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悲催妃子是誰
史上最悲催妃子侍奉過帝王后,再嫁平常人被害死,這是怎么回事?史上最悲催妃子是誰?趕緊和學習啦小編一起來看看史上最悲催妃子是誰吧,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史上最悲催妃子是誰:
受封建倫理“從一而終”的影響,一般女性出嫁后,不管夫妻有無感情,都不敢提出離婚;即使丈夫去世,寧可守寡終身,也不能隨意再嫁。
然而,在王朝動蕩不安的時候,一些貴為后妃的女性,因為夫君被攆下臺或者遭到殺害后,為了生存,也迫于權臣和父兄的壓力,再嫁給普通男人為妻。
這種身份由普通到顯赫,再由高貴到低賤的后妃,在經歷了大起大落的折騰打擊后,又淪落為別人的妻子,其內心的屈辱痛苦,只有親歷者方能體驗得出。
北魏孝武帝元修的皇后和東魏孝靜帝元善見的皇后高氏姐妹,北齊后主高緯的皇后斛律氏,都是這方面的例子。
高氏姐妹都是父親高歡為了控制皇帝,先嫁給皇帝為后,皇帝被殺后又做主再嫁他人的。北魏權臣高歡的孫子、北齊后主高緯的皇后斛律氏和妃子馮小憐,則是隨著北齊的滅亡,老大嫁作他人婦。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北周武帝宇文邕[注: 北周武帝宇文邕(543—578),漢化鮮卑人,小字彌羅突,公元560—578在位。代郡武川(今內蒙古武川西)人。宇文泰第四子。]滅北齊時,對亡國的后妃肆意侮辱,同樣的悲劇,在他孫子、靜帝宇文衍的身上重演。宇文衍的皇后司馬令姬,在北周覆滅時,也再嫁他人。至于清太宗皇太極孝莊文皇后[注: 孝莊文皇后(1613年3月28日-1688年1月27日),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生于明萬歷四十一年二月初八日,蒙古科爾沁部(在今通遼)貝勒寨桑之次女,亦孝端文皇后的侄女。]的再嫁小叔子多爾袞,則是維護兒子皇權的需要,做母親的無奈選擇。這種婚嫁,豈有幸福可言?
王朝更替,后妃的災難往往隨夫君一起降臨。覆巢之下,少有完卵。后妃群體中,有一種十分少見的現象,即面對改朝換代,少數后妃躲過了殺戮,得以茍延殘喘,而最終被取代她們王朝的新帝王所納,再次成為新的后妃。西晉惠帝司馬衷的皇后羊獻容,出身官僚世家,在惡貫滿盈的賈南風被廢除后位不久,立為皇后。司馬衷昏庸無能,少有主見,是有名的白癡皇帝,在別人的慫恿下,曾先后四次廢立羊獻容后位。命運坎坷的羊獻容在惠帝死后,被十六國之一的前趙末帝劉曜納為皇后。
如果說羊獻容一身兩帝的經歷十分罕見,那么北魏孝明帝元詡的妃子爾朱英娥,一生竟做了三位帝王的妻子,則是絕無僅有。爾朱英娥出生于部落酋長之家,祖父爾朱新興在孝明帝和孝莊帝時地位顯赫,父親爾朱榮更是權傾天下。胡太后毒死元詡后,作為元詡妃子的爾朱英娥出家為尼。爾朱榮以討伐胡太后為名,發兵將胡太后和剛繼位的幼主元釗投入黃河淹死。
爾朱榮一直覬覦皇位,但擔心眾人不服,只好立元子攸為帝。為控制元子攸,爾朱榮讓女兒還俗,并逼迫元子攸立爾-朱英娥為后。北魏被東魏和西魏取代后,控制東魏的高歡將爾朱英娥納為太妃。高歡雖未曾稱帝,但死后卻被北齊的建立者、兒子高洋追封為齊高祖神武皇帝。高洋稱帝,淫盡后宮,面對已出家為尼的爾朱英娥,欲火中燒,想霸為己有,遭到拒絕后,遂親手將父親的太妃殺死。真是一身侍三帝,結局更可哀。
強迫活人為死人殉葬,是起源于奴隸社會的一種最慘無人道的喪葬制度。秦始皇死后,二世胡亥命后宮未生育的女子約萬人從死。《漢書》載:“武帝時,多取好女至數千人以充后宮,及棄天下,又皆以后宮女置于園陵。”兩漢、六朝、隋唐、宋遼金等朝,相繼以后宮活人為專制帝王殉葬,至元代達到高潮。成吉思汗死時,靈柩經過之處,所遇之人也“盡殺之”,并有四十名貴族宮女殉葬。《明史》記載,明朝建立后,從太祖朱元璋到宣宗朱瞻基,五任皇帝前后六十年,均以后宮活人殉葬。嬪妃殉葬后,新皇帝就會給這些死去的宮女追贈一些頭銜,表彰她們的行為:“茲委身而蹈義,隨龍馭以上賓,宜薦徽稱,用彰節行。”
在明朝,不但皇帝死了要用活人殉葬,而且皇帝的兒孫們,即諸侯王死了,也要用活人殉葬。明宣宗死時,入宮才二十多天的郭嬪也隨著殉葬。當死之日,被殉葬者飽食一頓,與新君訣別,哭聲震天。宦官逼迫殉葬女登上小木床,待她們將頭伸進繩圈,即撤去木床,宮女們如長頸之鳥,掙扎氣絕。明英宗朱祁鎮對太子說,殉葬,仁者不忍也。從此結束了明朝活人殉葬的歷史。到了清朝,仍用活人殉葬。太祖努爾哈赤、太宗皇太極死后,都有人殉。清朝入關后的第一任皇帝順治死后,殉死的妃嬪有三十多人。她們的棺柩跟隨在順治帝靈柩之后一同出殯,場面蔚為壯觀。康熙帝深惡痛絕此惡行,下令廢止殉葬。
國家遭受淪亡,后妃們也難免成為政權的殉葬品。王莽身首異處,其妻子被掘墳戮尸;司馬炎奪得曹魏政權,即把主持禪讓的太后殺死;后唐莊宗李存勖亡國,皇后劉氏出家為尼,仍遭新政權首領追殺,被逼自殺;后唐滅亡,曹皇后投火自盡;北宋徽宗欽宗攜宮人北遷,錢德妃不忍受辱,撞墻而死;南宋末年,崖山海戰失敗,楊太后率眾嬪妃跳海自盡,元軍從海里撈出十萬具尸體,卻沒有得到一個投降的宮女和官吏。一向懦弱無能的南宋,在家亡國破的最后時刻,卻表現出難得的悲歌慷慨。
朱元璋有多少妃子:
明太祖朱元璋給南京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除了孝陵,世界現存最長、保存最完好的都城城墻——南京明城墻,也是朱元璋的杰作。明城墻當年分分城與外郭兩大部分,當年內城有門十三座,外郭有門18座,此即所謂南京坊間所謂的“內十三,外十八”。
傳說,朱元璋下葬時搞了一個“迷魂陣”,當天,十三城門同時出棺。這個說法已傳講了六百年,是南京民間最經典的段子之一。南京過去有個民謠:“南京有三怪,龍潭的姑娘像老太,蘿卜當作小菜賣,十三個城門抬棺材。”朱元葬當年這個怪異下葬傳說,竟然被當成了南京的城市符號之一。
可能有人覺得是無稽之談,其實并非空穴來風,史料上有記載,如明人朱國楨的《皇明大政記》上便有這樣的文字,朱元璋下葬那天,“而發引,各門下葬”。
各門下葬,是一種障眼法,實行秘葬的步驟之一,屬反盜墓的典型特征。我在我的《中國人盜墓史》等書中也是這樣認為的,但我后來我進行了思考,發現這里面很蹊蹺,因為大家都知道朱元璋的墓在哪?如此反盜墓給誰看的?結合當年當年朱元璋死后嬪妃殉葬的事實,那些棺材里很可能裝的都是這些殉死的后宮美女!
殉葬本是秦漢以前的喪葬制度,活殺死者身邊的妃妾新侍,到陰間給死者站崗放哨當“服務員”。秦始皇死后,秦二世便曾父皇生前多得不清的后宮女人全都處死了,天怨人恨。劉邦當皇帝后,果然地廢除了這一沒有人性的陋俗。但已消失了幾個朝代的殉葬,到朱元璋當皇帝時,又恢復了這一制度,死灰復燃。
后為朱姓子孫皇帝仿效,明成祖朱棣死后,便用30多個宮妃殉葬,甚至連藩王都有殉人。如郢靖王朱棟位于湖北鐘祥市的墓被盜后,當地考古專家進行“搶救性”發掘時,便發現了殉人。在左右耳室里,各發現了六口棺材,從遺骸鑒定分析來看,年齡都不是很大,且都是女性,由于年輕,骨頭早都爛了,只剩下牙齒和金屬飾物。這些女人應當是朱棟生前年輕漂亮的妃侍,她們不可能同時生病死去,惟一的解釋是非正常死亡——殉死。
再說回朱元璋。在皇太子朱標早喪的情況下,朱元璋依傳統禮制,立朱標的大兒子、長孫朱允炆為皇太孫。朱元璋死后,朱允炆承繼大位,史稱“建文帝”。
朱允炆遵遺詔,依古制,將朱元璋生前沒有生育過的后宮嬪妃,全部下令處死殉葬,另有若干宮女從死。至于如何處死這些活生生的殉人,一直是個謎,有的說是水銀毒死。有的說是勒死。但根據《朝鮮李朝世宗實錄》,應該是吊死——
“帝(明成祖朱棣)崩,宮人殉葬者三十余人。當死之日,皆餉之于庭,餉輟,俱引升堂,哭聲震殿閣。堂上置木小床,使立其上,掛繩圍于其上,以頭納其中,遂去其床,皆雉頸而死。”
從上文所記可見,是讓殉葬妃女站到小床上,脖子伸進繩套后,太監猛然把下面小床抽走。當時,嗣新皇帝——朱棣的大兒子明仁宗朱高熾,還親自到場,與她們話別,實際是“監刑”。兩個朝鮮選獻進宮的美女韓氏和崔氏,也都處死了。
韓氏臨死前哭喊,“媽媽,我去了!媽媽,我去了!”未等話說完,太監就抽去了她腳下的小床。其狀之慘不忍細想,連后皇帝都看不下去。后來明英宗朱祁鎮果斷地廢除了殉葬制度。朱祁鎮當皇帝時曾被瓦剌俘獲,此是他的一大恥辱,但因廢除殉葬,使他有了一個良好的口碑和歷史形象。《明史·英宗后紀》(卷十二)給他的蓋棺定論是,“罷宮妃殉葬,則盛德之事可法后世者矣。”
給朱元璋殉葬的人具體有多少人,史上并無確切的記載。據明末人毛奇齡所著《彤史拾遺記》記載,“太祖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惟宮人十數人。”
后來,朱允炆對這些生殉后妃宮女的家屬進行了表彰和封賞。張鳳、李衡、趙福、張弼、汪賓、孫瑞、王斌、楊忠、林良、李成、張敏、劉政等人都被封賞,授以“千戶”、“百戶”之職,其官皆世襲。他們都是給朱元璋殉葬宮人的父兄,即所謂“朝天女戶”。
那么,這么多的殉葬者都要用棺材裝殮吧,然后陪葬于孝陵。而且,這殉葬的人數正好與“13”之數頗為接近。所以,在下葬那天,十三城門同時朝外抬棺材就很好理解了。當時的南京市民在朱元璋出殯那天肯定都出來看了,但因為朝廷“清街”,只能遠遠地看,因為棺材很多,坊間便你傳我傳,便傳成了“十三城門抬棺材”,近而變成了南京一大怪。
殉葬也是一種榮譽。但這些殉葬者可能并未全部進入孝陵,而是葬在陵外,具體地點成謎。
據中山陵園管理局的資料,1937年3月,在明孝陵東側的紫霞湖建水壩時,曾發現一座明代古墓,墓室高約3米,分內外二室,但奇怪的是室內竟然空無一物,此處是不是給殉葬者準備的?
1976年,在距離明孝陵西側約300米的山麓處,又發現一座磚砌墓葬,出土了大批雕金首飾。有一只金鐲的內部印有“匠作局”三字,這是專門皇室制作首飾的官方工場。由于明代這里曾是禁區,非皇親國戚不能葬入,因此這兩座墓很可能是殉葬墓。
著名考古學者、南京大學自然與文化研究所所長賀云翱教授,在負責明孝陵“申遺”時曾作專門做調查,朱元璋殉葬的宮妃葬地可能分布在三個地方,一處在今天陵西側百米處,今植物園內;其在孝陵陵宮墻外西南角處,第三處位于明孝陵右側,與東陵(太子陵)遙遙相望。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朱元璋在陰間艷福同樣不淺,被成群的美女在陰間“抱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