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爾摩斯博物館簡介
福爾摩斯博物館位于英國倫敦貝克街(BakerSt)221b號,成立于1990年。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福爾摩斯博物館,希望能幫到你。
福爾摩斯博物館
福爾摩斯博物館位于英國倫敦貝克街(BakerSt)221b號,成立于1990年。
館內的布置擺設都以小說中提及的情節(jié)為佐,更增添福爾摩斯舊居的真實性。
這所房子最初建于1815年。在1860-1934年間,曾用來出租。小說中的福爾摩斯正是于1881-1902年間居住于此。后來,有人買下了這所房子,直到1990年,才正式建立了這個在世界上也許是獨一無二的博物館。博物館的結構與小說中完全相同,加上精心的布置,使來此參觀的人如同置身于小說的場景之中 。口叼煙斗,總是帶著一頂獵帽的福爾摩斯,在阿瑟·柯南·道爾(Sir Arthur Conan Doyle)筆下成為聞名全球的名偵探,小說中福爾摩斯和華生住在貝克街221B的二樓,前方是他們共用的書房,后端則是福爾摩斯的臥室,書房中陳列許多福爾摩斯的道具,如獵鹿帽、放大鏡、煙斗、煤氣燈等。博物館三樓則呈現不同小說中的知名場景,等福爾摩斯迷來細細比對。小說中福爾摩斯的房東是韓德森太太(Mrs. Hudson)。事實上,地鐵貝克街站的墻上滿是福爾摩斯的經典側面像瓷磚,博物館隔壁也有福爾摩斯紀念品店。
福爾摩斯博物館紀念人物
夏洛克·福爾摩斯(Sherlock Holmes,又譯作夏洛克·福爾摩斯),是一個虛構的偵探人物,是由19世紀末的英國偵探小說家阿瑟·柯南·道爾所塑造的一個才華橫溢的偵探形象。福爾摩斯自己稱自己是一名"咨詢偵探",也就是說當其他私人或官方偵探遇到困難時常常向他求救。大部分故事都集中講述一些比較困難、需要福爾摩斯出門調查的案子。福爾摩斯善于通過觀察與演繹法來解決問題。柯南·道爾是從自己見習于愛丁堡皇家醫(yī)院時一名善于觀察的老師的身上獲得靈感,創(chuàng)造了福爾摩斯這一人物的。
福爾摩斯博物館有關傳說
據說,這所房子最初建于1815年。在1860-1934年間,是作為供出租的房舍登記的。而小說中的福爾摩斯是于1881-1902年間居住于此。后來,有人買下了這所房子,但直到1990年,才正式建立了這個在世界上也許是獨一無二的博物館。柯南道爾先生在寫作時,很大程度上借鑒了這一實際的背景,所以,博物館的結構與小說中并無二致,就連從底層到一層的樓梯數都與小說中講的一樣-17級!相同的結構加上精心的布置,使來些參觀的人如同置身于小說的場景之中。在那間福爾摩斯與華生合用的書房中(其實一角還有個擺著餐具的餐桌),壁爐中火燒得正旺(可惜是煤氣,但看上去卻相當逼真)。靠近房門的地方是華生醫(yī)生的寫字臺,寫字臺前的椅子上放著一個打開的醫(yī)生用的皮包,里面放滿了醫(yī)生用的鉗子之類的醫(yī)療器械。書房的中間,是福爾摩斯和華生醫(yī)生相對而坐的沙發(fā)椅,而書房的另一角,就是小說中讓人難以忘記的福爾摩斯的"化學實驗室"--其實就是一張書桌,上面擺著各種化學實驗用具,旁邊的架子上則放滿了裝著各種化學藥品的瓶瓶罐罐。看到此處時,我不禁聯想到,如今,電視節(jié)目中像科學探案之類的內容是很受觀眾歡迎的,成為當時的一種流行文化,而在這種在流行文化中巧妙而得當地穿插有有關的科學內容,使福爾摩斯的形象更加真實、豐滿,而且讓人覺得敬佩與信服,就這樣來"普及"科學而言,柯南道爾先生應該算是真正的先驅者之一了吧。其實,從最廣義上來講,這也未嘗不是一種科普。如果我們今天的大多數科普能夠做到這種份上,如此為讀者所接受,那局面絕對會與時下眾多科普作品"科"而不"普"的局面大不一樣。
二樓原來是華生醫(yī)生的臥室,兩間小屋上分別標有"哈德森太太的房間"和"華生的房間"的英文字樣。三樓全都陳列著一些小說中的著名人物的蠟像。"專業(yè)"一些的讀者,自然會從中辨認出他們是哪些角色。尤其有意思的是,在全世界范圍內的許多人物的心目中,福爾摩斯這樣一個虛構的人物并未死去。博物館中陳列的一些來信選輯就是證明。我粗粗地翻了翻,里面各國來信都有,除了問候類的之外,甚至還有為某些案子而求助于他的。比如一位日本女孩就在來信中講到,她認識的一個人被手槍打死,警察判定是自殺,而她卻認為不可能,并請求福爾摩斯這位世界上最大的偵探的幫助。在陳列的信件中,最新的還有1999年寄給福爾摩斯先生的信。
出了博物館的大門(其實嚴格地講,只是一個很小的小門,畢竟當初柯南道爾先生是要創(chuàng)造一位偵探,而不是想要搞出什么博物館),才突然發(fā)現,臨街通向這所房子地下室的通道的樓梯上,那只巴斯克維爾的獵犬正張著大嘴站在那兒呢!
博物館隔壁,還有另外一家專門出售與福爾摩斯有關紀念品的商店。有趣的是,一位年近50的店員,身著福爾摩斯的典型服裝坐在店里,頗有亂真之感。我退出店門,想把這個商店連同店里的"福爾摩斯"一起收進鏡頭,無奈這位不知是這位冒牌的福爾摩斯有些害羞,還是因見我不買他的貨反要照相而有些不滿,見我要拍照時,他趕快用一本雜志擋住了臉。我也就只好作罷。
再轉一個街口,人行道上一座福爾摩斯的全身銅像高高地站在那里。按照底座上所說,它建于1999年,看來,福爾摩斯還是活在各國人民心中的。
原來,還曾在一本有關英國的導游書上讀到過,在倫敦還有一家福爾摩斯酒吧。于是在離開博物館之前我特地打聽了一下,果然有,但離博物館還有很遠的路,既然與貝克街關系那么遠,時間又不早了(一月份的倫敦下午四點半天就差不多黑了),也就先算了吧。
與我原來想像中有所不同的是,貝克街似乎要更寬一些。從福爾摩斯的書房向街上望去,也看不到那些流浪的小孩。
博物館的說明最后寫道,當你準備從那里離開時,你可能禁不住會希望能雇上一輛馬拉的漂亮出租車回家。可惜,街上只有川流不息的汽車。畢竟,時代不同了。
看了福爾摩斯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