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張易之
張易之是武則天的男寵,而他竟用“七寶帳”和美男孝敬老娘?這是怎么回事?趕緊和學習啦小編一起來看看歷史上的張易之吧,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歷史上的張易之:
張易之尚在少年時代就靠祖輩的功勛當了官,連續升為尚乘奉御。到了二十歲,身材修長,皮膚白皙,姿態優美,音樂技藝多數通曉。武則天執政時,太平公主先向女皇推薦了張易之的弟弟張昌宗,使他得到侍奉武則天的機遇。張昌宗又向武則天介紹說張易之才干超過自己,善于煉制藥物。武則天立即召見,很喜歡他。于是兄弟兩人都得到了女皇的寵愛,出入宮廷,修飾打扮,衣著華麗,被人稱為“五郎”“六郎”。
從張易之所做的事情來看,他是一個很無恥的人,成為武則天的寵臣和男寵之后,他一方面大肆胡作非為,另一方面卻非常孝順母親。
張易之除了在政治上干預朝政、專權跋扈之外,在生活上也是恣意妄為,特別可惡的是殘暴地虐待動物。據張鷟《朝野僉載》記載,張易之執掌控鶴監內供奉時,發明了一種極其殘忍的活烤鴨鵝的吃法。他叫人制作了一個大鐵籠子,籠子中間放上許多燃著的炭火,火旁邊放一個銅盆,盆里盛著拌好調料的五味汁。將活的鵝鴨放進鐵籠中,鴨鵝受到炭火烘烤,痛得只好繞著炭火疾走很快便焦渴,即飲銅盆內的湯汁,而湯汁也已被烤熱。這樣,鵝鴨內外受熱,不一會就毛落肉熟而死。他還伙同張昌宗活割馬腸吃,有一天,張昌宗來看望哥哥,說起馬腸好吃,張易之隨即從馬廄牽過一匹馬來,用快刀在馬肚上切開口子,伸手入馬肚掏出馬腸割下煎炒而食,那馬疼得大嚎,過了好長時間才死,哥倆卻直說馬腸果然好吃。
后來易之、昌宗等被誅殺,老百姓把他們的肉切成小塊,那肉又肥又白就像豬的脂肪,被人們煎烤而吃掉。昌宗是先被打折了兩個腳腕,再摘出他的心肝之后才死去,然后砍下他的頭送往京都。當時人們說這是他們殘害那些動物的報應。
與張易之殘暴虐待動物相對的是他對母親卻非常孝順。他為母親阿臧建造了一座七寶帳,金、銀、珠、玉等各種珍寶,沒有不匯集在這座寶帳上的。帳幔里面置放的用象牙制作的床,床上鋪的是犀角簟席,鼲貂皮做的褥子,蛩蟁毛和蚊毫所制做的氈褥,汾晉的龍須和臨河的鳳翮編織的床席。另外,由于張易之的父親死得早,他的母親阿臧多年守寡,不甘寂寞的阿臧看上了年輕俊秀的鳳閣侍郎李迥秀,想要與之成親,實際上也就是充當臧氏的面首。張易之為了幫助母親達成愿望,便慫恿武則天幫他命令李迥秀娶其母親。
李迥秀早有妻妾,得知這消息之后,心中非常苦惱,卻怕為此事犯違敕之罪,讓宗族及個人蒙受不幸。再加上張易之的威逼,他不得已接受了這項敕命。可是,成親當夜,阿臧滿臉的皺紋、滿頭的白發,還是遠遠超出李迥秀的心理承受能力。他幾近瘋狂,卻無力反抗,只能日日買醉,荒飲無度,終日沉醉,喚之不醒。阿臧和張易之非常不滿,便將李迥秀貶到了衡州擔任刺史。神龍政變后,張易之被殺,阿臧籍沒入宮,李迥秀也被株連,由衡州刺史貶為衡州長史。
張易之短暫的一生是可恥的,也是荒唐的。為了榮華富貴,他干了很多令人不齒的荒唐事,雖然表面上很孝順母親,但卻建立在了別人的痛苦之上,為了口舌之欲,他更是犯下了不可饒恕的虐待動物的罪行。但仔細觀察他當時所處的大環境,似乎這些無恥之事和作惡之舉也不全是其一人之過,與他所身邊所接觸的人也有關系,尤其是那位能主宰其命運的女皇武則天更是脫不了干系。
張易之簡介:
張易之(?-公元705年),定州義豐(今河北安國)人,行五人稱五郎,白皙貌美,兼善音律歌詞。
初以門蔭遷為尚乘奉御。武則天臨朝,太平公主薦易之弟昌宗入侍禁中,昌宗復薦易之。深得武則天的恩寵,歷任司衛少卿、控鶴監內供奉、奉宸令、麟臺監、封恒國公,賜田宅玉帛無數,與昌宗專權跋扈,朝廷百官無不懼之,甚至武則天子侄等亦爭執鞭轡,呼為五郎。
武則天臨朝晚期的朝政大事多由張氏兄弟把持。701年,太子李顯的長子李重潤、女兒李仙蕙和女婿武延基私下議論二張,易之聞后至武則天處告狀。武則天賜死這三人。一說李仙蕙因有孕暫時幸免,但一日后仍死于難產。
神龍元年(705年)正月十二日,張柬之、崔玄暐等大臣趁武則天病重發動神龍革命,迎唐中宗復辟,誅殺張氏兄弟。《太平廣記》記載,二人在迎仙院被殺后,其尸體又于天津橋南被公開梟首。另外兩個身居高官的兄弟張昌期、張同休也同時被處死。
張易之是個頗有孝心之人,為母親建造豪宅,陳設豪奢之至。(唐·張鷟《朝野 僉載》:“張易之為母阿臧造七寶帳,金銀、珠玉、寶貝之類罔不畢萃,曠古以來,未曾聞見。鋪象牙床,織犀角簟,鼲貂之褥,蛩虻之氈,汾晉之龍須、河中之鳳翮以為席。阿臧與鳳閣侍郎李迥秀通,逼之也。同飲以碗盞一雙,取其常相逐。迥秀畏其盛,嫌其老,乃荒飲無度,昏醉是常,頻喚不覺。出為衡州刺史。易之敗,阿臧入官,迥秀被坐,降為衛州長史。”)。
張易之的父親死得早,母親阿臧多年守寡。不想,不甘寂寞的阿臧看上了年輕俊秀的鳳閣侍郎李迥秀,想要與之成親,實際上也就是充當臧氏的面首。則天皇帝對才能、人品、容貌都相當杰出的李迥秀非常有好感。因此,偶爾會召他和他的母親到宮中,給予優厚的待遇。婢女出身的母親,享受如此待遇使李迥秀心中很感激皇上。當他知道皇上要把阿藏嫁給他時,心中非常苦惱。他早有妻妾,但又怕為此事犯違敕之罪,讓宗族及個人蒙受不幸。加上張易之的權力威逼,不得已接受這項敕命。李迥秀在張易之和女皇的雙重壓力下被迫答應了這門婚事。可是,成親當夜,阿臧滿臉的皺紋、滿頭的白發,還是遠遠超出李迥秀的心理承受能力。他幾近瘋狂,卻無力反抗,只能日日買醉,荒飲無度,終日沉醉,喚之不醒。阿臧和張易之非常不滿,便將李迥秀貶到了衡州擔任刺史。神龍政變后,張易之被殺,阿臧籍沒入宮,李迥秀也被株連,由衡州刺史貶為衡州長史。
張易之與他兄弟張昌宗、張昌儀三人都是“美食家”,據張鷟《朝野僉載》:“張易之為控鶴監,弟昌宗為秘書監,昌儀為洛陽令,競為豪侈。易之為大鐵籠,置鵝鴨于其內,當中取起炭火,銅盆貯五味汁,鵝鴨繞火走,渴即飲汁,火炙痛即回,表里皆熟,毛落盡,肉赤烘烘乃死。昌宗活攔驢于小室內,起炭火,置五味汁如前法。昌儀取鐵橛釘入地,縛狗四足于橛上,放鷹鷂活按其肉食,肉盡而狗未死,號叫酸楚,不復可聽。易之曾過昌儀,憶馬腸,取從騎破脅取腸,良久乃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