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軍事博物館簡介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位于北京天安門西面的長安街延長線上,籌建于1959年,是向國慶10周年獻禮的首都十大建筑之一。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北京軍事博物館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北京軍事博物館介紹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位于北京天安門西面的長安街延長線上,籌建于1959年,是向國慶10周年獻禮的首都十大建筑之一。1959年3月12日,經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批準,正式定名為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是中國惟一的大型綜合性軍事歷史博物館,占地面積8萬多平方米,建筑面積6萬多平方米,陳列面積4萬多平方米。主樓高94.7米,中央7層,兩側4層。截止至2012年末,全館有22個陳列廳、2個陳列廣場。軍博收藏34萬多件文物和藏品。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793件,大型武器裝備250余件,藝術品1600余件,對外軍事交往中受贈禮品2551件。其中有銅鎏金弩機、鎮遠艦鐵錨、葉挺指揮刀、三八式步槍和解放軍第一輛坦克等重大歷史價值文物。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展覽大樓于1958年10月動工興建,1959年7月竣工,同年10月內部預展,1960年8月正式開放。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為副軍級單位,隸屬總政治部,行政主管部門為總政直屬工作部,業務主管部門為總政宣傳部。下轄辦公室、政治部、管理處、陳列宣傳處、編輯研究處、文物處、設計處等7個中層單位和干休所。編制調整后,業務處將改為展陳管理教育部、展陳研究部、文物征管部、展陳設計部、安全保衛部。軍博還設有學術委員會、藝術委員會、文物鑒定委員會、軍博書畫院。
北京軍事博物館展館概況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位于北京天安門西面長安街延長線上,在玉淵潭南畔。該館籌建于1958年,是向國慶10周年獻禮的首都十大建設之一。
1959年3月12日,經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批準,正式定名為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以下簡稱軍事博物館)。毛澤東主席親自題寫館名,周恩來、朱德、鄧小平、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聶榮臻、徐向前、葉劍英等黨和國家、軍隊領導人多次審查展覽內容,10月1日開始內部預展,1960年“八一”建軍節正式對外開放。
軍事博物館是中國唯一的大型綜合性軍事歷史博物館,占地面積8萬多平方米,建筑面積6萬多平方米,陳列面積4萬多平方米。主樓高94.7米,中央7層,兩側4層。大樓頂端的圓塔,托舉著直徑6米的鍍金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軍徽與軍章,它凌空高聳,金光閃閃。高達4.9米的銅門,是用福建前線參戰部隊送來的炮彈殼熔鑄而成的。
正門上方懸掛著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的“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金字銅底巨匾。大門兩側豎立著陸海空三軍戰士和男女民兵兩組英姿勃勃的漢白玉石雕。全館有22個陳列廳、2個陳列廣場。陳列廳高大、寬敞、明亮。沿所有展覽場地繞行一周,長達12公里,就其規模而言,為國內外少有。伴隨著國家改革和建設的腳步,在它的周圍,建立起了中華世紀壇、中央電視臺和西客站,把它襯托得更加雄偉壯麗。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是中國唯一的國家級大型綜合性軍事博物館,1958年9月21日正式組建。展覽大樓于1958年10月動工興建,1959年7月竣工,同年10月內部預展,1960年8月正式開放。建館50多年來,平均每年接待觀眾200萬人。2008年3月免費開放后,觀眾成倍增長,2011年在展覽大樓基本陳列陸續撤展關閉的情況下,仍然接待觀眾410萬人次。
軍事博物館為副軍級單位,隸屬總政治部,行政主管部門為總政直屬工作部,業務主管部門為總政宣傳部。下轄辦公室、政治部、管理處、陳列宣傳處、編輯研究處、文物處、設計處等7個中層單位和干休所。編制調整后,業務處將改為展陳管理教育部、展陳研究部、文物征管部、展陳設計部、安全保衛部。軍博還設有學術委員會、藝術委員會、文物鑒定委員會、軍博書畫院。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20張)
北京軍事博物館陳列體系
軍博原陳列體系以軍事歷史為主,基本陳列共10個,分別是:古代戰爭館、近代戰爭館、土地革命戰爭館、抗日戰爭館、全國解放戰爭館、新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成就館、抗美援朝戰爭館、兵器館、中國人民解放軍對外軍事交往友誼館、軍事藝術館。
2012 年8月,總政和軍委首長正式批準軍博新的陳列體系建設方案。新陳列體系以軍事歷史為主,輔以軍事科技、軍事藝術陳列。陳列重點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戰爭陳列、新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陳列以及人民軍隊專題陳列、兵器陳列。此外,還設置中國歷代軍事陳列、軍事科技陳列、軍事藝術陳列和臨時展覽。
從2012年5月起,為配合展覽大樓加固改造工程,軍博展覽大樓內的基本陳列全部拆除和關閉,250余件大型武器裝備移至展覽大樓南廣場,以展代藏,繼續接待觀眾,博興大廈的臨時展覽也繼續開放。
近幾年舉辦的大型主題展覽
為配合黨、國家和軍隊的中心工作,軍博舉辦了許多大型主題展覽。特別是近幾年來舉辦的“民族先鋒——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英烈展”、“偉大壯舉 光輝歷程——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展”、“我們的隊伍向太陽——新中國成立以來國防和軍隊建設成就展”、“復興之路”、“萬眾一心 眾志成城——汶川抗震救災主題展”、“輝煌六十年——國防和軍隊建設成就展”、“玉樹不倒 青海長青——青海玉樹抗震救災主題展”、“風雨同舟 舟曲不屈——甘肅舟曲搶險救援主題展”、“汶川災后重建三周年展”、“全軍非戰爭軍事行動成果展”、“科學發展 成就輝煌”大型圖片展,以及“紅色系列”全國巡展等,得到了中央領導和各界觀眾的廣泛贊譽,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影響。
北京軍事博物館展館組成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歷史照片
土地革命戰爭館:位于展覽大樓東一樓,主要陳列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工農紅軍和中國人民反對國民黨蔣介石黑暗統治,廢除封建土地制度,建立工農民主政權,進行土地革命戰爭的歷史。陳列中突出展示了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確立新型人民軍隊建設原則,開辟中國革命道路、開展革命戰爭和在革命戰爭實踐中形成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等重要歷史內容。
抗日戰爭館:位于展覽大樓東二樓,主要陳列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并組織的、以第二次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進行全民族抗戰的歷史。陳列中重點展示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八路軍、新四軍、華南抗日游擊隊、東北抗日聯軍等人民抗日武裝在抗日戰爭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全國解放戰爭館:位于展覽大樓東二樓,主要展示1945年9月至1949年9月,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的支持和支援下,經過戰略防御、戰略相持、戰略反攻等三個階段的展廳分布圖
艱苦作戰,消滅國民黨800萬軍隊,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反動統治,建立新中國的歷史。
抗美援朝戰爭館:位于展覽大樓東四樓,主要展示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中國人民志愿軍響應中共中央“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號召,高舉和平與正義的旗幟,跨過鴨綠江,同朝鮮人民一道抗擊美國侵略者,經過兩年零九個月的艱苦斗爭,終于以劣勢裝備打敗了現代化裝備的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的歷史。
古代戰爭館:位于展覽大樓西三樓,主要展示上自原始社會末期、下迄1840年的中國古代戰爭歷史。陳列內容以戰爭史為主線,同時融兵器、軍制、軍事人物、軍事思想,以及一定的政治、經濟背景于一體,比較系統地反映了中國歷代的主要戰役和軍事成就。
近代戰爭館:位于展覽大樓西四樓,主要展示1840~1919年中國人民反抗外國侵略和本國封建壓迫的武裝斗爭史,陳列內容中還介紹了近代著名軍事人物,近代軍事工業和籌建近代海軍、清末兵器館展品(20張)
軍制改革等內容。
兵器館:位于展覽大樓北側和東西兵器廣場,主要陳列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歷次革命戰爭中和建國后海防、邊防、空防斗爭中曾經使用和繳獲的,以及中國自行研制的部分武器。陳列的兵器分為輕武器、火炮、裝甲車輛、導彈、艦艇、飛機等6個部分。
禮品館:全稱中國人民解放軍對外交往友誼館,設在展覽大樓四層中廳。該館主要展示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對外交往中接受的具有代表性500余件禮品。這些禮品來自五大洲近百個國家,是從數千件禮品中遴選出來的。這些各具匠心的精美禮品,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與外軍友好交往的歷史見證,它從不同視角反映了各個國家的民族風情、工藝美術風格和軍事文化特點。
看了北京軍事博物館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