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彩燈博物館
中國彩燈博物館位于四川省自貢市公園路6號,是經國家文物局(92)文物博字第793號批準建立的作為中國彩燈"收藏、保護、研究和展示"的專門機構,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中國彩燈博物館。歡迎欣賞閱讀。
一、中國彩燈博物館簡介
中國彩燈博物館位于四川省自貢市公園路6號,是經國家文物局(92)文物博字第793號批準建立的作為中國彩燈"收藏、保護、研究和展示"的專門機構,屬國家正縣級事業單位,是中國乃至世界唯一的關于彩燈文化的專業博物館,也是自貢市"南國燈城"建設的核心,是"南國燈城"形象的重要標志。
二、場館設計
中國彩燈博物館建筑采取全國招標設計,由原建筑部高級顧問,已故建筑大師戴念慈先生主持評審,按東南大學建筑系設計方案修建。整個建筑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和燈文化專業博物館的特點,被建筑界專家譽為典范之作。被評為四川省"天府杯"建筑金獎和中國建筑設計最高獎"魯班金獎"。
三、社會影響
中國彩燈博物館的建立,對繼承和弘揚民族文化,對人民群眾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傳統的優秀文化教育,對祖國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研究,對民俗學內涵的進一步發掘,對豐富自貢歷史文化名城都起著重要作用。中國彩燈博物館國先后在內二十四個大中城市進行彩燈展示,充分體現了該館作為歷史名城"三絕"之一的基石作用。
中國彩燈博物館為中國博物館學會團體會員,巴蜀旅游五十強單位,自貢市涉外參觀點,自貢市重點旅游保護企業,國家"AAA"景區(點)。
中國彩燈博物館有一批較高素質的管理人員,設有四個語種的專兼職的6名講解員,有10余人為中國博物館學會會員,12人為全國民俗(民族)博物館專業委員會會員。
四、展廳介紹
概述
在中國傳統文化儀態萬千的黃卷中,絢麗多彩,內蘊豐富的燈文化尤為耀人眼目。中國歷代燈品,燈彩,千姿萬態,巧奪天工,凝聚著世代勞動人民豐厚的情感,閃耀著中華民族智慧的光芒。中國歷代云霄燈會、燈節、氣象萬千,喜慶祥和,凝聚著濃烈的地方風情,形成了厚重的文化積淀。自貢地區的年節燈會,名聞遐邇,載譽中華,走向世界。為張揚民族文化,促進燈文化交流和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1992年,經國家文物局批準,建立了我國唯一的關于燈文化的專業博物館――中國彩燈博物館。它作為中國彩燈收藏、保護、研究和展示的專門機構,有"天下第一燈,世界第一館"的美譽。中國彩燈博物館的建立,結束了我國幾千年的燈文化沒有專門收藏和研究機構的歷史。
規模
中國彩燈博物館占地面積22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6375平方米;建筑以燈為主題,似一組大型宮燈建筑群。入夜,館體的輪廓燈此起彼伏,高照泛光燈從同角度照射白色墻體,館內彩燈光彩外泄,交相輝映,流光溢彩,銀河落目。
館前廣場
館前廣場開闊,左側及中部是原中共對外宣傳小組組長、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朱穆之同志題寫的館名及自貢籍著名書法家、詩人柳倩先生的建館碑記。碑記旁,疊水噴泉的小下彩燈隨半球式、蒲公英式噴泉涌動,光彩四溢。入夜觀賞,令人爽心悅目,別有情趣。
館內8個展廳
館內設8個展廳。分序廳、中國彩燈歷史廳、中外彩燈風情廳、自貢彩燈精品廳四大部分,數十個單元陳展。從遠古時代人類用于照明的陶 ,到運用現代科技制作的大型彩燈,從紙、絲、絹、綢、緞制作的傳統工藝,玻璃藥瓶、瓷器、蠶繭等材料捆扎粘制的現代彩燈,從自貢燈會的各式彩燈到表現蘇杭、廣東、北京、南京等數十個城市風情的彩燈以及日本、新加坡、韓國、美國、法國等十余個國家的彩燈,可謂燈的大世界,燈的大歡園。
彩燈展廳
自貢彩燈精品部分以4個展廳陳展,陳列了新時期以來自貢歷屆燈會13組膾炙人口的獲獎彩燈精品,如以電腦數碼控制技術,根據仙話《荷花仙子》的故事制作的大型水上燈組《荷花仙子》,用數萬件瓷器捆扎的《龍鳳呈祥》燈組,用30多萬個蠶繭粘制的《龍飛鳳舞》燈組,用10多萬只青霉素藥瓶捆扎的《孔雀工屏》燈組,用玻璃吹塑工藝制作的《歲寒三友》燈組等,完整地展示了現代自貢燈會在燈組內容上的巧妙構思,在制燈材料上的獨特創舉,在制作工藝上的獨具匠心,有極強的觀賞價值、外地游人任何時候到自貢,在這里都能口味到自貢彩燈的藝術格韻,領略到自貢燈會的美妙景觀。
序廳
序廳以彩色噴泉《荷池月夜》、燈墻《華夏燈韻》、淺浮雕壁畫《盛唐歡燈圖》和兩組木制浮雕小品《春之曲》、《天地悠悠》構成。燈墻《華夏燈韻》采用壁畫、浮雕及現代制燈工藝等綜合制作。上面焊銅制浮雕是仿我國歷史上有名的裝飾性和觀賞性極強,又具有歷史價值的照明燈具。從這些燈具中,我們可窺視當時科技和文化藝術發展之一斑。鑲嵌的抽象變形的巨龍,象征華夏燈韻永盛不衰。
在我國古代,就有盛世辦燈會的說法。據考證,早在西漢初年,燈會就見諸文字記載。到了唐宗,達到鼎盛時期。這說明,辦燈會與國泰民安的政局,風調雨順的年景是相關聯的。采用不銹鋼和銅片制作的壁畫《盛唐歡燈圖》,長30米,寬3米。表現的是我國盛唐時候燈會的場面。整幅壁畫,營造出無燈勝有燈,留白天地寬的美妙意境。不公喚起我們懷古的幽思,更把我們帶入對盛唐燈會無際的想象之中。
事個序廳給人以靜 疏朗和"漸入佳境"之意。
歷史廳
中國彩燈歷史廳的陳列以人類社會發展史分階段,以近100件珍貴文物、文獻陳展,講述了火的發現和使用、燈的問世及燈品的出現、燈會沿革與文化積淀、燈會習俗與文化幾大部分。是全館陳列的內核。在這兒,觀眾可觀賞到長信宮燈、雁足燈、龜鶴燈、蜀地犀牛燈等珍貴文物。廳內幽暗中閃現的星星之火,那光的氛圍,燈的情調把觀眾深深裹挾其間。
中外彩燈風情廳
中外彩燈風情廳,以廳中央向四周呈放射狀布展。這個陳列手段,堪稱匠心獨運。
"民俗是標志著人類存在的一種文化"。而包含于民俗文化中的彩燈文化,幾千年來,更以其不斷豐富的內涵和獨特的形成,成為民族傳統文化的優秀奇葩。彩燈文化的發展歷程,也昭示了華夏子孫生生不息的繁衍狀態和追求美、創造美的天性。不同的山川地貌和不同的民俗風物,使彩燈藝術更呈現出一派繁花萬樹的景觀。各地、各族人民以自己的靈心巧手,創造了種類繁多,形態各異的燈品和燈彩。因而,中國燈文化更呈現出一派奇光異彩、氣象萬千的局面。
中國燈文化特有的魅力,也吸引五湖四海的人們。自1987年首屆自貢國際恐龍燈會,日本和美國首次送燈參展,1991年自貢第三屆國際恐龍燈會的成功舉辦,共有美國、意大利、英國、新加坡、日本、香港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參加展出。這表明,中國彩燈文化已以走向世界。這些國外送展的彩燈,也反映了他民族的人們對中國彩燈文化的理解、喜愛和詮釋。由此也再一次說明,越具有民族性的東西,越具有世界性。
中外彩燈風情廳包括國內燈區、風俗與燈、海外燈區幾大部分,既有我國燈文化歷史悠久的地市和地區的燈采,又有東南亞地區及其他國家的彩燈。如蘇州的鳳舟燈、母子燈、浙江桐鄉的剔墨紗燈、溫州的珠珠燈,南京的光纖花燈麒麟送子以及佛山花燈,銅梁的燈板龍、故宮養心殿的京式工藝燈,日本的"勒撲踏"、排式燈籠,新加坡的獅頭魚尾燈,美國的自由女神燈,法國的埃菲爾鐵塔燈等。同廳,還陳列并講述了哈爾濱的冰燈,中原一帶的黃河九曲龍燈、在云貴川流傳的放河燈、山西武鄉的頂燈、西藏的燃燈節等,提示并表現了燈與民風民俗的深厚內涵和密不可分的關系。整個展廳洋洋大觀,雅逸、奇光異彩,氣象萬千。
看了中國彩燈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