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博物館
中國地質博物館創建于1916年,是中國成立最早的國家級地質學博物館,在中外博物館界久負盛名。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中國地質博物館,希望能幫到你。
一、中國地質博物館簡介
中國地質博物館創建于1916年,是中國成立最早的國家級地質學博物館,在中外博物館界久負盛名。
中國地質博物館收藏地質標本20余萬件,涵蓋地學各個領域。其中有蜚聲海內外的巨型山東龍、中華龍鳥等恐龍系列化石,北京人、元謀人、山頂洞人等著名古人類化石,以及大量集科學價值與觀賞價值于一身的魚類、鳥類、昆蟲等珍貴史前生物化石;有世界最大的"水晶王"、巨型螢石方解石晶簇標本、精美的藍銅礦、辰砂、雄黃、雌黃、白鎢礦、輝銻礦等中國特色礦物標本,以及種類繁多的寶石、玉石等一批國寶級珍品。
二、展廳介紹
概述
中國地質博物館主館共有大樓6層,總高約36米,東西長40米,南北長70米,建筑面積近11000平方米,建筑風格穩重大方。
展區布局圖
中國地質博物館展廳包括地球廳、礦物巖石廳、寶石玉廳、史前生物廳等六個部分,面積共2500平方米,另有臨時展覽面積1500平方米。
地球展廳
中國地質博物館
中國地質博物館地球廳以動力為主線,介紹了在內外動力的作用下,地球上發生的重要地質作用。東展線介紹內動力地質作用,以板塊運動、褶皺斷裂、火山、地震等地質作用為重點,西展線以外動力地質作用為主,主要介紹了水和風的地質作用。
相對來說,內動力地質作用更加宏觀壯麗,它們主要是使地殼上升、增厚,形成許多巨大雄傳的高山峻嶺,而外動力地質作用則比較和緩,好像一把刻刀,雕刻出各種壯美的山川地貌。
寶石展廳
寶石廳展示寶石、玉石、有機寶石、貴金屬等材料及其成品,并融入寶石鑒定、寶石鑒賞、寶石琢型、寶石評價、寶石成因、寶石微觀世界、寶石分布、寶石開采、寶石加工、首飾鑲嵌、人工改善寶石與人工寶石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寶石文化等知識點和興趣點。
寶石廳以單晶寶石和玉石為主,并以天然寶石與人工寶石對比展示,以便鑒別市場上常見的相似的寶石。
中心部位:以一件十分大氣、通靈、高檔的展具作為展心,所展示的展品隨每期主題的變換進行不定期的調換。
礦物巖石展廳
礦物巖石廳采用雅俗共存、動靜結合、虛實呼應、寓教于樂的設計方式,使觀眾通過參與、欣賞展廳的展品,可了解自然界中礦物巖石的成因,原始產出情況、自然界種類繁多千資百態的礦物巖石、代表性礦物巖石的感官特征及可供人們使用的特性。
觀眾在欣賞各種精美奇特的礦物巖石展品時,通過交互式展覽和虛擬展出部分,可參與對一些礦物巖石展品的探索性操作,獲得相關知識。
史前生物展廳
史前生物廳,以生物進化過程中發生的重大事件為線索,向觀眾介紹生物的發展廳程和各地質時期常見的化石,展示地球上生物的發生、進化和滅亡的過程。
從空間布局上,整個展廳可以分為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小序廳,包括了一面藝術化的化石精品墻、一個可以互動操作的多媒體展具--簡明生物分類查詢系統,及一些有關化石的基本常識介紹。
第二部分是該展廳的主要陳列內容,共分為八個單元。
第一單元--最早期的生命;
第二單元--生物大爆發;
第三單元--海生無脊椎動物時代;
第四單元--脊椎動物的出現;
第五單元--生物登陸;
第六單元--生物大絕滅;
第七單元--恐龍與鳥類;
第八單元--哺乳動物與人類;
此外,在該展廳的南過道,還陳列了魚龍、中國安琪龍、翼龍化石的模型各一件,以及一件觀眾可以觸摸的長達5米的大型魚龍化石、一個演示化石是如何形成的多媒體展具。
關懷與鼓舞廳
關懷與鼓舞廳,展示了歷代黨和國家領導人對我國地質事業的關懷與鼓舞。
虛擬展廳
中國古生物化石珍品展
印度洋地震海嘯展
國土資源成果宣傳與知識普及展
看過中國地質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