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人類學博物館簡介
墨西哥的人類學博物館(AnthropologicalMuseum)是拉丁美洲最大和最著名博物館之一,是世界著名的博物館之一,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國立人類學博物館。歡迎欣賞閱讀。
國立人類學博物館簡介
墨西哥的人類學博物館(AnthropologicalMuseum)是拉丁美洲最大和最著名博物館之一,是世界著名的博物館之一,位于墨西哥城查普爾特佩克公園內,占地12.5萬平方米,展覽面積3.3萬平方米。該館是在1808年墨西哥大學建立的古特委員會的舊址上于1940改建而成的,1964年,經墨西哥著名建筑家佩德羅·拉米雷斯·巴斯克斯重新設計建成新館。
墨西哥城有各類博物館和展覽館,展示著墨西哥數千年來在各個領域創造的輝煌文明。其中墨西哥國立人類學博物館以其豐富的藏品和獨特的風格,成為最具代表性的墨西哥博物館之一,同時,它也是整個拉美地區最大的博物館。
國立人類學博物館歷史背景
大約3500~4000年前,墨西哥中南部開始出現以種植玉米為主的定居村落,同時出現了以制造陶器、陶俑、碑石為主的初期宗教文化藝術,這些,通過大量出土實物標本加以佐證。
繁榮于2300~3200年前的奧爾美加文化的象征作品是“巨石頭像”,這里陳列著一個出自圣羅林索遺址的巨石頭像,高2.28米,重達30噸,玄武巖質,鼻低唇厚,具有非洲黑人特征。
2000年前,墨西哥進入了神殿與都市的繁榮時期。當年墨西哥城北50千米的德奧蒂化坎都市遺址復原模型,包括太陽金字塔、月亮金字塔、水神殿以及其他宗教建筑,反映了當時的文化特征。
國立人類學博物館展廳介紹
墨西哥國立人類學博物館共分兩層,一樓集中展出考古出土的27000多件文物,二樓則為基本與一樓對應的人種學展覽。
第一樓在大廳入口以外的其他三面共設有12個展廳,通過多種文物和資料主要介紹了墨西哥文明興起和發展的歷史以及西班牙人到來前的墨西哥社會各方面的情況,尤其是右邊的7個展廳,順次介紹了從墨西哥最早的移民到西班牙侵占阿茲特克帝國這段時間里整個墨西哥歷史文化的發展過程。
<古代文化遺產陳列>展出人類學、墨西哥文化起源以及歐洲人來此之前墨西哥各族居民文化和生活的實物。系統介紹德奧蒂化坎、托爾特卡、墨西卡、瓦哈卡、墨西哥灣、瑪雅、北部和西部8種墨西哥印第安文化。這是4000年來古印第安各族人民文化遺產的縮影。
展品中有:約3500~4000年前墨西哥中南部以種植玉米為主的定居村落模型和以陶器、陶俑、碑石為主的初期宗教文化藝術品;2300~3200年前奧爾美加文化的象征作品——巨石頭像,其中有出自圣羅林索遺址的高2.28米、重30噸、玄武巖質、鼻低唇厚、具有非洲人特征的巨石頭像;2000年前墨西哥城北50千米的德奧蒂化坎市遺址模型,其中有太陽金字塔、月亮金字塔、水神殿以及其他宗教建筑;150~900年間古典瑪雅文化的石碑、石雕、石像、壁畫、陶俑、陶器以及按照實體大小復原的寬4米、長9米、高7米的帕蘭凱王墓及其精美的墓蓋浮雕、翡翠面具及豪華的飾物。
阿茲特克文化象征的“太陽歷石”和專盛活人心臟以獻給太陽的"奧塞羅考西卡利"石質容器瑪雅文化館(salamaya)和阿茲特克文化館(salamexica)則是一樓最為重要的兩個展廳,其中收藏的展品是這兩大印第安文明的集中體現,如彩繪人像鍋、彩繪陶鍋、美洲虎翁、玉米神像香爐、笑面人像、人面紋香爐、雨神像甕等大量藏品,無一不是瑪雅文明遺留下來的珍品。而重達24噸的太陽石,則成為阿茲特克昔日輝煌的留證。
第二樓的展廳在位置上基本與一樓對應,通過服飾、樂器、武器、宗教器皿和生活用具等多種文物詳細的說明了墨西哥各民族的文化、藝術、宗教和生活方式等情況,可以在一樓了解了墨西哥古城曾經的宏偉樣貌后,來到二樓對應區域的展廳,了解當時人們各方面的生活情況。此外,博物館內還有關于人類學概述、達芬奇理論、史前時代和美洲大陸原始移民等內容的相關介紹。
國立人類學博物館藏品
墨西哥人類學博物館以它獨特的富有魅力的藏品在世界博物館界獨樹一幟。它的藏品不僅反映了墨西哥,也反映了整個美洲早期文明的進程,第一次向世界人民展示了美洲人民輝煌的歷史。參觀了這種著名的博物館,人們驚嘆古代美洲人卓越成就的同時,就會拋卻長期形成的歷史偏見。你會認識到,印第安人并非如西班牙入侵者所描繪的那樣是一個野蠻、未開化的民族,而是一個曾經輝煌一時的民族,他們對世界文明的發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現代印第安人的生活”,表現了作為瑪雅和阿茲特克的后裔而生存下來的印第安人的生活,雖然他們在墨西哥沙漠地帶或原始森林中度著嚴峻的日子,但還保持著他們的民族特色。展品色調鮮艷,豐富多彩,給人以深刻印象。目前,在墨西哥居民中約有700萬印第安人,分屬82個不同部族,使用56種語言。
看了國立人類學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