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裕酒文化博物館簡介
張裕酒文化博物館,是全球葡萄酒行業中為數不多的專業博物館,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酒文化博物館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酒文化博物館介紹
張裕酒文化博物館,是全球葡萄酒行業中為數不多的專業博物館,坐落于煙臺市芝罘區大馬路張裕公司原址,1992年由張裕公司在百年大慶前夕投資450萬元建成,1992年9月對外開放。館內設酒文化廣場、百年地下大酒窖、綜合大廳、歷史廳、影視廳等多個大廳,較為系統、全面的介紹了張裕公司100多年的發展歷史,企業文化及酒文化知識,是中國葡萄酒業和中國民族企業崛起的艱辛縮影。
酒文化博物館展館底蘊
張裕葡萄酒公司是由南洋富商張弼士先生于1892年在煙臺投資創辦,1912年孫中山先生為張裕公司親筆題贈了"品重醴泉",以資鼓勵。公司于1992年建成酒文化博物館,分為百年地下大酒窖和酒文化展廳。地下酒窖內數千只橡木桶排列有序。酒文化展廳則向客人展示了百年來的張裕歷史。有傳統釀酒工具;有各種張裕名牌酒品;有接待品酒室、視聽室等。館內珍藏著康有為、孫中山、張學良等歷史名人為張裕所題墨寶,1992年江澤民為張裕百年慶典題詞"滄浪欲有詩味,醞釀才能芬芳"。
酒文化博物館展館配置
張裕酒文化博物館坐落于煙臺市芝罘區大馬路張裕公司原址,1992年,張裕公司在百年大慶前夕,投資450萬元建設張裕酒文化博物館,并于1992年9月對外開放。2000年,在張裕公司老廠址的基礎上,仿照111年前建廠初期的建筑風貌,按照清華大學的設計方案,改建、擴建了張裕酒文化博物館,于2002年9月8日--張裕公司110年大慶、"國際葡萄·葡萄酒論壇"開幕式上,國際葡萄·葡萄酒局名譽局長羅伯特·丁洛特先生和張裕集團董事長孫利強先生共同開啟了新館大門,張裕酒文化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
張裕酒文化博物館是由酒文化廣場、百年地下大酒窖、綜合大廳、歷史廳、影視廳、現代廳、字畫廳、珍品廳、休閑購物廳、會議接待廳、信息網絡中心、營銷中心和現代化辦公區組成。張裕酒文化博物館主體面積近4,000㎡,總建筑面積約為10000㎡,博物館景區占地面積約為30000㎡,大酒窖占地面積2,666平方米。
張裕酒文化博物館傾注了張裕人的心血和勞動,既是張裕歷史的見證,又是張裕發展的里程碑。
酒文化博物館館屬設施
酒文化廣場
酒文化廣場位于張裕釀酒公司的老廠址,擁有老門樓、清式照壁、早期地下金庫、古泉以及象征張裕主人變遷的"中國銀行界石"等景觀。坐北朝南的西式拱形老門樓,屬疊柱式建筑,門首雕有雙麒麟圖案,加上時任清朝戶部尚書、軍機大臣、光緒皇帝的老師--翁同龢先生的墨寶點綴,也可稱為中西合璧的產物。
張裕酒文化博物館
張裕酒文化博物館老門樓的北面正中是古樸典雅的雙麒麟照壁,于2002年仿照原貌恢復而成,它象征著吉祥如意,祺福迎祥。早期金庫就象現代人所用的保險柜,進入其中能夠深切地體會到以前大額交易中金屬貨幣的弊端,同時反映出張裕公司早期的昌裕興隆的景象。酒神狄奧尼索斯高舉國際葡萄·葡萄酒城城徽的組合雕塑,反映了張裕在世界及國際葡萄酒業中的地位,也標炳著張裕對國際葡萄酒的巨大貢獻。
百年大酒窖
張裕百年大酒窖是亞洲第一大酒窖,1894年破土動工,經三次改建,歷時11年于1905年竣工。實際占地面積為2666平方米,窖內面積為1976平方米。酒窖深七米,距海岸線不足百米,低于海平面一米,至今無滲漏。其精密的設計構造及嚴謹的工程質量堪稱中國建筑史上一絕。窖內四季恒溫,自然保持在攝氏12--18度之間,對酒的陳釀非常有益。酒窖現為省級重點歷史文物保護設施。它在供來賓參觀游覽的同時還擔負著陳釀貯酒的生產任務,窖內縱橫八個拱洞,藏桶600多只,其中7號洞保存有百年桶齡的老桶,這些老桶均為建廠初期由歐洲引進成型的橡木板材加工而成。特別是三個容量為15000公升(15噸)的大型橡木桶,桶高3米,兩端直徑為2.6米,桶寬為3.1米。據說該桶取材于法國林茂山。此山所產橡木,樹齡達100年之久,鋸開的桶材需陳放三年,經日曬雨淋,直至寄生出野山蘑菇并呈黑色才被選用。這三只大桶被人們習慣地稱為"桶王",在1915年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一舉奪得金獎的白蘭地、瓊瑤漿、紅葡萄亦曾在三只"桶王"中貯藏。這三只桶與地窖同齡,是百年地下大酒窖的見證,也是張裕酒文化的象征。窖內的酒桶由橡木制成,主要因為:一、橡木質地堅硬,抗浸泡,耐腐蝕,
通氣性好,便于酒液的"呼吸";二、橡木中含有鞣酸,鞣酸是白蘭地呈琥珀色的來源;三、橡木屬于草香型木質,可有效的增加白蘭地的香氣,使酒液芳香、醇厚、柔和。 酒窖的五號拱洞,設置了一個古樸典雅的酒吧,來賓們可以在這個酒吧欣賞著歐洲古典音樂、品嘗各種美酒,體味張裕古老的歷史,接受酒文化的熏陶。在酒窖的八號拱洞,貯藏著公司各個年份所產的瓶裝酒。
綜合大廳
用三面浮雕展示了不同歷史時期影響張裕發展的20件重大事件及10個重要人物。主題浮雕有孫中山先生1912年來訪張裕時的親筆題詞"品重醴泉",不僅贊揚了張弼士先生的人品,也體現出孫先生對張裕酒品的欣賞。歷史浮雕,主要描寫、刻畫了創始人張弼士先生等早期張裕人的創業情景。現代浮雕記錄了江澤民同志1992-7-24來訪張裕時的親筆題詞"滄浪欲有詩味,醞釀才能芬芳"。
歷史廳
歷史廳以圖片及實物的形式介紹了新中國成立前張裕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歷程。他的侄子張成卿先生是張裕首任總經理,百年地下大酒窖就是他主持設計、修建的。葡萄園的開墾及早期生產經營等工作均是由他完成。1915年張弼士先生作為團長,黃炎培率領中國赴美商業報聘團赴美國舊金山,參加了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會上,張裕的四種產品一舉奪得金獎及最優等獎狀,引起世人的轟動。這是中國近代開展的一次非常成功的商業外交,標志著以張裕為代表的中國酒類產品走出了國門,為世人肯定和矚目。從晚清到民國其間,張裕的創辦和成長得到了慈禧太后、光緒皇帝、李鴻章、王文韶、翁同龢、孫中山、袁世凱、黎元洪、康有為、張學良等政要和名流的關照和支持。
現代廳
現代廳展示的是張裕公司在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可喜成績。張裕公司是一個以葡萄酒釀造為主,多元化經營的國有大型綜合性企業集團,有4000余名員工,總資產21億元,年
張裕酒文化博物館
張裕酒文化博物館生產能力為10萬噸,現已發展為亞洲第一品牌。2002年實現銷售收入17.6億元,實現利稅 4.29億元。這是一臺投幣自動釀酒機,在這邊投一枚硬幣,12秒后就可以取到一杯芳香醇厚的白蘭地。它主要演示的是張裕金獎白蘭地的生產工藝流程。
珍品廳
珍品廳主要展示的是張裕公司的榮譽,其中一塊銅牌記錄的是北京中華世紀壇青銅甬道銘文上的一段文字,記載了1892年中國歷史上的四件大事,張裕公司的創辦作為四件大事之一被載入北京中華世紀壇。這里陳列有公司創建以來所獲的獎牌、獎章、獎杯、證書等物品以及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題詞還有海內外廠商、友人饋贈的禮品。
字畫廳
社會各界的題詞和墨寶已成為張裕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看了酒文化博物館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