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巖市博物館
龍巖博物館建于1975年11月,是利用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中共紅四軍前委員會舊址即毛澤東舊居"設立辦公地點和輔助陳列,屬社會歷史和革命紀念類綜合博物館。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龍巖市博物館。歡迎欣賞閱讀。
一、龍巖博物館簡介
龍巖博物館建于1975年11月,是利用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中共紅四軍前委員會舊址即毛澤東舊居"設立辦公地點和輔助陳列,屬社會歷史和革命紀念類綜合博物館。該館為龍巖市新羅區文化體育出版局下屬的全民所有制事業單位,現有館藏文物5300件,有正式編制10人。
龍巖博物館是一座全面反映閩西革命史、重點凸顯中央蘇區(閩西)歷史的綜合性革命博物館。
二、龍巖博物館介紹
龍巖博物館建于1975年11月,系利用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中共紅四軍前委員會舊址即毛澤東舊居”設立辦公地點和輔助陳列,屬社會歷史和革命紀念類綜合博物館。該館為龍巖市新羅區文化體育出版局下屬的全民所有制事業單位,現有館藏文物5300件,有正式編制10人。
該館承擔龍巖市中心城市新羅區文物的保護、宣傳和科學研究。館內設有《龍巖人民革命史跡》和《龍巖民俗文物》等基本展覽,在鄉鎮利用革命舊址建立后田暴動紀念館、鄧子恢紀念館、新四軍第二支隊紀念館、郭滴人紀念館、孔簡介子生平事跡等專題陳列,常年對社會公眾開放。此外,該館每年還舉辦美術、書法、攝影、集郵、動植物標本等20余場臨時展覽,全年平均接待觀眾約8萬人次。
建館30余年來,該館專業人員先后在國內外有關刊物上發表有價值、有影響的專業論文30余篇,其中有2篇成果獲國家級金獎,有5篇獲省部級一、二等獎,有8篇獲地市級二、三等獎。館長張兆聲在蘇區郵政史和郵票的研究、鑒定方面在國內具有重要影響,先后參與《中國解放區郵票史·蘇區卷》、《中國郵票史第五卷》等的編寫,為祖國爭得榮譽,被國家郵政文史中心聘為中國郵票博物館郵票鑒定專家。由其主篇出版的《龍巖民俗文物》標志著該館在這一領域的科學研究,走在全省縣級博物館前列,并在海外僑胞中具有較大影響。此外,副館長熊偉慶在2000年全省“古田杯”講解員演講比賽中獲第一名。
該館內設文物室、資料室、宣傳接待室和安全保衛組,除正常開放接待外,還配合區局做好全區29處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維修工作,承擔轄區內部分文物的義務鑒定、咨詢和開展打擊文物走私的專項斗爭。
三、開放時間
除雙休日和國家規定的節日外,每天上午8∶00~12∶00,下午2∶30~6∶00(夏天為3∶00~6∶00)
1929年6月19日,紅四軍第三次攻克龍巖城后,時任中共紅四軍前敵委員會書記兼黨代表的毛澤東和夫人賀子珍居住在新邱厝,中共紅四軍前敵委員會設此。
新邱厝地處龍巖城北門,原系明崇禎刑部左侍郎王命璿府第,1908年由龍巖商人邱洽子重修。該厝坐北朝南,為三進式二廂房土木構平房,占地1741.8平方米。毛澤東、賀子珍的住所設在中廳右邊房,面積18平方米,據傅柏翠和曾志回憶,住房內設平板床2張、辦公桌椅各1、洋鐵皮公文箱2只、煤油燈和馬燈各1盞,辦公桌上有硯臺1方。中廳是毛澤東吃飯、會客的地方,警衛班設在前廳兩側,前委辦公地點設在中廳左邊房,毛澤東當時化名“楊先生”。
毛澤東在此居住期間,參加了6月20日在中山公園召開的有3萬多人參加的紅四軍三打龍巖軍民祝捷大會,發表了攻克龍巖的偉大意義和悼念陣亡紅軍將士的重要講話。 6月22日,毛澤東還參加了在公民小學禮堂興學祠召開的中共紅四軍第七次代表大會。
新邱厝于1975年被征用設立龍巖縣革命紀念館(今龍巖博物館),展出《龍巖人民革命史跡》陳列和《龍巖民俗文物展覽》,1981年被龍巖市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被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現舊址保護完好,舊居和陳列常年對社會公眾開放。
看了龍巖市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