒子,好為自己守喪。李世民同意后將其妻子兒子遷至嶺南。
人物評價:
侯君集一生,起步平庸,但在爭戰年代,始終效命于唐太宗,所以能夠平步青云,后來率軍遠征,克敵制勝,確實有功于國,然而他又棄前功而構后罪,貪贓任性,直至圖謀造反。因此古人說:“君子立功,守以謙沖;小人得位,足為身害。”
侯君集也確有宰相之才,魏征就曾向唐太宗推薦過侯君集,讓他任仆射,并說:“國家安不忘危,不可無大將,諸衛兵馬宜委君集專知。”(《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九十七》)但唐太宗認為君集喜歡自我夸耀,所以沒有重用。
侯君集一直作為李世民的忠實追隨者而備受器重。他和秦叔寶、尉遲恭不同,不是以驍勇而充當李世民的打手;他又和二李不同,他從頭到尾都是秦府的人。同時,他的祖輩是關隴軍事貴族集團中的成員,這也是他受信任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玄武門之變中,侯君集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促使李世民的最終決策,并且是李世民進入玄武門隨行九人之一。史稱“建成、元吉之誅,君集之策居多”。這從事后的封賞也可看出,侯君集食邑千戶,僅次于尉遲、房、杜、長孫幾人,而在諸將之上。(李靖當時是五百戶)。貞觀十一年,李世民封建功臣,侯君集被封為陳國公。
李世民即位后,侯君集一直握有很大的兵權。貞觀四年,又以兵部尚書參與朝政而入相。他雖然出身行伍,但是被重用后,開始認真讀書,后來他還擔任吏部尚書主持典選,工作比較出色,得到輿論的好評。
延伸閱讀:
藝術形象
在傳統說唱和戲曲中的小白猿侯君集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但原型不是他。小白猿侯君集的叔叔是金雞獨立老白猿侯登山,賈柳樓四十六友排名二十五。怒殺劉武周,火燒皇宮,最后隱居,到羅通掃北的時候出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