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陶瓷歷史簡介
德化陶瓷又稱德化瓷,是福建德化的漢族傳統瓷雕塑燒制技藝之一。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德化陶瓷歷史簡介,希望能幫到你。
德化陶瓷歷史新石器時代
德化瓷的制作始于新石器時代,興于唐宋,盛于明清,技藝獨特,至今傳承未斷。它一直是我國重要的對外貿易品,與絲綢、茶葉一道享譽世界,為制瓷技術的傳播和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
德化陶瓷歷史明代瓷塑
明代,德化瓷藝人何朝宗利用當地優質的高嶺土,使用捏、塑、雕、刻、刮、接、貼等八種技法制作出精美的德化瓷塑,釉色乳白,如脂如玉,色調素雅,享有"象牙白"、"中國白"和"國際瓷壇明珠"的美譽,成為中國白瓷的代表。鄭和下西洋所帶的瓷器中,就有福建的"德化瓷"。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在游歷福建泉州時,盛贊德化陶瓷并將德化瓷帶往***各地。
德化陶瓷歷史鼎盛時期
因此,德化陶瓷聞名于世界還是以明代生產的白瓷最具特點,也最有影響力??梢哉f,德化的明代制瓷技術已經達到了歷史的最高水平;在造型藝術方面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為陶瓷世界里天生麗質、別具一格的藝術作品。在清代時出口歐洲,晚清以后,德化瓷業每況愈下,但藝人蘇學金、許友義等仍堅守此業,作品在巴拿馬、英國、日本等國際博覽會上獲得金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德化瓷業獲得新生,新秀輩出,他們繼承前人的優秀技法和風格,不斷創新發展,使德化瓷燒制技藝重新煥發出青春。
德化陶瓷歷史發展現狀
德化現有陶瓷企業1400多家,產業集群形成了傳統瓷雕、出口工藝瓷、日用瓷并駕齊驅的發展格局,很多大企業將分公司設到美、德、英等國;迄今已有70多家出口陶瓷企業獲"日用陶瓷質量許可證"和"輸美日用陶瓷生產廠認證"的雙認證資格。
東邊不亮,西邊亮。稔熟了外貿生意經的德化陶瓷企業不愿輕易放棄***市場。歐美市場疲軟,他們便積極借助協會力量,開拓新興市場。相關數據表明,陶瓷出口出現了新增長,對俄羅斯、巴西、印度和南非等國的出口增長30%以上,增幅高于歐盟和美國兩大傳統市場。
統計數據顯示,在剛過去的2012年,從德化縣寄出的網絡銷售快遞單量每天約1.5萬~2萬件,年銷售額達5億~6億元,其中主力產品,就是陶瓷。在征戰外貿多年之后,如何用電子商務打開內銷市場,成為當地政府和電商企業的必答題。德化政府目前正在征集意見和建議,為即將成立的德化縣電子商務協會,以及運營的陶瓷網上商城做準備。
據了解,德化縣推出的電子商務孵化園已經被列為德化縣2013年縣政府重點工程,首期規劃面積1.5萬平方米,位于城東開發區,面向全縣電子商務產業開放。園區將設定一定的入駐門檻,并配套一系列的優惠措施:如減免前3年辦公場所租金、補助倉儲場所租金、免費提供培訓機會、減少入駐企業物流成本、搭建公共服務平臺等,以切實推動入駐企業發展。
德化陶瓷歷史陶瓷技藝
德化陶瓷的裝飾藝術十分精湛,裝飾手法豐富多樣,它在繼承發揚刻花、劃花和印花等傳統的裝飾技術的基礎上,又大膽創新,大量使用了堆花、貼花和刻寫詩詞美語等裝飾技法,充分利用德化白瓷質地純白、雜質少等特點,塑造出各種藝術品而不施任何彩料,成為德化瓷器的藝術特色。其裝飾內容多取材于民間生活,多為人們所喜聞樂見的題材,如梅花、玉蘭、荷花、八仙、龍鳳等等有濃厚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是中國燦爛的民族文化遺產的一部分。
德化陶瓷歷史刻花
系用竹簽或篦筆等在器物濕坯上直接刻劃出各種紋飾。紋樣主要有松鶴、云龍、花鳥、蘭花、竹石、牡丹等圖案。上釉燒成后,形成釉下暗花,常見于盤、碟的內底或杯、爐、尊等的外壁。其花紋纖細,構圖疏朗,手法輕快簡練,自由豪放。除一般花卉圖案外,德化窯還常用鐵刀或竹簽在蘸好釉的器物上,刻上草書、行書或篆書的美好詩句來作裝飾,詩賦文句的內容人多與器物用途相結合,如燈盞銘刻"舒眉六冬春",香爐刻銘"一柱清香"、"風香流萬里"、"煙飛古篆浮,香靄凈玉堂",杯刻"兩人對酌山花開"、"寒夜客來茶當酒"、"醉倒南山人 ",執壺刻銘"清泉吸滿澗"、"江上引清風,山間吸明月",瓶上刻"寒梅雪中盡,春風柳上歸"等等。充分利用德化瓷胎釉本身潔白如玉的質地美,將書法藝術與陶瓷藝術相結合,融實用性與藝術性于一體,素凈高雅,頗具特色。
德化陶瓷歷史印花
即刻有花樣圖案的模具與坯體一次性印壓而成,脫模后,稍加修整粘合即成器物。花樣、規格一致,簡便快捷,能夠大批量生產。印花紋飾有陽印和陰印兩類,以陽印紋飾為主,紋樣豐富多彩。宋代的印花裝飾紋樣有充滿生機的各種花卉以及活靈活現的飛禽、游魚等類。元代的印花裝飾紋樣,除繼承前朝的各種紋飾之外,以蓮花紋飾居多,并新增了"福"、"壽"、"福山壽海"、"金玉"等吉祥文字。明代印花在繼承宋元時期印花技藝的基礎上又有進一步的發展,這一時期的紋飾大多仿古銅器的饕餮、夔龍、風鳥、蟠虺、八卦等等。此種技法,多流行于仿青銅器造型的爐、簋、觚等器物卜。
德化陶瓷歷史堆貼
堆貼,是德化白瓷普遍的一種傳統裝飾手法,也是德化瓷器的藝術特色。堆花是用毛筆蘸泥漿,在器坯外表面按照一定的輪廓或脈絡堆畫成圖案;而貼花足先用模具或捏塑,制成所需的花卉、鋪首等部件,經修整以后,用泥漿粘貼丁已修好的器物胎體上。由于貼花紋飾較為清晰,堆花紋飾較模糊.因而在裝飾時往往堆貼并用,先堆后貼或以貼補堆,裝飾效果如同浮雕,立體感強。其流行紋飾有:梅花、玉蘭、荷花、竹松、水仙、牡丹、鋪首、八仙、龍鶴、小鹿等等。
德化陶瓷歷史透雕
透雕又稱鏤空,足將某一器物繪好圖案后,再用利刀雕透成花紋的裝飾手法之一。德化早在明代的博山熏爐、仿銅香爐、筆筒、花瓶等產品上就已采用。香爐主要用于蓋上的花紋圖案部分,所飾花草儀留線條,中間刻成空洞。博山香爐亦刻玲瓏剔透的奇石,爐內燒香時,縷縷煙氣從孔中冒出,繚繞升騰,香氣四溢。筆筒整體以交叉花卉組成,除花、枝、葉外,全部鏤空,成為明代象牙白瓷中的一種特色產品。清代以來,博山香爐、八卦香爐、獅子香爐等的裝飾仍用透雕于法制作。
看了德化陶瓷歷史簡介