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與陳圓圓的歷史
吳三桂“沖冠一發為紅顏”!陳圓圓最后結局又如何?趕緊一起來看看下面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吳三桂與陳圓圓的歷史,看完本文也許你的疑問就有答案了。
吳三桂與陳圓圓的歷史:
在中國歷史上,我們知道有一代名妓陳圓圓,但卻扮演了一個改朝換代的“禍水”角色——因為她,吳三桂“沖冠一怒”引清兵入關,把偌大的大明江山送給了清人,這一給就是幾百年。一個歌伎,在歷史風云巨變的時刻,給天下英雄開了個天大的玩笑。
秦淮八艷,萬眾側目,但真正具有傳奇色彩,身系一代興亡,游走于帝王將相之間的,只有陳圓圓。不過,國丈爺買下陳圓圓,不是為了自己享用,而是奇貨可居,亂世前夕的一種政治投資。起初,他想把陳圓圓獻給崇禎皇帝,但國難當頭,大廈將傾,焦頭爛額的崇禎早已沒有精力和心情顧及美色了。沮喪之際,田弘遇只好先把陳圓圓領回自己府第,將其收為養女,好好供養,再尋找“交易”良機。
此時,明廷內憂外患的形勢越來越嚴峻:李自成越過寧武關、居庸關,直逼京師;清軍也在東北一線蠢蠢欲動。危急關頭,朝廷下詔吳三桂以總兵身份統領大軍鎮守山海關。亂世之際,誰都想得到軍隊的庇護,所以吳三桂離京前,滿城的達官顯貴紛紛設宴為他餞行,想為自己找個靠山。田弘遇自然也不落后,在府中擺下珍肴美酒款待吳總兵,同他府不同的是,有絕色的陳圓圓在席前奉歌獻舞。這舞這歌,把上座的吳三桂迷得欲醉欲仙,宴散前,吳三桂終于按捺不住,悄悄對田弘遇說:“倘以圓圓送我,戰亂之時,我會先保貴府,再保大明江山!”田弘遇會心地點了點頭。
第二天,吳三桂派人帶了千兩黃金做聘禮,到田府求婚。田弘遇也備辦了豐盛的嫁妝,當天就親自把陳圓圓送到了吳家。此時戰事已急,吳三桂王命在身,沒過幾天便趕往邊關。當時有女眷不能隨軍的規定,吳三桂只得割愛。陳圓圓有《轉運曲》,大略是描述的此時心境:堤柳堤柳,不系東行馬首,空余千縷秋霜,凝淚思君斷腸。腸斷腸斷,又聽催歸聲喚。不久,闖王李自成率大軍攻入北京,建立了大順王朝。城中舊臣遺老全都遭到了搜捕,吳三桂的父親吳襄全家也在其列,陳圓圓的美貌被闖王的心腹大將劉宗敏看中,于是奪為侍妾。而后,劉宗敏又把她獻給了闖王。
據說,“大順帝”李自成曾逼迫吳襄寫信給吳三桂,勸他來京受降;據說,吳三桂也打算歸順李自成政權。但是,有關史料記載了他與父親吳襄派來勸降仆人的一段對話,改變了歷史發展的格局。吳三桂問父親,仆人說:“已被逮捕。”吳三桂并不在乎地回答:“我到北京后,就會釋放的。”吳三桂問其財產,仆人說:“已被沒收。”吳三桂仍是滿不在乎:“我到北京后,就會發還的。”吳三桂問愛妾陳圓圓,仆人說:“已被宰相劉宗敏搶走。”聽到這句話,吳三桂頓時火冒三丈,怒吼道:“豈有此理!”隨即抽出佩劍,一劍把面前的茶幾砍斷。
吳三桂引清兵入關使得李自成大敗,李自成一怒之下,陣前斬了吳襄,并將他的首級懸掛在高竿上示眾。回師京城后,又殺了吳家老少共三十八口。眼看大勢已去,李自成只好帶上京城的金銀財寶撤回陜西老巢。臨走時本想帶著陳圓圓,據說,陳圓圓卻告誡闖王:“妾身若隨大王西行,只怕吳為了妾身而窮追不舍;不如將妾身留在京師,還可作緩兵之計!”李自成覺得有理,危急關頭,索性丟下陳圓圓跑了。
吳三桂并不知道陳圓圓留在京城,揮師緊追,一心要奪回心愛的女人。追到山西絳州,才得到京師來報,陳圓圓就在京城。吳三桂喜不自勝,立刻停兵,派人接陳圓圓來絳州相會,任李自成殘部渡過黃河,回了陜西。據《觚剩》記載:陳圓圓到絳州時,吳三桂在軍營前搭起了五彩樓牌,列旌旗簫鼓三十里地,吳三桂穿著整齊的戎裝親自騎馬出迎,其儀式之隆重絕不亞于迎接圣駕降臨。吳偉業的《圓圓曲》寫道:若非壯士全師勝,爭取蛾眉匹馬還?蛾眉馬上傳呼進,云鬢不整驚魂定,蠟炬迎來在戰場,啼妝滿面殘紅印。寫的就是這段失而復得的情景。
魂歸何處?陳圓圓最后的結局,一般有三種說法:一是,她跟隨吳三桂出鎮云南,在吳三桂起兵反清兵敗時死于戰亂。康熙時陸次云的《圓圓傳》所述:吳三桂在云南被封為平西王后,建蘇臺,營郿塢,華貴無比,陳圓圓常歌“大風之章”,向他獻媚,吹捧他“神武不可一世”,因而受到吳三桂數十年如一日的專房之寵。據明末遺民李介立《天香閣筆記》及《武進縣志》記載:吳三桂曾向江南各省發文,責令地方官員代為尋找陳圓圓的父母和大哥。找到后,“以禮款”,可見吳三桂對圓圓的情義。后來吳三桂的叛亂,本是出于陳圓圓的“同夢之謀”。陳圓圓的結局,也和吳三桂一起“同歸殲滅”。但對被“殲滅”的細節未具體言明,大概是死于戰亂或者作為罪囚被處死了。
二是,吳三桂兵敗后,城破,陳圓圓自盡。
陳圓圓隨吳三桂至滇時,已是三十五歲左右,隨著時間的推移,美人容顏凋謝,加上吳的大老婆“悍妒絕倫”,所以圓圓“屏謝鉛華,獨居別院”,潛心修佛,遠離紅塵是非恩怨。滿溪綠漲春將去,馬踏星沙,雨打梨花,又有香風透碧紗。聲聲羌笛吹楊柳,月映官街,懶賦梅花,簾里人兒學喚茶。此時陳圓圓所賦之《丑奴兒令》,看似閑雅,實在是有點凄涼索落的味道。后來吳三桂舉兵反清,從而招來滅門之禍。城破之日,也便是陳圓圓的生命終了之時。劉健《庭聞錄》說:“辛酉城破,圓圓先死。”
陳圓圓的歷史趣聞:
陳圓圓作為梨園女妓,難以擺脫以色事人的命運。她原姓邢,名沅,字圓圓,又字畹芳,幼從養母陳氏,故改姓陳,明末清初江蘇武進(今常州)人。居蘇州桃花塢,隸籍梨園,為吳中名優,“秦淮八艷”之一。崇禎末年被田畹鎖擄,后被轉送吳三桂為妾。相傳李自成攻破北京后,手下劉宗敏擄走陳圓圓,吳三桂遂引清軍入關。
李自成農民軍攻占北京后,圓圓為劉宗敏所奪。吳三桂本欲投降農民軍,但得知圓圓遭劫后,沖冠一怒,憤而降清。《明史·流寇》稱:“初,三桂奉詔入援至山海關,京師陷,猶豫不進。自成劫其父襄,作書招之,三桂欲降,至灤州,聞愛姬陳沅被劉宗敏掠去,憤甚,疾歸山海,襲破賊將。自成怒,親部賊十余萬,執吳襄于軍,東攻山海關,以別將從一片石越關外。三桂懼,乞降于我。”
在吳三桂所部和清軍的聯系夾擊下,李自成農民軍遭受重創,倉皇逃離北京,盡棄所掠輜重、婦女于道。吳三桂在兵火中找到了陳圓圓,軍營團圓。此后陳圓圓一直跟隨吳三桂輾轉征戰。吳三桂平定云南后,圓圓進入了吳三桂的平西王府,一度“寵冠后宮”(《十美詞紀》)。吳三桂獨霸云南后,陰懷異志,窮奢侈欲,歌舞征逐。構建園林安阜園,“采買吳伶之年十五者,共四十人為一隊”(《甲申朝事小紀》),“園囿聲伎之盛,僭侈逾禁中”(王澐《漫游紀略》)。陳圓圓因年老色衰,加之與吳三桂正妻不諧,且吳三桂另有寵姬數人,于是日漸失寵,遂辭宮入道,“布衣蔬食,禮佛以畢此生”(《天香閣隨筆》)。一代紅妝從此豪華落盡,歸于寂寞。
這是歷史里的說法,在《鹿鼎記》中 金庸算是同情陳圓圓的。陳圓圓心中最愛的可能是李自成,李好像也是一個真正的男人。但后來的描寫卻似乎淡了許多。
吳三桂拋棄一些因素后,誰有敢說他不是女人心目中的男人。但憑那“沖冠一怒為紅顏”就可以讓天下的許多女子流下幾滴清淚,一個女人能有一個如此待她的男人,恐怕此生也就足也。歷史的興衰不是由那幾個人決定的。拋開這些,我還是喜歡那個“沖冠一怒”的吳三桂,但決不是后來的吳三桂。陳圓圓對韋小寶說她最喜歡李自成,但恐怕是無論是誰也代替不了那個為她“沖冠一怒”的吳三桂在她心中的地位。只是吳三桂后來的變化讓她有些傷心。李自成也算是不愛江山愛美人的一個代表,一個陳圓圓,竟裝滿了他的胸膛。可能,他是這么想的,這江山,本就不是我的,丟了也就丟了吧,何必再去把他搶回來。這一點,到有些楚霸王的味道,沒有了美人,要江山何用。因此上,像他們這種人,若是平凡的,絕對是那種向往愛情的女人的最好選擇。在這些男人心目中,愛情是第一位的。霸王奮力征殺,恐怕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虞姬。佳人已死,縱使渡過烏江,重整旗鼓,奪回江山,又有什么意思。
李自成起初所奮斗的,可能不是陳圓圓,但自從見了陳圓圓之后,在他心中,便只有陳圓圓了。縱使一切都沒了,只要有佳人相伴,此生足也。對此,那個癡情的女子不為之掬一把淚呢?這從側面也說明了陳圓圓的魅力。這就是金庸陛下這三人的關系。
說過來陳圓圓,雖遠不如梁紅玉英姿颯爽,但她以她的美貌傾倒了吳三桂,傾倒了劉宗敏,傾倒了大順王朝,也傾倒了許多年后的無數的男人。即便李自成不敵悍滿,但吳三桂若不投降多爾袞,滿人最少要晚入關幾十年。所以說,陳圓圓以她個人魅力的影響著別人而改變了歷史。在隨后的日子里,身負國賊之名的吳三桂以陳圓圓作為精神支柱,自山西,渡黃河、入潼關、克西安、平李闖、定云南、驅永歷,可謂風塵仆仆,東征西伐,為清廷統一中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明朝的滅亡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吳三桂為了陳圓圓,所以我覺的魅力的女人在沒實力的情況下是可能成為禍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