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
10年11月6日下午,廣東省江門市舉行儀式宣布江門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落成。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歡迎欣賞閱讀。
一、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簡介
10年11月6日下午,廣東省江門市舉行儀式宣布江門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落成。據江門市副聶黨權介紹,這個博物館共征集到華僑實物3.9萬余件,館藏文物之多、內容之豐富、價值之高位列全國同類博物館前列。據了解,江門全市人口420萬人,而祖籍江門五邑的海外華僑華人、港澳臺同胞將近400萬,有海內海外"兩個江門"的美譽。江門五邑華僑華人遍布美國、加拿大和西歐、東南亞等107個國家和地區。
據江門市副聶黨權介紹,改革開放以來,廣大華僑華人,港澳臺同胞在江門捐資贈物、興辦公益事業達60多億港幣,興辦僑資企業3000多家,投資總額超過100億美元。
記者在位于江門市五邑華僑廣場內的這個博物館看到,在建筑面積約9000平方米內。整個展覽分為金山尋夢、海外創業、碧血丹心、僑鄉崛起、僑鄉新篇、華人之光等6個部分,把華僑文物與歷史故事巧妙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聶黨權告訴記者,目前出現在人們眼前的是江門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二期工程。共展出文物4000多件,自今年11月6日起,這里將以"五邑華僑史展"為基礎常年開放,重點展示的是華僑和僑鄉歷史文化。
從8年前動議修建的博物館共設有6個展館,以文物展示為主體,充分展示宏大的五邑華僑史。
江門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是一個綜合性華僑華人博物館,二期展館分金山尋夢、海外創業、碧血丹心、僑鄉形成、僑鄉新篇、華人之光6個展館,整個展館以文物為展示主體,充分運用情景再現的手段配合文物的展示,運用聲、光、電等現代技術和影視手段對文物和華僑歷史進行解讀,增強動感和互動性。進入博物館,可以直觀了解宏大的五邑華僑歷史。
二、館藏物品豐富
江門,是我國的第一僑鄉,祖籍江門五邑的海外華僑、華人遍布美國、加拿大等107個國家和地區,素有海內外"兩個江門"之稱。
據自始至終參與"華博"籌建工作的五邑大學華僑歷史研究所的張國雄博士介紹,在四大僑鄉中,江門五邑僑鄉最具錯位和互補的特點,最典型地代表了華僑文化和僑鄉文化的本質特征:中外文化交融的普遍性和深刻性。
為了更好展示五邑華僑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2002年1月,江門市決定建設江門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
華博的文物征集,主要是采取民間捐贈和政府征集兩種方法?;I建初期至2004年下半年,文物征集工作立足于發動華僑、僑屬及社會各界捐贈,這一階段,共接收到各界捐贈的金山箱、生產及生活工具等實物近2000件。從2004年下半年開始,文物征集工作主要由政府征集為主,這一階段,共收購到實物7000多件、照片70多張、圖書資料和刊物670多冊。
目前,"華博"的館藏實物達2萬多件,照片1000多張、圖書資料、刊物2700多冊(份)。
三、精品率也極高
據介紹,即將開館的"華博"地處江門北新區五邑華僑廣場,建筑面積達1萬平方米。
據了解,"華博"的館藏實物達20000多件,其數量在全國的華僑博物館中
海外創業開理發店
海外創業開理發店是最大的。而且,其文物具有內容豐富、完整、珍貴、特殊等特點。
館藏文物大概包括以下類型:新寧鐵路、早期五邑地區建筑、各式出國口供簿(紙)、華僑書信、銀信(僑批)、五邑海外社團、籌款抗日、航空救國、各類華僑證照及華僑融入當地社會生活過程的實物、史料。
據悉,"華博"館藏實物除了量大的特點外,精品率也極高,達30%。如抗戰時期,宋美齡到海外籌款收到捐款之后寫有其簽名印鑒的收據;還有多本清末年間華僑從海外寄錢回五邑的賬本等屬于國家銀行博物館的鎮館級文物,對中國銀行史研究有著重要價值;"華博"還征集到了清朝后期華僑的出國護照,是迄今為止最早的華僑護照。另外,"華博"還收藏了"孫中山鐵路計劃圖"。
據悉,"華博"將作為文化教育基地永久開放,并對在校學生、少年兒童或未成年人免費開放,開放時間為周二到周日的上午9時至下午5時。
口供紙
口供紙是美國排華時期的特殊產物,是五邑僑鄉特有的一種華僑文物,因為當時,到美國去的主要是五邑地區的華僑,收集到的口供紙反映了當時五邑華僑在海外的辛酸史。
"華博"收集到最早的口供紙是寫于1902年,而最長的口供紙有7米多長,上面記載了800多個問題。
銀信
清末以來,僑匯是中國政府重要的外匯來源之一,更是僑鄉的標志性指標之一。銀信(僑批)是僑匯和家信的結合體,是經由民間商業機構寄回的錢和信。據收集所得的銀信考證得悉,五邑地區不但僑批多,而且匯款額也大。在同一時期,當潮汕地區的僑批為2元至5元時,五邑地區的僑批已經是50元或100元了。
看了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