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沖痛打洪教頭的趣談
小旋風柴進怎樣暗示林沖痛打洪教頭的?趕緊一起來看看下面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林沖痛打洪教頭的趣談,看完本文也許你的疑問就有答案了。
林沖痛打洪教頭的趣談:
“林沖棒打洪教頭”是一個很具“喜劇性”的片段,作者通過洪教頭開始的“傲慢無禮”和被打倒后的“羞顏滿面”這一對比,使這一片段產生了很強的喜劇效果,讓人看后快感十足,不禁捧腹大笑。就像書中描寫的那樣,眾人看到洪教頭“撲地倒了”,便“一齊大笑”起來。
然而,這一過程對林沖來說卻沒有那么輕松,因為他面臨著“打”與“不打”或者說是“假打”還是“真打”的艱難抉擇。
林沖在“真打”和“假打”之間猶豫不決。
林沖為什么猶豫?洪教頭的傲慢無禮讓林沖真想好好地教訓他一番,然而這卻有礙于把洪教頭稱作“師父”的柴進的面子,就像他自己在肚里尋思地那樣:“這洪教頭必是柴大官人師父,不爭我一棒打翻了他,須不好看。”
林沖的猶豫不決柴進看在眼里,因為他對洪教頭的傲慢無禮也很厭煩,于是為了消除林沖的擔心,道:“此位洪教頭也到此不多時,此間又無對手。林武師休得要推辭,小可也正要看二位本事。”
聽了柴進的話,書中說“林沖見柴進說開就里,方才放心”。
林沖真的“放心”了嗎?他真的使出本事和洪教頭打了嗎?并沒有,就像柴進看了他們打了片刻之后說的那樣:“教頭如何不使本事?”
林沖為什么還在猶豫?他自己給出了我們答案,他說:“小人只多這具枷。”
柴進既然想要林沖把真本事使出來,卻為什么對林沖項上的這具大枷視而不見?于是林沖又蒙圈了,“你到底讓我使出本事,還是不讓呢?”
柴進的一個舉動讓林沖決定“真打”
柴進是真的忽視了林沖項上戴著枷,于是他讓董超、薛霸給林沖去了枷,為了進一步暗示林沖要使出真本事,他叫莊客取出一大錠重二十五兩的銀子,說:“二位教頭比試,非比其他,這錠銀子,權為利物;若是贏的,便將此銀子去。”然后,書中又特地加了一句:柴進心中只要林沖把出本事來,故意將銀子丟在地上。
那么,“故意將銀子丟在地上”與“要林沖把出本事來”有什么關系?
對于柴進的這個舉動,開始我也很費解,甚至覺得柴進把利物“丟在地上”是對林沖和洪教頭的一種的侮辱。后來我通過反復閱讀原文,終于想明白了。
原來柴進這一舉動是有暗示作用的。我們知道,面對一個讓你敬重的人,你給他東西時一般會雙手奉上,而絕不是“丟在地上”!因此,我認為柴進這樣做意在暗示林沖“洪教頭并不是我敬重的人,不然我怎么會把這可能是他的利物丟在地上呢”!
要說這林沖還真是個聰明人,他見到柴進的舉動,一下就明白了他的心思,就像他當時想的一樣:“柴大官人心里只讓我贏他。”
林沖摸清柴進的真實心理以后,他果斷出手。洪教頭在他手里走不過兩個回合,便被打趴在地,使得“柴進大喜,叫快將酒來把盞”。
趣味解讀水滸好漢柴進:
看過水滸傳這本書的人都會對于小旋風柴進這個人很熟悉,這個人在文中出現的次數雖然沒有主線人物這么多,但是每一次的出現都是和解救某一位落難英雄有關,這些舉措都能夠顯示出這個人的仁厚博愛,仗義疏財,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他真的和我們表面看上去的一樣嗎?
其實大家有沒有發現,雖然這個人是書中一百零八人中的一員,甚至排名第十,但是無論出身還是境遇都與整個梁山,乃至全部的人都有些格格不入。
我們先來看一下他的出身,仔細看一下原文就會發現他是有著皇族的血統,家境富裕殷實,而且在整個朝野也算是比較有地位的人,家中還有著先皇頒布的免死鐵券,這可是個寶貝。因此有這個在手的他,整個一族都受到了厚遇,當地的地方官都要巴結他。這也就導致了即使他不肯做官,遇到一些問題,照樣能解決。因此不管是熟悉還是不熟悉是人都會稱他一聲“大官人”??纯催@稱呼,有沒有覺得頓時就生分了不少?但是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的出身越高貴,就越不可能同那些低賤的人交往。江湖上傳言的什么,大官人仗義疏財,家中有數不清的門客什么的,是不可信的。
他仗義疏財應該不假,但是要看我們怎么看這件事。
對于他來說,家里是不缺錢,也不缺吃穿,更不用愁出門之后有人會瞧不起自己。而且他還不用做官,免去了溜須拍馬,阿諛奉承的忙累,只需要在家里喝喝茶溜溜馬就可以了,這等愜意的生活簡直是賽神仙啊。但是眾所周知,大家都知道一般什么都有的人,最怕什么,是不是怕無聊呢?大家可以想想,吃喝不需要掛心,也不需要自己出去賺錢,這樣的日子如果是沒有什么樂趣是不是也太無趣了?
因此,我們是不是就可以推斷,其實他的宅子里養了這許多的門客,武師并不是出于好心收留,而僅僅是為了樂趣。這樣看來也是有些道理的,如果有讀者不相信的話,我們來看幾個例子。
但凡是英雄被發配到某地,都會經過這個大官人的宅子,不知道作者是有意還是無意。我們就以林沖林教頭的事情為例,解釋一下吧。
林剛剛到柴的府上時,雖是罪犯的身份,卻依然受到了禮遇,而且還是比較高規格的待遇。當然此時的柴應該只是對他的武功感興趣,否則也就不會讓家里的門客來和林比賽。在整個比賽開始之前,林對比賽充滿猶豫,也是柴在一旁拼命慫恿,竭力的煽風點火,堅定了林比賽的決心。而且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稱呼問題,他喊林“武師”,熟悉古代歷史的人都知道,古時候街上有一種藝人,是專門玩雜耍的和進行武術表演的,這種帶有表演性質的藝人被稱為武師。這樣的稱呼對于當時的林來說幾乎是一種侮辱,實在跟耍猴的沒什么兩樣。
雖然他并沒有意識到,但是從這一細節就可以看出,柴并沒有將自己府上的這群人當做是和自己平等的存在,還是將他們看作是下人。
所以,收留他們的原因也只是自己平日里解悶的工具,并不是真心同情他們的境遇。
還有一個細節就是,眾位英雄之間相互稱呼都是“哥哥”、“弟弟”,看完整本書,大家有沒有發現有誰敢這么稱呼他,即使是后來上山后,依然是延續之前的稱呼——“大官人”。這是不是也顯示出他和別人在地位上的不同。
有人也許會問,難道就沒有一個明白人看出來嗎?當然有人,如果大家沒有發現兩者之間的地位懸殊的話,就不會有這樣鮮明的稱呼問題了。
柴上山的作用以及被接納的原因也是很簡單的,家資雄厚,有著和常人不一樣的身份地位。他的身份地位會在后來的事情中發揮巨大的作用,這也是當時接納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了。而且在好漢排名中,排名靠前卻不是首領的原因也是這樣。既不能讓他覺得上山后受到排擠,又不能讓這個與整個山頭格格不入的人掌握權力,還要感恩他為整個山頭發展獻出的家財。這是一個很困難的問題,我想當時的排名者應該花費了不少力氣。
看到這里,讀者有沒有發現其實文題說的非常有理?他并不是像他表面展現的那樣,一般來說不同身份背景的人都會有很大的差距,能表現的沒有一點違和,需要是真的如此。但是經過我們的探究,真的證實了他并不是這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