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科技學院歷史沿革介紹
安徽科技學院始建于1950年,1965年舉辦本科教育。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安徽科技學院歷史沿革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安徽科技學院歷史沿革介紹
1950年,皖北高級農林學校創建。
1952年,紫連山林校并入皖北高級農林學校。
1952年,皖北高級農林學校紫連山林校更名為鳳陽農業學校。
1960年,鳳陽農業學校升格為鳳陽農業專科學校。
1960年,安徽農業專科學校以及蕪湖農業專科學校、屯溪茶葉專科學校、宿縣農業專科學校等3校的農學專業并入鳳陽農業專科學校。
1958年,安徽農業專科學校創建。
1965年,安徽農學院(牧醫系、院直機關)、鳳陽農業專科學校合并組建安徽農學院(鳳陽分院)。
1981年,安徽農學院(淮北分院)并入安徽農學院(鳳陽分院)更名安徽農學院(皖北分院)。
1981年,安徽農學院(皖北分院)升格為皖北農學院。
1985年,皖北農學院改建安徽農業技術師范學院。
2000年,安徽農業技術師范學院更名為安徽技術師范學院。
2005年,安徽技術師范學院正式更名為安徽科技學院。
安徽科技學院介紹
安徽科技學院(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始建于1950年,1965年舉辦本科教育。省屬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學校,為安徽早期舉辦本科教育的高等院校。六十六載的櫛風沐雨,學校已發展成工、農、管、理、經、文、哲、醫、法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現代化綜合性大學。現為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高校、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項目高校、“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高校,全國校園文化建設先進單位,擁有國家部級重點實驗室和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的高等學府。 學校坐落明太祖朱元璋故里、改革開放起源地鳳陽縣。新校區位于安徽科教文化、綜合交通次中心,皖北中心城市蚌埠市。安徽科技學院現有全日制本科生、碩士研究生16600人。
擁有鳳陽校區和在建的蚌埠龍湖校區,。2008年獲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高校,2013年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審核評估(試點)。學校現為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項目首批試點單位(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單位)、安徽省示范應用型本科高校、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項目高校、“全國畢業生就業50所典型經驗高校”、全國應用科技大學改革戰略研究試點單位、地方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立項單位。
安徽科技學院學術研究介紹
科研平臺
安徽省玉米工程中心、安徽省甜葉菊品種選育與栽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家禽疫病防控監測安徽省重點實驗室、。現有2個安徽省“115”產業創新團隊、10個省級科技創新平臺。
科研成果
學校大力推進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近年來,先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社科基金等各級各類科研項目1025項,其中省(部)級以上210項。發表學術論文3000余篇,獲得省(部)級科技成果獎17項,擁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發明專利76項。與地方政府、相關企業簽訂校企、校地產學研合作項目300余項。學校研發出皖北夏玉米畝產889.3公斤關鍵技術、氨酸法生產氨基酸有機無機復混肥等一批標志性應用科技成果。學校被評為“安徽省高校科技創新和產學研合作優秀單位”。2013年10月,安徽科技學院獲首屆中國草業科技獎。
學術資源
至2014年底,安徽科技學院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資料105.9萬冊,本地鏡像電子圖書約68.7萬種,共享電子
圖書約28萬種,本地鏡像學位論文20多萬本。圖書館先后訂購了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優秀博碩論文數據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萬方數據、中國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EBSCO、Springer等中外文期刊數據庫,以及超星讀秀、銀符模擬考試題庫和移動圖書館等,并自建了安徽科技學院本科畢業生學位論文數據庫、明文化數據庫、視頻點播等特色數據庫。
學術期刊
《安徽科技學院學報》
疊國際交流
學校強力推進教育國際交流與中外合作辦學,大力實施“國(境)外合作辦學工程”,精心組織“優秀大學生千人留學游學計劃”。先后與美國、韓國、德國和臺灣地區等24所高校建立交流與合作關系。
2010年以來,先后獲批5個省級中外合作辦學校際交流項目、2個國家級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目前國際班在校學生302人,其中73人赴美、韓攻讀學士學位雙學位,另有22名畢業生出國攻讀碩士學位。學校每年寒、暑假選派優秀學生赴美國或英國,開展為期2至4周的游學活動,研修英美歷史文化、英語聽說讀寫及學術寫作等課程,培養國際視野。同時選派優秀學生赴韓國參加暑期文化研修交流活動。學校已與臺灣實踐大學、朝陽科技大學等7所高校開展合作交流,先后有近30名學生赴臺研修學習。
看了安徽科技學院歷史沿革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