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博物館
海南省博物館,是海南省唯一的綜合類現代化博物館,位于海口市國興大道68號,省文化公園東部。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海南省博物館。歡迎欣賞閱讀。
一、海南省博物館簡介
海南省博物館,是海南省唯一的綜合類現代化博物館,位于海口市國興大道68號,省文化公園東部。博物館于2008年11月15日開館。物館工程占地面積60余畝,第一期工程占地面積約18000平方米,主要包括陳列展廳、文物庫房、技術用房、服務設施、辦公用房。正在規劃設計的二期工程建設面積約7000平方米,將依托"華光礁I號"沉船的保護修復及沉船中出水的近萬件瓷器,重點展示與南海歷史、海上絲路、地緣政治和海洋生物礦產資源等方面有關的文物和標本。
海南省博物館2008年11月15日正式開館。該館第一期工程占地面積約18000平方米,展廳面積約8000平方米;設有10個展廳,對海南的歷史、少數民族文化、海南非物質文化遺產、海南文物等進行了全方位的展示;展出的文物有1000多件,能讓參觀者穿越時空隧道,領略海南島的歷史奇觀、古代文明及海南島人的精神。
二、歷程
1991年,畢業于北京大學考古系、有考古領隊資格、時年47歲的黑龍江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郝思德被一紙調令,“空降”到籌建中的海南省博物館。令他始料不及的是,13年后的2004年末,已經成為副館長的他在辦退休手續的時候,他所領導的博物館仍然只是一堆建筑圖紙。
2004年下半年,海南省文化公園的整體建設方案出臺,文化公園設在瓊山國興大道,占地400余畝,由省圖書館、省博物館和藝術中心三部分組成,投資4.5億元,其中投給博物館1億元和60多畝地。2004年底,省圖書館動工,根據規劃,博物館也將馬上動工。
海南省博物館曾經是中國省級博物館中唯一只有名字、沒有館舍的。
海南省博物館是省重點文化基礎設施。省博物館工程占地面積60余畝,第一期工程占地面積約18000平方米,主要包括陳列展廳、文物庫房、技術用房、服務設施、辦公用房。正在規劃設計的二期工程建設面積約7000平方米, 將依托“華光礁I號”沉船的保護修復及沉船中出水的近萬件瓷器,重點展示與南海歷史、海上絲路、地緣政治和海洋生物礦產資源等方面有關的文物和標本。
三、專題展覽
館內還先后舉辦了《開拓二十年(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20周年成就展)》、《20世紀中國文學大師風采》、《亞洲藝術水彩博物館館藏精品展》、《國家寶藏展》、《中國科學院、華大學高新科技成果展》等近20場專題展覽,共接待觀眾80余萬人次,特別是先后成功接待中共中央、、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同志和中央政治局、國務院副等多位中央領導同志、以及來自12個國家地區的重要外賓共計130人次,受到社會各界好評,使海南省博物館成為省會海口、乃至全省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眾多省內外旅游者、包括外賓紛至沓來,為海南省旅游島的建設做出了獨特貢獻。
博物館各部門的業務骨干對省內的文物資源進行了大量系統的研究,取得了較為豐碩的學術成果:由館長丘剛同志擔任主編的《海南歷史文化大系o文博卷》已于2008年4月正式出版,該卷匯集了大學著名教授、文博研究學者及館內多位業務骨干,向讀者展現了海南古遺址、海南古建筑、海南古墓葬、海南古陶瓷、海南古村落等文物考古的各個領域。此外,本館擬編輯出版《中國文物地圖集o海南分冊》、《西沙群島文物普查報告》等;個人學術專著有:《三亞落筆洞》、《古書畫仿制研究》等;參與編寫《中國黎族傳統文化》、《中國黎族》、《海南民族風情》、《黎族傳統織錦》等;發表考古發掘報告、論文及黎族傳統文化研究文章等數十篇。這些學術活動的開展為研究海南省的歷史、文物、民族,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作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